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當代教育 > 正文

“神童”回家(編導:黃楗)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4日 15:05)

  節目簡介:

  魏永康曾被周圍的人譽為“神童”,就在研究生即將畢業的前一年,他為自己辦理了輟學手續並離家出走。遊走了半個中國之後,他回到了家中。母子之間將如何面對過去、現在和將來,請收看《“神童”回家》。

  節目正文:

  主持人:你好!觀眾朋友,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節目,我是勝春。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又開始了,在湖南省岳陽市有這樣一位考生,他今年21歲已經是第二次走進研究生考試的考場了,早在四年前他曾經以高分考上了研究生,他當時為什麼沒有能夠順利的完成學業呢?這中間到底又經歷怎麼樣的故事呢?在節目開始之先來看一段短片。

  解説: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岳陽市,他曾經被當地人稱為“神童”,因為他在學齡前就認識幾千個漢字,並且掌握了一些數理知識, 8歲他就上了中學。13歲考入湘潭大學,17歲時,他又以高分考取了研究生。但是,就在人們對他不斷發出讚譽的時候,他卻因為跟不上研究生學習的進度,被迫中途輟學。那時候,魏永康已經20歲了,20歲的成年人,怎麼會出現這種事情呢?對於這件事,他母親是這樣解釋的。

  同期:他就沒有寫論文,他到了四月份、五月份,人家四月份交論文,他以為像大學裏面一樣,老師通知同學坐在一起寫,到五月份他就跟同學講,他説老師還沒要我們寫論文,同學就講,我們都已經交都交了,你還沒有寫,你還在做夢,

  解説:2004年11月,記者來到魏永康家採訪,卻發現他並不在家裏。在魏永康家記者了解了這樣一些情況,永康的父親因病長年癱瘓在床,母親曾學梅多年前下崗後就一直待業在家,全家的開銷僅靠父親每月五六百元的撫恤金維持,由於魏永康從小在學業上的突出表現,父母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從啞啞學語開始,母親曾學梅就包辦了他學習以外的一切事情。

  同期:反正我是想的,學業一完成了,我想即使生活不能自理,家務不會搞,我以後可以請保姆,請人搞,花錢搞是吧,我只要學會自己脫衣服,自己吃飯,

  解説:魏永康8歲就上了中學,成績也很優秀,因此常受到有些大同學的欺負。

  同期:他們成績差的,每一次一考試,只要他説媽媽今天考試了,考了什麼東西,我考的很好,我上班的時候我就不放心了,我説那怎麼得了呢?過兩三天分數一齣來,只要分數一齣來,他就挨打,

  解説:因為年齡小,個頭也小,所以班級的很多集體活動也把他排除在外。在這種情況下,曾經活潑好動的魏永康,逐漸變得孤僻和內向了。

  同期:性格是很孤獨的。他就是一個人關到房裏面看書,什麼也不出去,也不到外面走,也不跟同學交往,很少很少,交往的時間還是有,很少很少,

  解説:13歲時,魏永康考入湘潭大學,學校考慮到他的年齡比較小,就讓他的母親曾學梅來校陪讀。班主任針對他專業課突出,人文素養和待人接物方面比較欠缺的特點,為他擬訂了一個培養計劃,但是卻受到了永康母親的反對。

  同期:第一學期,我感覺他的人文知識亟待補課,就是字寫的太差,就跟小學一二年級寫的字一樣,所以第一個寒假我就給他佈置兩個任務,我説第一你買個鋼筆字帖練練字,第二你把中國四大名著看一看,結果他媽媽不讓他做,

  解説:因為有母親在身邊無微不至的關照,上了大學的魏永康自理能力仍然很差,學校嘗試過讓他住到學生宿舍去,然而他的行為卻讓同學們哭笑不得。

  同期:比方説他的的牙膏經常找不到,他就胡亂拿人家的牙膏,用完牙膏又不放回原處,再一個跟他睡一起的,人家經常找不到自己的鞋子,都是被他穿走了,而且不是穿一雙,是一樣穿一隻,而且搞的大家都很狼狽,起床以後,都找不到自己的鞋子,找不到自己的牙膏,

  解説:魏永康對母親的關愛方式也有過一些反抗和抵觸,他曾在寢室的墻上寫下一句話。“堅決不要媽媽陪讀,把媽媽趕回去”,然而,他的這種方式並沒有改變母親對他一如既往的關愛。

  2004年11月,記者在魏永康家採訪結束時,他已經連續10多天沒有回家了。據永康母親講,永康自從輟學以後,母子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瑣事發生爭執,永康離家前兩人又有過一次爭吵。但是讓曾學梅不明白的是,為什麼永康要選擇離家出走的方式,作為母親,她到底做錯了什麼?

  主持人:看過了這個短片之後我們對魏永康的輟學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很多人又有了另一種擔心,魏永康去哪了呢?這個問題我們的記者會有相關的後續報道。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今天進入我們演播室的嘉賓。今天我們請來的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施建農研究員。施老師,您好!

  施建農: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剛才我們一塊看過了這段短片之後我不知道您的直接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施建農:魏永康,我覺得對他的事情,我以前有點了解,因為他在上研究生期間,他的研究生的老師曾經到我們所裏來找過我,談到過他的一些情況關於他的就是説當時在研究生期間呢,也有一些上學學習上的一些問題,包括比如這個跟老師的配合,跟學校裏面一些規章制度的一些遵守的情況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主持人:在片中,剛才我們看到應該説魏家的家境並不是很好,媽媽很要強,當我們對永康或者對這個家庭産生同情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想到一些什麼問題?

  施建農: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值得人們深思的,因為在這個兒童培養教育的過程裏面,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種心態就是所謂的望子成龍,這種心態應該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做的過程裏面特別是在教育的過程裏面我覺得因此而出現了很多的偏差。像魏永康的媽媽,她很希望孩子成長,很希望他成才,但是實際上她忘了,除了這種智力的發展方面孩子有這個需要以外,還有其他的方面他也有發展的需要。他是一個有生命的人,他有自主性,他有需要獨立。在這方面如果你剝奪了他這種獨立的需要那就會出現了其他的一些問題。而且能力實際上在鍛鍊的過程裏面逐漸的成長的,他們什麼都不讓他做就會出現一種我們在心理學裏面經常講的學會的無助,或者叫學會的無能。

  主持人:我們應該怎麼理解?

  施建農:就等於説,本來這個事情按他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説,他完全可以去做的,有能力去做的,但是因為從小被剝奪了就是説讓他去鍛鍊,讓他去練習了,讓他去做的這種機會使得他在心理上産生了一種就是説我就是不能做這件事我做不了這個事,所以一遇到這種情況他就不會做了,他就完全是一種習得的一種結果,而不是説我先天的某個方面有缺陷,我做不了這個事,所以叫學會的無助或者叫學會的無能。我想魏永康這個事情可能是比較典型的,就是説他媽媽就是説傾注了全身的這種心血都在孩子身上,但是她只關注了很小的一些方面,但是更多就是比如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他要需要跟人交往的這種能力以及甚至包括作為魏永康自己內心的感受實際上都沒有得到重視,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説出現問題是可以預料的。

  主持人:説到這個事,可能大家一直都惦記著永康到底去哪了呢?在2004年12月份的時候我們接到了永康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説永康回家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們的記者馬上趕到了他的家裏。在2005年的2月,我們的記者拍攝了相關的畫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解説:記者來到魏永康家以後,魏永康對記者講起了他這次離家的經歷。

  同期:魏永康----我過得不舒服想出去散一下心。原來只是想到同學那兒去玩的,在株洲沒有找到同學,就去了浙江的同學那裏,在浙江玩了幾天之後,又想到北京的書店裏邊看一些書,最後從北京回來,在武漢知道我媽媽很生氣,之後就打算把錢全部用完了再回來。

  解説:因為身上帶的錢非常有限,所以魏永康一路上非常節省。

  同期:魏永康----吃飯一般都是在路上吃燒餅,坐火車都是坐沒有空調的慢車。

  解説:一路上,魏永康搭乘的都是夕發朝至的火車車次,晚上在火車上過夜,這樣就把住旅店的錢省下來了,每到一個地方以後,他從不去收費的公共場所,用這樣的辦法,他在38天的時間裏走了18個城市。

  同期:魏永康----到鄭州玩了一天,再去武漢玩了兩天,然後在武漢坐車到安康,在安康玩了一天,又在重慶玩了一天,到茂名、湛江各玩了一天,再去玉林玩了一天。

  解説:來到廣西北海的時候,在內陸地區長大的魏永康被大海迷住了,他把外套脫在沙灘上就下海去游泳,然而,當他盡興地回到岸上時,卻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魏永康:游泳完了把衣服穿上走了一段路程,才發現衣服裏面的錢包沒有了,回去找了一晚上都沒有找到,當天晚上就只好到火車站睡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再去找了一下沒有找到,當時我就沒有辦法了。

  解説:這時候,已經身無分文的魏永康並沒有馬上跟家裏聯絡,丟錢的第一天、第二天,他繼續在北海市閒逛,餓了就去書店喝那裏為讀者提供的免費水,晚上在火車站候車室過夜,兩天沒有吃飯的魏永康到第三天支撐不住了。

  魏永康:第三天就受不住了,在街上走了一會兒就頭暈。

  解説:魏永康因為擔心被母親責罵,不敢直接給母親打電話,第三天他找到一家網吧,通過QQ跟北京的一位同學取得了聯絡,他讓同學去轉告母親自己在外面的處境。

  曾學梅:她講永康要你馬上過去接他,他現在在網吧裏頭出不來了,我説是什麼原因,她就講在網吧裏沒有錢付上網費,再一個也出不來,老闆不讓他出來,他已經餓了兩天了,希望你明天馬上去接

  解説:

  一個多月的尋找和等待,終於知道兒子下落的曾學梅欣喜不已。她和好朋友陳瓊英尋求了公安機關的幫助之後,魏永康順利地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同期:曾學梅---他還有點流淚了,但是我還沒有流淚,他眼淚汪汪的。我説你在外面吃苦了嗎,他講是的,是好苦,我説你想媽媽了嗎?他説我好想,特別是晚上的時候,沒有地方住的時候,肚子很餓的時候,我好想媽媽的,我打算以後聽你的話,再不出去了,當時他這麼一講,我也沒有發脾氣,還是跟他講好話,我説你回來就好了,

  解説:魏永康剛回家那個階段,和母親的關係似乎有了一些緩和,母子倆都在試著去理解對方

  曾學梅:他回來之後就講媽媽我在外面這麼久了,讓你費心了,但是希望你不要對我發脾氣,我已經要考試了,你不要發脾氣。我還是忍著,

  解説:但是好景不長,這種融洽的關係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由於母親又開始對永康所有事情過分的干涉和關注,而永康內心又極其抵觸,母子的關係再度陷入尷尬的境地。

  魏永康:我在家裏搞學習,她每擱幾分鐘都要來看一下,我説不要讓她這樣,對我的學習干擾很大,但是後來她還是那樣做

  解説:母親曾學梅因為擔心永康在考試前上網聊天或者看閒書耽誤了復習,就常常偷偷地在暗處觀察他。

  曾學梅:有時候我站在窗戶上面偷看,他都是搞的復習資料,再一個就是他沒關門,我搞突然襲擊一闖進去,他電腦上面也沒有出現任何跟別人聊天的場面,我一進去一看他還是讓我看的,他就是搞復習,已經偷觀察他十幾天,十幾次,還沒有發現一次他搞其他方面的。

  解説:母親的行為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反而引起魏永康極大的反感。而且母親對他過多的責罵也讓魏永康心裏生出許多怨氣。

  魏永康:比如説早晨我有一件衣服忘記穿了,她就罵了我一個上午。

  解説:2005年1月,魏永康在母親的陪伴下來到考研的考場。對他來講參加考試和完成學業都不困難,但是他心裏更大的想法是,如果這次他能如願考上研究生,就是擺脫母親束縛,走向自立的一個很好的機會,這個機會來之不易,他一定會非常珍惜。而對於母親曾學梅,在今後漫長的人生路上,不知她是否能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主持人:其實有一件事情讓我們高興,永康回家了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隨後我們的記者了解到剛剛回家的時候,母子倆相擁而泣,那種場面看起來很感人,但是過了幾天之後,母子之間的關係又開始尷尬起來,甚至矛盾又會出現了,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我不知道做母親應該怎麼辦?您幫助出出主意。

  施建農:這個,我想這裡面作為母親也好,還是永康自己也好,這種現象,如果他們兩個的觀念特別是他的媽媽的觀念以及她對孩子的方式,行為方式不能得到根本的改變的話,這個現象還會持續下去,為什麼呢?在永康成長的過程裏面,實際上已經養成了一種依賴,他也很矛盾,他要擺脫這種控制,希望能夠獨立。但是呢,因為他在20年的成長過程裏面,有很多能力沒有培養起來,他自己生存,自己的生活的能力都必須依賴他媽媽,所以一方面,他要擺脫這種控制,另一方面他要依賴,這個是很尷尬的,我的建議作為家長來説,作為媽媽來説,你應該相信孩子他已經長大了,他有些地方他是可以讓他去做的。我倒是希望如果這次再一次考上的話,希望他媽媽不要再跟著他,這是我個人的建議,再跟著他肯定對他沒有好處。那麼作為孩子來説一方面他要體諒作為母親的一種辛苦,母親的一種情懷,另一方面也應該想到我有一些事情我可以去做的,自己可以獨立的,所以這樣才能改善一點。

  主持人:剛才看了這部片子之後,很多人都會想,永康和媽媽之間,他們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根本性的矛盾在哪?永康一直想獨立,他想離開家,可能這也是一個兆頭,他想要自己要做點什麼?但他真能做起來。

  施建農:你説得很對,實際上他要説根本性的矛盾,我指的就是説到了現在這個情況下,根本矛盾就在於一個想要獨立,一個要控制,永康自己特別希望獨立,要擺脫一種束縛。那麼媽媽就仍然希望這孩子是她的,要按照她的意志去成長,去發展。控制他。

  主持人:實際上這種矛盾是控制和反控制。

  施建農:對,實際上一個要獨立,一個要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出現一種衝突,所以我想問題的結症就在這個地方。

  主持人:其實看到剛才這個片子之後,我想很多人也會同情永康的媽媽作為一個女人來講很難,這個時候如果説為的媽媽支支招,她應該做些什麼?她應該怎麼辦呢?

  施建農:這個,人們經常説做人難,做女人更難。我想永康的媽媽,她的處境,她的現狀,應該説她確實是很難,也確實很值得我們同情,要説怎麼幫她?我想真正能夠幫助她的是她自己,因為很多事情,只有她自己從觀念上,自己的一些思想上能夠有所改變。比如説她對孩子的一種願望,不是用一種強加的一種方式,一種控制的方式去對待他,而是一種理性的一種處理方式能夠認識到孩子在這個成長過程裏面,他自己有他自己的需要。有他自己成長的一些特點以及你應該要給他一些自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過度的保護他,一直把他捧在手裏,含在嘴裏邊,他永遠也長不大,永遠也沒有這個真正能夠去獨立,去成長的這個可能性。如果你想要真的要成才,作為家長,其實除了魏永康的媽媽以外,可能還會有其他很多的類似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的家長,真讓他成才,其實除了智力上的,除了所謂的專業知識上的積累學習之外,其實還有很大,更重要的就是要發展他的完整的一種人格,能夠讓他在真正在這個世上能夠獨立,能夠成熟,這才會對他有好處。我就想起我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故事,非常經典的一個故事,比如他小的時候要喝奶,他喝奶抱著奶瓶。當時就想躺在搖籃裏面,抱著奶瓶,玻璃的奶瓶挺沉的,他有的時候抱不好,一會就抱到外邊去了,弄得滿處都是,於是我經常替他拿著奶瓶,然後,甚至他要用手去抓這個奶瓶的時候,我還故意把那個手放在邊上,往邊上。

  主持人:那個時候,你有沒有分析過您那時候,您那個時刻你替他拿著這個奶瓶的心態是什麼樣的?

  施建農:我想,我當時就是很簡單的,怕奶瓶壓著孩子的嘴,就把什麼變形了,諸如此類的這種擔心,或者把小床弄臟了,就沒有讓他抱著,重要的是後果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的手很老實,喂奶的時候,兩個手往邊上一攤就等著。這個印象讓我非常的深,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就是説,孩子實際上他需要獨立,他需要去嘗試的時候你不讓他,剝奪了他這個機會,可能他可能就錯過了這個機會,不再去努力了,所以一直很長的一段時間,一到該吃的時候,就等著,這就是一種教性很多的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一種體驗。我之所以把這個例子舉出來,甚至我就願意把它寫成文章,跟大家分享之一就是説,孩子的發展過程裏面,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段,他有不同發展的目標和需要,在這個時候,你應該考慮到他應該發展什麼,比如在兩三歲的時候他就有一種獨立的願望,你這個時候就應該,家長起到一種輔助的作用,幫助他能夠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慢慢的,慢慢的在每一個階段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是一個發展良好的一個個體。我經常説,你作為家長,你對孩子了解多少,認識多少,如果你真的把只是把他看成你的孩子,你的私有財産,然後就按照你的意志去發展,那麼你就錯了,實際上孩子他有他自己的心理特點,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段那麼你就要按照他心理的特點,為他或者不叫為他設計而是幫助他或者在作為一個參謀,作為一個輔助者去幫助他。

  主持人:這次永康離家出走的行為,我不知道從這個行為上你能夠看出什麼來?

  施建農:我覺得有幾點,一個就是剛才咱們談過,他確實是表現一種想要獨立的一種願望,第二個實際在出走的30多天的時間裏面,應該説表現出很好的自己生存的能力,你看他很有計劃的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很有計劃的使用手裏盡有那些錢。如果要不是這個意外,就是錢的丟失的話,他可能還會有延續相當的一段時間,但是作為家長來説,我們可以理解她的心情,孩子的出走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打擊,但是我們從旁觀者或者從理性的來認識這件事情來説,那就可以看到,實際上已經看出魏永康他實際上有些能力是完全可以培養起來的。

  主持人:人們常説孩子是父母最珍貴的一件作品,但當我們父母面對這件作品的時候,怎麼去完成他確實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看了今天的節目,我想大家可能會得出這樣的一個答案,當我面對一個孩子成長的時候,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寬鬆的成長環境比什麼都重要,好,感謝各位收看我們今天的《當代教育》節目,我是勝春,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