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河南省新縣宏橋小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7日 13:57 來源:CCTV.com

  在本期節目中將帶領大家走進河南省新縣宏橋小學。新縣是全國12個將軍縣之一,在這裡曾孕育出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43位共和國將軍。新縣還曾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土地革命時期鄂豫皖革命鬥爭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從這裡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25軍,紅28軍三支主力紅軍部隊,留下了董必武、劉泊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足跡。這裡有鄂豫皖蘇區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紅四軍方面舊址、將軍石、將軍墓等許多紅色旅遊景點,紅色資源十分豐富。那麼將軍縣裏的這所小學有什麼特殊之處呢,就請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去看一看吧!


  前不久,“河南省百萬青少年紅色之旅”活動的啟動儀式就在新縣拉開了帷幕。當時宏橋小學有很多同學都參與了這次活動,他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踏著革命先烈的足跡,重走紅軍路。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出色,他們每個人都會唱十幾首革命歌曲,他們的革命知識也非常豐富,老師問出一個問題他們馬上就能答出來,他們把將軍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給當時的工作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為什麼懂得這麼多革命知識呢?原來這裡的同學們大多都是紅軍的後代。在戰爭年代,總人口不到10萬人的新縣,為了革命就犧牲了5.5萬人,好多村莊家家都有紅軍,戶戶都有烈士,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所以這裡的同學們從小就聽著爺爺奶奶講紅軍的故事長大。可是新縣的哪個孩子不是這樣的呢?都是紅軍的後代啊!經過一番偵察,才發現了他們的秘訣,那就是他們與眾不同的德育課!

  在大家的印象中,德育課是不是應該像其他課一樣在教室裏聽老師們講呢!起初,宏橋小學老師們給同學們上德育課也是這樣的,都是在課堂上拿著書本給同學們講,可是他們發現這樣做起不到什麼效果,同學們根本就沒有興趣,也不認真聽。怎麼辦呢?老師們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們想新縣不是有那麼多革命資源嗎,為什麼不加以利用呢?將孩子帶到校外去,帶到青山綠水間,讓他們親自去看一看將軍故居,讓他們自己去看一看那些鐫刻在墻上的革命形勢圖,或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於是學校定期將同學們帶到紅色旅遊景區去組織活動,讓他們真切感受當時革命先烈們生活戰鬥過的環境,感受當年血與火的戰爭年代。你別説,這一招還真靈,同學們都特別喜歡這種形式,他們都是自己組織節目,每次出去參加這樣的活動,他們都特別積極。

  當金豆來到操場上的時候,正好遇到同學們要出去比賽,他們的德育課就是以這種比賽的形式進行的。同學們做的第一個遊戲是平分稻穀,使用工具的是一些農具。經過同學們的一番介紹,我才明白這些農具的名稱,它們分別叫籮筐、鬥、升。它們不僅是裝糧食的工具,也是一種度量單位。在戰爭年代,許多這裡的紅軍戰士都曾用使過這些農具來收糧食、裝糧食。農民兄弟們也用這些農具運送糧食到前線去支援戰鬥,至今,這裡的農村還在使用這些農具呢!那同學們又是怎樣進行比賽的呢?

  兩個隊的隊員發動腦筋,分別採取了不同的遊戲方式。一個隊用尺子來量籮筐的高度,然後把一個籮筐裏的稻穀往另外一籮筐裏裝,直到稻穀的高度大致相同,他們認為這樣分得就比較平均了。而另一隊則是把籮筐裏的稻穀先量出大概一半裝到鬥裏,再將剩下的稻穀用升往另外一個籮筐裏裝,算出差距後再分,他們認為這樣是比較平均的。結果兩個隊的同學都表現得非常出色,他們都分得很平均。


  在新縣有一座山,叫做英雄山,這座山是當時紅軍攻克新集也就是現在的新縣時翻越的一座山。翻過這座山,再跨越一條河,就攻到新集了。同學們今天為自己規定了一個任務,就是要翻越這座山。不過他們不僅要翻山,還要像紅軍一樣穿著草鞋翻山哦。這草鞋從哪兒來呢?同學們充分發揚了“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精神,那就是動手做!

  説起草鞋,還有一個倒穿草鞋的故事呢!倒穿草鞋,沒聽説過吧,草鞋為什麼要倒著穿呢?那是在戰爭年代,一個白雪皚皚的冬天,敵人把這一帶都佔領了,紅軍戰士們住在一個山洞裏,他們必須要和外界聯絡,可是穿著鞋在雪地上走會留下腳印的啊,那敵人跟著腳印不是一下子就發現他們的行蹤了嗎?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把草鞋倒過來穿,這樣他們的腳印就是反的了,敵人於是跟著他們的腳印,朝著相反的方向追去了,紅軍也順利完成了任務。你別看同學們一個個年齡小,做起草鞋來卻很老練呢!

  穿著自己做的草鞋,去爬英雄山,同學們覺得自己真的像英雄一樣。在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就是穿著草鞋翻雪山過草地,走過了長征中的千難萬險,走出了中國發展史的一頁神奇,走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優良品質,走出了中華民族的希望與未來。草鞋可以説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啊!

  此外,有很多革命歌曲都發源於新縣。像《八月桂花遍地開》,同學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編排了歌舞。同學們對於這首歌特別的有感情,為什麼呢?因為這首歌就發源於新縣,是在新縣傳唱去的。那是在1929年8月,正值桂花飄香的季節,鄂豫皖蘇區建立的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在柴山堡宣告成立,會上,歡慶的人民群眾和政府組織的宣傳隊一起演唱了許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在這次慶祝會上唱起來的。這首歌曲調輕快明朗,歌詞充滿勝利的豪邁。因此一經唱出,便立即為廣大人民所接受,也為各個革命區域派來觀摩的代表所喜愛,他們紛紛記錄傳抄,把它帶回自己幹革命的地方,去鼓舞群眾,團結群眾,掀起新的革命高潮。直到今天,這首歌還廣為傳唱。而且你知道嗎?這首歌是就是根據豫南民歌《八段錦》改編而成的,同學們還會唱這種豫南民歌呢!

  説起革命歌曲,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有一次,學校組織同學們去列寧小學舊址去參觀,那裏陳列了許多戰爭年代革命前輩們用過的物品,像紅纓槍啊、農具啊,墻上還有很多革命形勢圖。同學們在認真看的時候,發現墻上還有許多戰爭年代的民謠,他們看到以後都很新奇,跟著一句一句的念,覺得和現在的童謠真的很不一樣。忽然,有個同學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叫大家都趕緊過去看,原來他發現墻上有一首少年先鋒隊之歌,還有譜子呢,不過歌詞跟現在的先鋒隊隊歌一點兒都不一樣。他這一叫,把老師也吸引過來了,老師告訴他説這是三十年代在童子團內廣為流傳的歌曲,當時童子團內的那些小隊員個個都會唱。於是這位同學突發奇想,如果根據譜子把這首歌唱出來,那不是又學會了一首新的革命歌曲了嗎?老師看他們這麼喜歡這首歌,就把這首歌的歌詞和譜子一點兒一點兒地抄了下來。回到學校後再用鋼琴彈出曲子來,一句一句地教同學們唱,同學們都學會了,他們可喜歡這首歌了。

  長期的革命鬥爭賦予了新縣厚重的革命文化,這裡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光是誕生於這裡的革命歌曲就非常的多。同學們起初對這些革命歌曲並沒有多大興趣,因為畢竟戰爭年代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他們很難體會到這些革命歌曲的力量。通過學校組織的活動,同學們了解了這些歌曲的歷史,開始傳唱了起來,慢慢的在感情上産生了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情感的教育。他們對於革命歌曲的興趣也越來越大了。同學們經常進行革命歌曲比賽,看誰唱的革命歌曲多,誰唱的不走調,他們每個人都會十幾首革命歌曲呢。他們對於這些歌曲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經常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一邊走一邊唱著,回到家裏還在不停地哼著。無論去哪組織活動或是參觀,他們都是一路走一路唱著。一路歡笑,一路歌聲!

  歡迎收看本期《到學校去》。

  (2005年10月13日 CCTV-少兒頻道18:30首播,10月14日 CCTV-7頻道20:18重播)

責編:白秀穎

相關視頻
熱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