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育頻道 > 當代教育 > 正文

《家庭教育備忘》:面對缺失的愛(編導:羅安)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8日 10:23)

  主持人: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回眸2004家庭教育備忘”,我是勝春,在我手中有這樣一組調查數據,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平均每天就有3000對夫妻離婚,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是有子女的,目前關於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已經漸漸地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來看一個片子。

  解説:目前,在我國大約有上千萬的單親孩子,並且每年以五十萬到六十萬的數量遞增,各種調查數據表明,單親家庭的孩子除了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更容易出現極端化行為。2002年轟動全國的傷熊事件主人公劉海洋和藍提速網吧縱火案的兩個學生主犯均出自單親家庭。2003年黑龍江綏化市警方端掉一個少年犯罪團夥,三十五名成員都是輟學的學生,其中三十人來自單親家庭。

  主持人:好,今天我們一塊來關注的就是單親家庭子女教育的問題,我們首先請出我們的第一位嘉賓,她是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謹教授,歡迎您李教授,你好,請坐。剛才我們在片中已經看到了這樣一組調查,為什麼説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的問題會比普通的家庭要多一些呢?因為人他的主要成長環境也就是説他早年受教育,應該是在家庭,而這種單親家庭它本身是屬於在家庭結構上就有一定缺陷的,那麼也就是説父親和母親在家庭當中,他所擔負的教育角色是不同的,因此,單親家庭本身意味著教育方面就會有某一方面的欠缺,所以這種欠缺往往是一種硬傷,一般而言,我們提到母親,都講是慈母,提到父親,是講什麼,就講嚴父,那麼也就是説,母親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這種撫養、撫育和情感方面的交流,而父親他也有情感交流,但是他的情感交流和母親是不一樣的,他更多的是表現在一種社會行為的示範上,也就是説孩子他要今後長大,他接觸社會的話,有很多行為是來自父親的,所以很多單親家庭,它這種教育方式就缺少一種類型,所以它很容易造成缺陷,我們知道,作為一個單親家庭,當父母離異的時候,給孩子造成的那種心理影響,可能是不可估算的,但是,很多父母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沒有及時地注意到孩子的這種情感需求,所以發生了很多讓我們感到遺憾的事情,接下來我們將要看到的是在2004年年初發生的一件事,我們一塊來看一下。

  解説:照片上的這個孩子叫周召,這也是他記憶中最後一次開心的笑容,此後的周召因為父母離婚徹底失去了往日的歡樂,在父親身邊周召成了他的出氣筒,經常造成打罵和羞辱。

  為了躲避父親的拳腳,周召曾經到母親身邊尋求關愛,因為母親對他十分溺愛,從來不過分他的學習情況,於是周召從剛開始的被管的很死,一下子變成了沒人管的孩子,很快他就學會了抽煙、上網、甚至逃課,當母親知道這些以後,也開始了武力教育孩子。

  不問青紅皂白的母親只知道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使得原本就非常孤獨的周召徹底失去了心理支撐,只能到社會上尋找慰藉,在網吧周召結識了其他幾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都有相似的家庭經歷,於是一個由七人組成的小幫派開始形成,其中六個孩子來自單親家庭。

  在一些港臺電影影響下,這個團夥的黑社會習氣越來越濃,從剛開始的幫助弱者發展到後來的欺負弱者,2004年2月3日,這個少年犯罪團夥再次作案時被警方抓獲。在採訪中最讓人感到痛心的是,這群孩子中竟然沒有一個人對親生父母抱有一絲留戀之情。

  主持人:好,李教授,剛才我們一塊看了這段片子,他父親的話是滾你媽媽那兒去,這看起來是一句簡單,有點粗暴的話,但實際上傳達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信息?

  李玫謹:其實,應該説像這樣的父親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而且他是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那麼他講這句話,實際上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什麼呢?就是對他母親的一種仇恨和對孩子的一種,沒有一點點父愛的一種感受,所以這個問題應該説在我們社會當中是有一定的人數,是這種情況,所以像這樣的父親,他出現這樣一個孩子,就是這個孩子最後出現問題的話,那完全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説單親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可能會出現兩極化的這種情況,或者是溺愛,或者是冷淡,甚至是殘酷地對待。

  主持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呢?

  李玫謹:有些家庭是這樣,他就覺得孩子由於種種原因,在感情方面已經是有欠缺的,那缺少一方的愛會給予更多的,比如説有的還有祖母,老一輩的人,那麼可能會給孩子更多的愛,因此,造成了一種溺愛,還有一些就是説,夫妻之間本身有著感情上的衝突,那麼當他們分手之後,他看到這個孩子就會想到對方,因此他往往把對對方的一股腦的怨恨都發泄在孩子身上,有的時候,有些母親,尤其母親容易出這種問題,就是説她比如説對父親的不滿,當她對孩子發泄完以後 ,她又覺得對不起孩子,因為孩子是無辜的,於是她又加倍地去補償,因此這種教育經常就出現什麼情況呢?一方面是對孩子非常地簡單粗暴,過後她又對孩子過分地溺愛,所以在單親家庭當中,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解説:專家提示,單親家庭中家長應該特別注意給予孩子適度的關愛,不宜採取偏激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和過於放鬆,都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主持人:那接下來 觀眾朋友們將在我們畫面當中看到的是一個十七歲的花季少女,當我們採訪的時候,這個女孩子慢慢捲起衣袖的時候,我們能清晰地看見在她胳膊上燙著長長的一排煙疤,但是可能讓您想不到的是,這個煙疤居然是這個女孩子的親生父親燙的,那這個家庭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呢?在2004年的12月,我們的記者經過了多方的努力,終於見到了這個女孩子,我們來看一下。

  解説:迎面走來的這個女孩叫田小洲,外表恬靜的她,內心卻充滿仇恨,在她的手臂上每一個煙疤代表著成長中經歷的一次傷痛,而最讓她難忘的是父親在她心靈深處烙下的第一塊傷痕。

  田小洲非常渴望母愛,然而在她的記憶力卻沒有母親的形象,只有一身酒氣的父親和滿屋的空酒瓶。

  生活不如意的父親整日依靠酒精麻醉自己,為了躲避債務他甚至想到把女兒作為抵押品,漸漸長大的田小洲像流浪兒一樣在城鄉各個網吧遊蕩,居無定所的生活使她早地接觸社會的陰暗面,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田小洲終於找到了關心自己的人。她在網上有了虛擬的媽媽、姐姐和所有的親人。

  主持人:李教授,剛才看了這段片子之後,首先讓我們感覺到的是痛心,為這兩個女孩子的經歷而痛心,真的像剛才您説到的一樣,在這種單親家庭當中,父母離異之後可能會把自己的那種悲觀情緒發泄到子女的身上,這種情況普遍嗎?

  李玫謹:應該不能説是普遍,但是至少有一部分單親家庭,尤其是以父親為主的這種單親家庭,往往他們在這個個人生活當中遇到一些不如意,或者遇到一些挫折之後,把對生活的這種無奈、沮喪,甚至憤怒,轉移到孩子身上,你看她這個父親 ,我估計是在喝酒之後,那麼他喝酒的原因也一定是苦悶, 所以有很多人在這個過程當中,很難擺脫個人的這種情感體驗,因而有可能會遷移到孩子的身上,或者甚至影響到他對於孩子的這種教育的心情,所以很多單親家庭,確實是在教育子女當中會出現一些問題。

  主持人:那作為這種離異的單親家庭的父母,怎麼能夠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李玫謹:關鍵是父母的健康心態,也就是説單親家庭,無論是父親單親還是母親單親,也就是説,首先作為這個父親或者母親,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也就是説,自己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不幸,應該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然後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空間。

  解説:專家提示,單親家庭的家長首先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只有以健康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以後的生活,面對孩子,才能給他創造良好的心理髮展氛圍,避免造成不良的情緒轉移。

  主持人:其實作為單親家庭來講,也不一定就是説這种家庭的孩子一定會出問題,那麼我們看到很多案例,確實是有很多孩子出了問題是單親家庭的,就是説這樣一個背景,但是,我也看到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非常出色,或者非常成功的,有些家庭由於父親或者母親意識到這种家庭的缺陷,然後有意地去做了巨大的努力的話,那麼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也會很正常地發展,而且甚至會出現很成功的這樣的一些範例,説到這兒,我們要給大家看這樣一本書,這本書是2004年的書架上非常暢銷的書,被稱作是媽媽為孩子準備的心靈雞湯,這本書的作者其實並不是什麼名人,真的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一個母親為自己的兒子多年來摘抄的二十多萬字的文章和點評,可以説這裡面的話記錄著對孩子一生的教誨,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對母子。

  解説:2004年很多家長通過這本叫《每天進補一點點》的書,認識了它的作者吳章鴻,也了解了這位單親媽媽十二年教子育人的獨特體會。吳章鴻的婚姻出現危機時,孩子吳純剛剛十一歲,並且在鋼琴演奏上流露出非常高的藝術天賦,此時的吳章鴻知道,離婚對他們母子意味著失去所有生活依靠,而吳純的鋼琴夢也許將從此破裂,很多人勸吳媽媽放棄支持孩子學鋼琴的想法,但吳章鴻依然風雨無阻地送孩子學琴,這樣的堅持背後,吳章鴻必須每天打兩份工,連星期天也不能休息。

  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吳媽媽依然沒有放棄對孩子的精神塑造,她不僅為吳純摘抄各種文章,鼓勵他自立自強,還在摸索單親家庭的教子方法。吳純在媽媽的支持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音樂學院附中,高中一年級被烏克蘭國立音樂學院著名教授看中,十六歲便獨自一任離開家鄉出國留學,在留學的七年時間裏,他共獲得十多項國際鋼琴比賽大獎,並獲得烏克蘭總統的親筆賀信,被譽為來自中國的鋼琴天才。

  主持人:可以很高興地告訴大家,片中這個吳章鴻女士今天也來到我們節目現場,下來我們就歡迎吳媽媽,歡迎您,請坐。吳媽媽,現在吳純在國外的學習生活是什麼樣的,給我們介紹介紹。

  吳章鴻:可以説2004年對吳純的人生來講是一個新的起點,他用自己的努力 ,經過不懈地奮鬥,終於走進了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考上了鋼琴演奏家專業 ,實現了他四年所一直夢想的這種願望,應該説是自己人生的一大進步,吳媽媽,這本書是您經過了多長時間給它編錄成功的呢?

  吳章鴻:可以説伴隨著我孩子,也就是伴隨我這個單親十二年,當我孩子走進中學的時候,我一直在尋求一種和孩子可以溝通的方式,怎麼能夠走進孩子的心靈,就是説我因為沒有錢買書,訂報紙雜誌,我就想到我們華中科技大學有圖書室,有閱覽室,有資料室,就是我可以利用這樣的資源,我説我來做義工,我每個禮拜用自行車到郵局幫你拉兩趟雜誌,你能不能把大量看雜誌的這個機會讓給我,這樣我就尋找了一種選擇好文章的機會,各種各樣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都在廣泛地蒐集這些東西,利用我打工之餘,然後我把這些東西蒐集回來以後,我寫下媽媽的讀後感,然後我一篇一篇地悄悄地放在兒子的課桌旁邊,床頭邊,或者他在國外的時候,寄到他那裏,就是用這樣的一種行動,一種做法去感染我的孩子,那麼走過了十二年,吳純讀著這些文章成長了,回過頭來, 吳純珍藏著我給他的每一封信,當我決定要出這本書的時候,孩子是用三十四寸的大皮箱,滿滿地背回來一箱,告訴我説,媽,這是我的財富,每當我在國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想家的時候,我遇到了問題,我排解不了的時候,我會隨意地抽開一封信,看媽媽對我的一點一滴的關愛、激勵,我會從中獲得力量。

  解説:吳純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已經無法用語言表達,然而吳媽媽並沒有給他提供過任何物質上的享受,相反,在單親家庭里長大的吳純卻早早地被吳章鴻推到了自立的位置上,小小的年紀就開始體會勞動創造財富的生活含義。

  主持人:當吳純的琴技一點點提高的時候,你開始要求他自力更生,那您是怎麼讓吳純自力更生的?

  吳章鴻:自力更生是從兩個方面來做的,第一,我是這麼想的,我覺得人的生命有限 ,作為單親媽媽,我常常有一種危機感,我擔心我會得疾病,我擔心我會出意外,那麼我就想,不要等,不要靠,不能要,就是要靠自己的一雙手,讓他親眼目睹媽媽怎麼用雙手在創造財富,創造生活費和學費,再一個就是我利用孩子的假期,讓孩子走進我的苦難生活,讓孩子和我一起打工,讓孩子去感悟生活的艱辛,比方説,孩子功課不多的時候,我會把他帶到我的加工車間,讓他和我一起出外背材料,然後還曾經和他一起拿著五大箱貨,從武漢坐火車到北京變壓器廠,送我們加工的傳感器。

  主持人:您想通過做這些事傳遞給孩子什麼呢?

  吳章鴻:勞動創造財富,自立自強。

  主持人:李教授,您也在非常專心地聽吳媽媽講,您覺得作為一個單親家庭來講,在子女教育上,吳媽媽的這種做法,她的特點在哪?

  李玫謹:也就是説,她在自己遭遇不幸的時候,一方面使自己堅強起來,另外一方面,她就拋開這個不幸而言,她是一個非常有心的,你比如説她剛才提到的這個,讓孩子跟我一塊走進苦難,我覺得這是我們現在很多單親家庭在教育當中,孩子和父母出現代溝的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父母覺得我辛辛苦苦地為了你做了很多,但是你卻不理解父母,而且不學好,它這裡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沒有讓孩子跟著父母一塊兒走進生活的這種苦難,或者走進生活的艱辛,沒有真正了解彼此的世界,沒有了解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我覺得母親在這一點做的非常好,而且就是説,剛才我們講了,在一個家庭當中,母親和父親他的角色是不一樣的,這個吳媽媽在自己的教育過程當中,她實際上既完全盡到了母親這種養育,情感的關愛這方面的責任和角色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她又替代了父親的這個的角色,也就是説在孩子的思想上,在孩子的這種社會的行為發展上,她以一種理念,以一種教育灌輸給孩子,而且通過這種一點一滴的積累,把一些非常重要的社會行為規範告訴給孩子,也就是她不僅僅盡到了母親的這種責任,而且還盡到了父親的責任,所以我覺得也難怪她有這麼出色的一個兒子。

  主持人:可能看到這兒,很多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對於一些離異的單親家庭來講,很多孩子可能是由於父愛或母愛的缺失,往往容易造成一段時間的情緒波動,在吳媽媽的家庭當中,也有這樣的事兒,面對這樣的事兒,吳媽媽又是怎麼樣來解決的呢,我們來看一段短片。

  解説:1997年,吳純經過層層選拔,終於得到了一次非常難得的國際鋼琴比賽機會。臨行前,吳純對媽媽説,一定拿回獎盃,回報母親對他這麼年的付出。然而那天的吳純背上了思想包袱,最終名落孫山。此時的吳純並不知道,為了準備這次比賽,媽媽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並且向親戚朋友借了不少錢。然而這次意外的失利,卻是所有人都不曾預料的,老師和同學,親戚和朋友會怎麼想呢,吳純,甚至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媽媽。

  主持人:剛才我們在片中已經看到了,吳純非常出色,得到了一次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但是那次比賽可能失利了。

  吳章鴻:吳純在香港徹底失敗,什麼獎都沒拿到,六個獎項一個獎項沒拿到,那應該説起來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慘敗。那麼我聽到孩子失利的消息,放下電話,我的心真的非常沉重,我不是説想到我自己白白扔掉了六千元血汗錢,真的不容易,一分一分都是我汗珠子換來的,我想我的孩子肯定在香港想,我回家怎麼跟我的老媽交代,我失敗了,承諾沒有兌現,我本來承諾,我對兒子承諾的是,媽媽不會去機場送你,媽媽也不會去機場接你,因為沒有錢,機場離我們家太遠了,可是當我知道孩子失敗以後,我想我不應該堅守我的承諾,在家裏等著孩子回來,我應該走出家門去機場像迎接英雄一樣的,把我這個失敗的孩子接回家來,我想這麼做肯定有利於我的孩子往後走的人生道路,可是你不知道,我去機場多麼艱難,因為我是拖著一條受傷的腳,走了六十多裏趕到機場,在機場足足等了七個小時,沒有吃飯,沒有喝水,為什麼,捨不得花一分錢,當孩子走下飛機,走到我身邊的時候,他在流著眼淚請求我的原諒,他沒有給我打電話,他沒有想到我會到機場,他沒有想到下飛機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所以我拍著他肩頭説了兩句話,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有失敗和成功,所以媽媽不怪你。

  主持人:這個時候我特別想問問李教授,當孩子失意的時候,或者是面對這種不利的情況的時候,媽媽這樣主動的站出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意義在哪?

  李玫謹:其實我覺得從吳媽媽講的很多問題當中,我覺得對我們很多單親家庭來講,好像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既是一種啟示,甚至就是一種可用的方法,孩子有時候是這樣,在他成功的時候,他並不需要撫慰,或者説一種勇氣,但是當他失敗的時候,他往往最需要身邊的人,或者最親近的人的一種關愛、支持或者幫助,其實人有的時候是這樣,尤其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在心理上留下陰影。

  解説:專家提示,單親家庭的子女,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在遇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擾後,後容易情緒低落,甚至引發心理障礙。作為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孩子的反常行為。正確加以判斷後,並進行及時的引導。

  主持人:吳媽媽,我們知道您是一個單身的母親,同時您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母親,結合您自身的這种經歷,您會對電視機前的那些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問題説些什麼呢?

  吳章鴻:我想對電視機前面所有的單親媽媽,或者是單親爸爸講,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老活在過去的陰影裏,不要把孩子作為發泄自己不良情緒的工具,不要在孩子心目中播種仇恨的種子,你既然要了孩子,你就要選擇一種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生活方式,要把孩子放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這就是我的感受,吳純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這種成績,我覺得是和我這個媽媽的心態很有關係,實際上在這裡面,有重要的一點,就是首先父母如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

  李玫謹:我覺得剛才吳媽媽講的非常好,其實我覺得單親家庭並不是非常的可怕,也不是説單親家庭一定會造就孩子的問題,很重要的還是在於單親家庭的

  這個父親或者母親,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有些父親或者母親,當他在生活中遭遇到了不幸的時候,他能夠很好的調整心態,而且他把個人的問題和孩子的教育問題能夠弄得非常清楚,也就是説他在生活當中,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他能夠以非常理性的,而且非常合理的方式,甚至花出了比一般,比如説作為父親,或者作為母親要多的努力去補償孩子,那麼這種孩子往往也會有很好的發展。

  主持人:我們的節目即將結束了,現在迴響在我們耳畔的是吳純特別給媽媽彈奏的一首鋼琴曲,吳純有這樣一個願望,她希望有一天能夠早日學成歸來,專門在國內為媽媽開一場獻給媽媽的獨奏音樂會,我們希望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同時在我們片尾,我們還將把吳媽媽書中的一段話摘錄給大家,希望對您能夠有所啟示,好,感謝收看我們這一期的節目,我們下一期節目再見。

責編:英子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