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少兒頻道 > 東方兒童 > 正文

金庸小説與傳統文化(下)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6日 10:25)

  金庸在十七年間寫就十五部武俠小説,五十年來,在華人世界擁有眾多的金庸迷。金庸曾言:自己的小説是童話。可就是在這新奇的童話世界中,很多人流連忘返,有人讀出了世界,有人讀出了情義,有人讀出了更大的文化價值。


  真正的武俠小説,不僅是娛樂性極強的文字遊戲,同時也是精妙的文字藝術,金庸引經據典,將詩、詞、歌、賦結合到自己的武功創作上來。金庸喜歡莊子的《逍遙遊》,《逍遙遊》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於是就有了《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派和北冥神功;《易經》中有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的卦辭,於是一套剛毅威猛、且正氣凜然的降龍十八掌,便有了名字;《笑傲江湖》中“神雕大俠”楊過自創的黯然銷魂掌,其名實則是取自南朝文人江淹的《別賦》中的頭兩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些武功有著很濃的文化味道,再結合使用者的性格和故事,更凸顯其文化價值了。

  金庸的武俠精神中融合了儒家“知其不可而為之”進取精神,道家“無為而治”的自由精神,墨家“兼愛”的犧牲精神以及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不殺精神。因此,當這些精神反映在金庸筆下的人物身上時,這些俠客們就擁有了不同的面目。在金庸小説中,他所塑造的最重要的大俠是《天龍八部》中的蕭峰,蕭峰為了阻止宋遼交兵,危及天下百姓的性命,而犧牲了自己,是真正心懷天下,心繫蒼生的俠之大者。


  莊子云:“不役于物”,不為外物所奴役,所控制。這也就是金庸小説中所描述的“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的武學最高境界。而金庸武俠小説的藝術境界也印證了這個充滿辯證法的哲理:語到極致是平常,信手拈來界皆文化。

  (2005年4月11日 CCTV-少兒頻道18:30首播,4月12日 CCTV-7頻道20:15重播)

責編:白秀穎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