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少兒頻道 > 東方兒童 > 正文

《約翰?克利斯朵夫》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4日 13:34)


  本期的《讀書》節目,我們要和大家遊歷其中的是一部長篇小説《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這裡之所以用“遊歷”這個詞,是因為我們通過這部書要做一次精神的冒險,心靈的流浪。當十卷、二十四部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擺在面前,你可能已經預感到要面臨一個怎樣豐富的世界,但當真的把它從頭到尾走過一遍,會知道,這個豐富遠遠超出你的想象。這部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巨著,就像貝多芬的一部交響樂,就像那條橫貫歐洲的巨流──萊茵河,它不止是一部小説,更是人類一部偉大的史詩。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史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1866年1月29日他出生在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克拉姆西的一個律師家庭,受家庭氛圍熏陶,酷愛音樂,並以一篇關於意大利歌劇起源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上大學期間曾與托爾斯泰通信,托爾斯泰“不以暴力抗惡”、“道德上的自我修養”、“博愛”等思想對他産生深刻影響;其民主主義、對資本主義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羅曼?羅蘭的世界觀和創作中最突出的優點。


  羅曼?羅蘭的創作大致可以20世紀30年代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作品,主要有取材于法國大革命的劇本及英雄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和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篇小説《哥拉?布勒尼翁》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對戰爭、反對一切暴力、害怕集體主義制度妨害個人“精神獨立”等思想的論文。後期作品有長篇小説《母與子》(舊譯《欣悅的靈魂》)四部和一系列散文、回憶錄、論文等。特別是1931年,他發表了《向過去告別》一文,批判了自己過去所走過的道路,從此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戰爭、保衛和平的活動,成為進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藝戰士。

  本期節目中,我們請來了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院的車教授等幾位學者,與大家一起交流《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著作以及羅曼?羅蘭的創作。

  (2004年1月24日 CCTV-少兒頻道18:30首播,1月25日 CCTV-7頻道20:15重播)

責編:白秀穎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