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少兒頻道 > 東方兒童 > 正文

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民族小學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09:32)

  本期的《到學校去》節目,我們將要拜訪的是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四把民族小學。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是我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是古代駱越民族後裔中的一支,現有人口近16萬,主要居住在羅城,全縣除了仫佬族外還聚居壯、苗、侗、瑤等多種少數民族,所以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豐富有趣。


  我們來到四把民族小學的時候,正是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校園里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展活動。聽説今天同學們組織了一個爭奪“仫佬小能手”稱號的比賽,要經過什麼考驗才可以成為“能手”呢?想知道就跟隨我們的鏡頭去看一看吧!

  四把民族小學大部分都是仫佬族學生,學校的前身為四把鎮恩平小學,1998年獲國家“義教工程”項目,1999年8月工程竣工後,將四把小學的4個民族班搬遷合併過來,然後更名為“四把民族小學”。民族班的學生一般都來自四把鎮各個村莊,許多同學家境困難,甚至有些是孤兒,民族小學作為“義教工程”,自治區民政部門每年補助每名民族班學生500元生活費,而且部分酌情免除書費,這對於許多因為貧困而失學的孩子來説真是雪中送炭,而老師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更使他們感到溫暖。


  原來竹連球來源於仫佬族的依飯節,是仫佬族人民為了歡慶豐收而舉行的一項獨特的民族體育活動。竹連球是用兩個特製的竹簸箕合併而成的扁圓形球體。一般是由男女隊員配對,拿著常用農具谷圍、鋤頭把、鐮刀壘進行比賽,用鐮刀壘擊球進攻,谷圍為球門,把球擊進球門一次得一分,入門多者為勝。這是個體現團隊合作精神的比賽,哪一方會贏,就得看隊員的默契程度了。


  廣西的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仫佬族雖然人口不多,也是個善歌的民族。學校裏的小歌王們正好乘這個機會擺開陣勢對歌。


  艱苦的條件不能阻擋同學們求學的腳步,學校雜“綜合素質加特長”的教育模式下,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教育成果。雖然沒有優越的經濟條件,雖然生活中會碰到許多困難,但是他們在國家、學校還有老師們的溫情關懷下,不但繼承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傳統,而且他們也像我們在全國各地的學校裏看到所有同學們的一樣,有同樣生機勃勃的活力,同樣鮮艷明媚的笑臉,還有逆境中堅強而純樸的心靈。敬請收看本期節目。

  (2005年4月3日 CCTV-少兒頻道18:30首播,4月4日 CCTV-7頻道20:15重播)

責編:白秀穎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