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播出節目

《悠揚的大地——中外女校長和她們的學校》第4集:生命的風景(9月15日播出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5日 16:49

  主持人:在當今的中國,民辦大學越來越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20幾年的時間裏,民辦高等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序到有序、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發展變化。在民辦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各位民辦大學校長髮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兩所中國著名民辦大學的女校長。

  解説:2004年2月28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開河南省高等教育工作會議,省委書記李克強、教育部部長周濟等出席,這是自建國以來,河南省召開的最高規格的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全省各地市黨政負責人、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高等院校負責人參加,這位認真做著筆記的女士就是黃河科技學院的校長——胡大白。

  黃河科技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中國第一所民辦本科普通高校。學院佔地2700余畝,下設信息工程學院、工學院、商貿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音樂學院、工美學院、醫學院、體育學院、外語學院、對外漢語學院、民族學院、國際學院12個學院,在校生1.7萬多名,是一所現代化、開放型、綜合性大學。

  胡大白:我們學校目前已經是一個國家批准的民辦的本科普通高校,現在有23個本科專業,有17個專科專業。

  解説:20年前,胡大白是鄭州大學中文系的教師,促使她走上創辦民辦高校之路的是生命中一個偶然的因素。

  胡大白:我受學校的委託,到國家建工總局的一個五七幹校去講課,我在那兒講了八天課,晚上煤氣中毒了,我因為第二天還有六節課,我就起來看,一看,那個茶壺哇,它沒有坐落在

  那個煤火的火口上,所以説,那個煤氣、一氧化碳氣,不能通過火墻出去,就全部弄在屋裏了。我當時實際上已經煤氣中毒了,我就覺得,我想著還沒事呢,我一著那個壺,學校的壺都是像桶一樣大,這一壺開水全都澆到我身上了。

  解説:胡大白因重度燙傷,在床上躺了三年,她經歷了人生中最痛苦的日子,然而,正是這段痛苦的日子,使她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生命風景。

  胡大白:那個時候我就感覺到,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特別快,而且特別需要人才。這漫長的三年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我是就這樣,做一個讓別人照顧的這樣一個工傷病號呢,

  我想著還是我找一個事兒,能夠殘而不廢,殘疾了這是客觀存在,我不能成為殘廢。

  胡大白丈夫楊鐘瑤:胡校長身體基本上能夠走動了,能夠走動了,但是不能上課,我是教育局出來的,那時候社會上就開始辦學,除了學校可以辦學以外,辦班以外,社會上也都開始辦學了,也有幾個單位。

  解説:胡大白租房子、請老師,開辦了一個自學考試輔導班,這成為如今的黃河科技學院的前身。1985年4月,河南省第二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時,出自胡大白輔導班的217名學員,在黨政、中文兩個專業5門課程考試中平均合格率達87%,其中現代漢語、文學概論兩科,合格率高達96%和92%。這使胡大白的輔導班有了良好的聲譽,也為進一步擴大辦學積累了資金。如今黃河科技學院已經擁有5個億的固定資産,但是它最初的啟動資金卻只有30元。

  胡大白:現在好多人都很吃驚,説怎麼30元辦成了一個萬人大學,確實開

  始就是30元,30塊錢,就租房子,租那個教室沒用錢,就是説以後再給人家錢,

  請老師也是沒用錢,30塊錢就買了2000份聽課證,讓人家印了2000份聽課證,

  剩下7塊錢就買了筆墨紙硯,來寫廣告,自己打漿胡貼廣告,這就是30元起家,

  開始辦這個學了。 

  解説:胡大白堅定了自費辦教育的想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她的學校也越辦越大、越辦越好。1985年,輔導班學員發展至5000余人,經鄭州市教委批准,更名為黃河科技專科學校;1988年3月,黃河科技專科學校發展成為黃河科技大學;1992年12月,一座佔地80多畝、校園建築面積達兩萬平方米的新校在鄭州市南郊航海路拔地而起;1994年2月,黃河科技大學被國家教委批准為全國第一個實施高等學歷教育的民辦大學。

  胡大白:

  好多人就説,你已經批准專科了,你年齡也不小了,你就別再癡心妄想了,我當時是覺得,如果咱們做大學,你僅僅有專科是不行的,我公開也不服同志們的、朋友們的意,我就暗地裏,在校內也不公開説出來,我當時給大家提出來十二個字,叫做“打硬仗、上臺階、

  創特色、爭名牌”。

  解説:2000年3月,黃河科技大學終於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飛躍——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晉陞為普通高等本科大學,定名為黃河科技學院。由於辦學成績顯著,2000年11月25日,胡大白被評為全國十大女傑,並受到了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同志的親切接見。

  胡大白:

  我們準備在十年內,本科創辦十年內,實現碩士生教育,當然在更長的時間,實現博士生教育,我們給我們學校定位就是,中國民辦高校裏頭的綜合性大學,中國的民辦教育呀,是在公辦教育非常成熟非常發達的情況下,才誕生的一個小草,所以説 ,中國民辦教育當前,比起龐大的公辦教育體系,它還是很微弱的,我們僅僅是中國民辦教育隊伍中,比較先進的、比較好的,在整個中國的大體系裏頭,我們現在也不算是很落後,算是中上等,所以説我們壓力還是很大。

  解説:2004年5月30日,黃河科技學院迎來了自己20周歲生日,自己培養的首屆本科畢業生也即將畢業。20年來,黃河科技學院已為國家培養本、專科畢業生6萬多名,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61歲的胡大白也成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20年發展史的實踐者和見證人,她被稱為“中國民辦高校第一人”。

  胡大白:

  一旦創造了這個第一,這個第一已經成為歷史,你還要從頭做起,我想,儘管過去我們有許多第一,但是我們現在還是零,我們還得從零起步,繼續努力,這樣呢,才能創造更多的第一。

  主持人:

  胡大白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民辦大學”之路,她覺得自己的路越走越寬,前途一片光明。她不願僅僅停留在“學院”的層次,她還是眷戀著自己當年為學校的命名——黃河科技大學,她説,她想把黃河科技學院辦成河南的“小清華”。與黃河科技學院相比,另一所民辦高校的創業和發展則顯得更加迅速,它創辦不到10年時間,就已經成為教育部批准的9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之一,它的校長秦和在創辦這所學校時年僅32歲。

  解説:如果説61歲的胡大白是“老驥伏櫪”,那麼41歲的秦和可算是“風華正茂”,她是中國最年輕的民辦高校的校長,她創辦的吉林花橋外語學院建校只有9年時間,但卻已經成為中國9所民辦本科高校之一,並且是惟一的一所民辦外語本科學校。每當人們來到吉林華橋外語學院,總會認為這個校名中的“橋”字是錯別字。

  秦和:

  這個華橋的橋字,實際上就是當時寓意比較深,就是在於,我們是外國語學院嘛,想搭起這個,友誼和交流的橋梁,所以我們想華橋學生進來之後,讓它成為一個,因為我們本身辦學是面向市場、面向世界,我們也希望華橋學生能夠走出世界去,華橋的橋字,實際上真正的含義就是,使華橋成為中華兒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橋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橋梁。

  解説:在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一條小河橫貫校園,有何便有了橋,有水便有了靈性,這是秦和的得意之作。秦和,16歲考上東北師大外語系,20歲成為一名外語教師,23歲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5歲被選送到聯合國譯訓部受訓,並被派到亞洲銀行辦公室工作,秦和一直一帆風順。也是因為一個偶然的事情,使她走上了自費辦學的道路。

  秦和:

  我記得,在國外參加一次研討會嘛,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中國的代表團的一個負責人,見到我們亞行的一個副總裁,副總裁當時見到他以後,很興致勃勃地跟他説,You look so nice today,但是我們中國的這位官員,因為他沒有聽懂,沒有回答,其實我感覺呢,他當時回答,Thank you,或者是You too就可以,這樣簡單的回答就可以,所以,我覺得那個場面很尷尬,另外,也發現,在開會的過程中也發現,我們的官員懂專業的不懂外語,懂外語的也不懂專業,所以那一瞬間我就想,萌發了這樣一個想法,就是我要回去辦學,要辦一所外國語學院。

  解説:在吉林長春辦民辦辦民辦高等教育是相當困難的事情,秦和辭去了很多人非常羨慕的銀行工作,辦了一家翻譯公司,想借此積累辦學資金,但是第一天收入僅有3.78 元,她的辦學經費主要都是通過貸款獲得的,她堅持不搞校辦産業、企業,不接受別人的注資,她害怕那樣做會失去教學的獨立性。經過艱苦的努力,秦和終於拿到了有關部門允許辦學的批文。

  秦和:

  我記得,當時接到電話的通知,讓我到教委去,當時還叫教委不是教育廳,我自己就開著一個車去了,心情非常急迫,因為這是等待了好久的事情,結果那個速度開得也太快,另外那是無級變速的車,剎車油還忘了檢查了,在最快的道上,忽然間發現,車本身停不下來了,剎不了車了,當時不知道是剎車油沒油,所以,馬上把這個車並到二道,二道一看呢,前面還有一輛車,是部隊的牌子,我一想,我又趕緊上了第三個慢道,但第三個慢道,前面有一個出租車,我當時就想,只能是我自己撞自己了,我就把這個車,開到馬路牙子上了,因為很大的攔網攔住了,所以也很幸運,那個時候,到了教委,大家一看我的臉色不對,我自己都沒有覺得,發生那個時間,也就十幾分鐘之內的事兒,我就坐在那兒,沒吭聲,半天。他們就問,秦和 ,你怎麼臉色這麼不好哇,我説 ,剛才那個車,撞到馬路牙子上去了,他們都挺吃驚,那你看,怎麼樣啊,我説沒關係,我説你看我這不挺好嗎,我記得那是徐老師吧,二話沒説,把那個章就給我蓋上了,拿著這個印章,走到馬路上的時候,唉喲,那個心情真是,當時我記得還是天上下著雪,覺得,好不容易呀,這個批件算是拿到了,的確是不容易。

  解説:秦和在短短的5年時間裏實現了令人刮目的業績。1995年,秦和用租來的教室創辦吉林省華僑外院,第一批招生只有247人;1996年,建起了屬於自己的校舍,華僑學院粗具規模;1997年,籌資興建學生宿舍,同年外院的自考及格率在全省同類學校裏名列前茅;1998年,華僑外院被評為國家學歷考試試點單位。

  秦和:

  其實,華僑辦學的特色,最重要的就是緊緊圍繞市場辦學,因為 ,貼近市場,市場為先導性的辦學思想是很重要的,比如説,我們本身設置一些課程設置,就是市場需要的我們設置,市場不需要的我們就不設置。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外事處長王澤霞:

  她給我留下,在工作當中我比較熟悉的話,我們印象很深的地方,一個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還有一點就是天下大事必從細而作,天下大事必從細而作的話,我覺得,尤其是我現在還在做外事工作,對外教,還有教學當中,哪怕是一點點的一個小事,那都是必須要當作大事去處理。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英語分院院長王天力:

  我覺得她特別重視的、強調的就是對學生這種負責態度,可以説,她真是心繫學生,因為有一次 ,跟我們幹部談話的時候,每次都要問,學生的狀態怎麼樣啊,學風怎麼樣啊,學生收穫大不大,偶爾有一次,是一個兼職老師,可能教學效果不是特別好,然後就跟院長説了,她聽到之後,馬上,中午飯都沒吃,緊急召開會議,讓各係的老師領導都去了,召開教學會議,怎麼提高教學質量,整個一中午吧,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她一點都沒有吃東西,一定要不讓學生損失。

  解説:1999年,秦和又籌鉅資興建了教學樓、外教公寓、大食堂等,學院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同時,秦和開始向教委申報將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由專科升格為本科。儘管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秦和心中仍是忐忑不安。

  秦和:

  到了評比的那個時間裏,我也跟著專家組一起到了廈門,當時我們是在外圍啦,專家組是在專家的樓裏面在評議,而我們是不能夠接近的,但是我在外面的時候,我可能是那個時刻裏,應該説是,四十八個小時那個時間裏面,我可能是心情的焦慮程度是難以用語言表述的,我就站在外面徘徊,當時我甚至都沒有考慮到那個陽光有多麼的足哇,回來的時候,我記得我的兒子是跟我講,説是,我那上面一半兒的臉都是黑的,下面一半兒的臉是白的,當時我沒有注意,下雨呀還是什麼陽光明媚,都沒有注意,我只想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評上,但是,最後評比結果揭曉了,我們是以高票通過,我的心情,當時那種激動,和那種,交織著這種,一個是激動,一種是壓力,我覺得,我既是激動,我自己,我覺得,真是感慨,我們終於評上本科,我們從此就把職業學院職業兩個字拿掉,我們變成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但是更有一份壓力,我覺得一份責任又到了肩上,就是我這個新置的本科院校的校長,我應該下一步怎麼做。

  解説:經過近9年不平凡的艱苦創業,吉林華橋外語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三次搬遷,三次升格,並於 2003年通過國家教育部考核評估升格為全國九所之一的民辦本科院校,並成為國內目前惟一的一所民辦本科外國語學院 。現在,已經建成佔地 7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花園式的大學校園,學院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設有英、日、德、法、西(西班牙)、韓、俄、漢(為外國留學生開設)等9個語種,分為英語、雙語、應用、日語、德語、高職、公共課等七個院部共23個本、專科專業。在校生已達4000余人,教職員工420人,專任教師282人,其中有46名來自美、英、加、澳、德、法、日等國的外籍教師,他們將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融入了華橋,形成了中外教師相互研究、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使華橋外院更具備了獨特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人文魅力。

  美國外教:

  我來華橋已經四年了,當我最初來時,秦和友好地對我説,我們將成為朋友,她常問我有關學生的情況,比如他們在做什麼,有時我們會一起吃午飯,她是個很優秀的女性,她有很好的想法,而且這些想法正在變成現實。

  德國外教:

  她是一個非常有上進心的女性,而且她是一個非常有成就的女性,我在這兒只呆了一年,但是感受非常深,感覺這裡非常不錯,並且我還想在這兒繼續呆下去。

  日本外教:

  我想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院長在教授外語方面,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第二方面就是這個學校有很多的外教,學生們想和外教交流,所以學生們拼命地學習外語。

  英國外教:

  我強烈地感覺到,華橋和我以前執教的學校有很大的不同,華僑組織得更好,更有發展空間,因為它在教學質量,教學素質方面,比其他學校要好得多,我想這一切都源於秦和校長。

  解説:秦和的生日是9月10日,恰好是教師節。每到這天,她都能收到無數封來自全國各地的賀卡和禮物。生日也許是一種巧合,而秦和卻覺得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好像“是前生註定的”。

  秦和:

  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就是我還有,我給自己設了三十年,還有三十年的奮鬥時間,三十年之後呢,可能是這個學校就要交給社會,那麼三十年中呢,我可能還能實現我很多的東西。

  解説:如果説,胡大白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那麼秦和就是“風華正茂,躊躇滿志”,兩位女校長,一南一北,一老一少,共同引領著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事業向前發展,共同在民辦高校的道路上不斷進取、不斷開拓。他們不僅看到了別樣的風景,更用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創造著新的美妙的風景。

  主持人:]2003年9月1日,《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國家明確了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中國的民辦高校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與公辦高校公平競爭的條件和機會,同時,這也讓民辦大學的校長們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責任和壓力。“踏過荊棘是坦途”,祝願走過了艱苦創業期的胡大白和秦和能夠在新的時期一路走好。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當代教育》,我們下次節目再會。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