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什麼東東?

巧借妙用,別有新意—卡通輕喜劇《動畫城裏的故事》觀感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3日 10:12

  作者:陳芳

  本文曾發表于《中國電視》雜誌社

  

  時常在各種媒體上聽到不少電視界人士感嘆:如今的電視節目是越來越難搞了,而少兒電視節目更是難中之難,難就難在出新、出奇上。不久前偶然看到了中央電視臺第一套《動畫城》節目播出的卡通輕喜劇《動畫城裏的故事》,不覺眼睛為之一亮。儘管這部卡通輕喜劇還未完全跳出童話劇、人偶劇的框架,但較之以往同類題材的作品,它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獨到,巧借妙用,卻是不能不説一説的。

  在內容上,這部輕喜劇非常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近距離地觀照今天的孩子們在學校裏,在家庭中,在與朋友交往之間以及在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所思、所想、所為。大到對彩票熱的看法,對拍賣的認識、對志願者的態度;小到為當上一班之長而小恩小惠于他人,因考試成績糟糕怕爹媽訓斥而模倣家長簽名等等。這些小聰明、小伎倆甚至是惡作劇,不諦于當今孩子們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精彩片斷”的重現。它不僅讓大人和孩子們感到熟悉、親切、生動,而且對劇中抨擊和針砭時下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不良之氣在孩子中間的負面影響也有了清楚的認識,對倡導誠實正直、腳踏實地,用勤勞與智慧贏得尊敬和榮譽的精神更加崇尚。

  在形式上,卡通輕喜劇《動畫城裏的故事》的編導力圖在卡通的特性、戲劇的特性、電視節目的要求這三點上尋找到契合點。

  首先,這部輕喜劇中的所有人物,均源自近幾年來中央電視臺動畫片部出品的、在孩子們中間影響甚深的動畫片中的經典人物,如阿笨貓、大頭兒子、小糊塗神等,且不少造型的性格特徵,仍承繼于動畫片中性格發展的脈絡。以往人們看到的童話劇、人偶劇中的人物多是為那個劇專門設計、量身定做,脫離了“這個劇”特定的故事情節,人物(造型)就難以流傳和廣播。但《動畫城裏的故事》中的人物都有源可尋。這個源,就是以往播出過的動畫片中的人物。早在這臺輕喜劇出臺之前,孩子們就已經從動畫片中認識了這些可愛的卡通夥伴。輕喜劇的推出,不僅使卡通人物深入到孩子們的現實生活中來,更讓他們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從人物的承繼性切入,高擎國産動畫的大旗,弘揚與宣傳本土動畫的優秀之作,這個巧妙的切入不能不説是編導者的高明之處。

  如果説,以往我們在兒童電視節目中看到的童話劇、人偶劇,充其量只能算個“故事”的話,那麼,卡通輕喜劇《動畫城裏的故事》則引入了更豐富的戲劇技巧,這就是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在劇中人物身上的運用。劇中“沉思者老師”是一個具有“劇中人”和“劇外旁觀者”雙重身份的人物,扮演者就是《動畫城》節目的主持人哆來咪。在劇中,哆來咪是答疑解惑的老師,承擔著劇中角色的功能;在劇外,他又是面對觀眾,對各種事物做出評點與分析的冷靜的旁觀者,承擔著主持人的功能。他一會兒跳進劇中,一會兒又跳到戲外,可以説是觀眾與劇的橋梁。

  電視節目要好看,這一點在少兒電視節目中尤其重要。卡通輕喜劇《動畫城裏的故事》在突出動畫特點的基礎上,擯棄傳統人偶劇外在形象造型上完全偶形化的方法,採用象徵性很強的頭飾、演員面部誇張的化裝以及艷麗的卡通服裝等手段,使演員的表演不再受笨拙的偶形外衣的束縛,特別是人物造型微妙的心理活動都可以通過眼神、嘴角、面部肌肉等細小的變化展示給觀眾。它擺脫了以往童話劇、人偶劇在人物造型和色彩運用上的單一,使人物變得更為鮮活、靈巧,更利於演員用形體和眼神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信息爆炸、媒體多元,人們的審美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電視節目創新、提高固然可喜可賀;巧借妙用出新意也未必不是一條思路。據了解,系列卡通輕喜劇《動畫城裏的故事》,將根據現實生活中發生在孩子們身邊的事情、現象繼續編、演下去。

  近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看到,中央電視臺動畫片部在正常完成國産動畫片的生産與製作的同時,還相繼推出了專題片《陽光下》——“六一”特別製作,《我和動畫城手拉手》——“動畫城七週年紀念”;集音樂、歌舞、相聲于一身,以展現孩子們自身才藝為主旨的《動畫城七週年大聯歡》;集參與性、互動性、自我表現性于一體的《首屆央視動畫城網上填圖大賽》等大型專題節目和綜藝節目。從這裡不難看出,兒童電視節目的編導也正在從傳統意義上的單一專長向多元性、複合性的方向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集多種優勢于一身的複合型人才將是21世紀的新寵。對於處在媒體中心位置的電視業來説,未來事業的發展同樣是複合型編導大展才華、盡現風流的舞臺。

  古人云:技不壓人。對於電視節目編導來説,這句話同樣是至理名言。

  (責編 寶木)

(編輯:胡悅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