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播出節目

拯救“差生”(2004年2月16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5日 10:20


  主持人: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我是勝春。在學校裏的學生有一個詞他們特別不願意聽,您千萬別喊他是“差生”。那麼什麼是“差生”呢?假如説現在就讓您給“差生”這個詞一個概念的話,可能大多數的人都會説“差生”一般就是在學校裏學習成績不大好平時又喜歡調皮搗蛋的學生。這種解釋方法也許是很多學校衡量一個學生是否是“差生”的這樣一個標準。據了解,目前,我們國家有兩億多的中小學生,幾乎大多數的學校當中都存在一些所謂的“差生”,如果這樣算起來這全國範圍內“差生”的數字可就不是一個小的數目了,那麼這些被當作“差生”的孩子們在學校中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在今天我們節目的一開始我們先去看一下。

  解説:今年3月安徽省宿州市的孟女士來到兒子就讀的宿州市二中,想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然而在上課的時間她卻沒有在課堂上看到兒子楊洋。當一個教工無意打開教室旁邊一個昏暗的房間時,孟女士吃了一驚。原來當別的孩子都在教室裏上課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卻和另外幾個同學在堆滿雜物的辦公室裏無所事事。那麼這些孩子為什麼不能上課呢?

  同期聲:老師反映你們幾個就是不好,就是上課表現不好就把我們關到外邊。

  同期聲:這個小孩上課老講話而且是我並不是説他一個人講話他會帶動一片小孩,那一段時間就是他們講話我覺得實在是管不了他們了。

  解説:只是因為怕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老師索性就不在讓他們上課了。那麼這樣做的結果,自然是耽誤了孩子不少的功課。那麼不上課,這些孩子又將如何面對考試呢?

  同期聲:期中考試她也不讓我們考,我們偷著考的。

  同期聲:全年級是五百四十二個同學,他們基本上都是考在五百二(名) 五百三(名),可以説,他們説得再直接一點,他們早已經聽不懂課了。

  解説:在學校看來,少了幾個“差生”的考試成績,對學校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可是,老師們是否想到這種做法,對於這些孩子們的傷害有多大呢?

  同期聲:我就從那以後我就回家不經常説話,我也不和我媽溝通,學校有什麼事我也不跟我媽講,老師打我什麼的我也不吭。

  解説:發生在宿州的這件事後來受到了媒體的關注,這幾個孩子們的命運才有了改變。他們有的轉到了新的學校,有的回到原班就讀,儘管這樣,還是有一個孩子離開了課堂。我們在一家賣摩托車的商店找到了正在擦車的蔣鑫。

  記者:恨老師嗎?

  蔣鑫:不應該説恨,因為老師這樣的做法讓我們感到很難受。

  記者:怎麼個難受法?

  蔣鑫:因為她是我們的老師,我不能恨她。

  記者:你知道你什麼時候還能上上學嗎?

  蔣鑫:可能永遠都不能了。(如果)能再次回到教室裏坐,我想我會認真學習。

  主持人:這幾個孩子的情況可能是當今許多“差生”經歷的一個縮影,學校對付這類成績落後的學生手段還真就是花樣翻新。據了解,有的學校在教室的最後一排設立了“差生”專座,每學期由全班投票選舉産生“差生”,還有的學校要“差生”家長交三千塊錢抵押金孩子才能夠上學。俗話説這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長呢,何況一個班裏有五十多個孩子存在差異呢,這也是在所難免的。想想咱們古時候大教育家孔老夫子,人家那個時候就提出過對學生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説得不就是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且還要看到學生是存在著差異的。多少年來這些話也曾經被很多老師當作座右銘,可是在今天的校園裏,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差生”現象呢?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成了學校裏的“差生”呢?記者走訪了幾位教育界的工作者。

  專家1:一般現在講分,是吧,就是誰考得分好誰就是好生,誰考得分差誰就是差生。

  專家2:差生這個評定的標準是單一的,它僅僅是評定你在課本知識的接受方面、學習消化方面、理解方面,包括你再把它反饋出來表達方面你的問題。

  主持人:幾位教育工作者都告訴我們,其實“差生”這個名詞原本就不該在校園裏出現,因為在受教育的權利面前本來就是人人平等的,更何況在學校裏並沒有真正的“差生”,存在的只是有差異的學生。在一些老師的眼中這些所謂的“差生”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在江蘇省淮安市就有一所專門接受所謂“差生”的學校,它就是徐向洋教育訓練工作室。那裏的實踐證明,那些暫時落後的孩子絕對有優秀的一面,我們一塊去看一下

  解説:在淮安市一條普通的街道旁邊,我們找到了“徐向洋教育訓練工作室”,工作室不大,卻是目前我國唯一一所專門招收所謂“差生”的校外輔導機構。工作室成立於1998年,至今已經接收了300多名學生,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大都是些讓老師頭疼、讓家長煩心的孩子,他們將在這裡接受半年到一年的特殊訓練。從樓道中的這條標語中可以看出工作室創辦人的教育理念。工作室的創辦人叫徐向洋,見到他時,他正在接待一位遠道而來的學生家長。

  徐向洋:看到媽媽高興呀,現在想媽媽了吧?

  孩子母親:原來在家裏煩媽媽。

  徐向洋:煩不煩?

  學生:有時候吧。

  徐向洋:那現在整個就是想媽媽,是吧?

  學生:對。

  學生母親:他在家就曉得玩,不想學習。一提到學習這個小眉頭一皺,他就有點,好像有點厭煩了,再加上我們説多了他也煩,小孩性格特別倔強。

  解説:據介紹,目前工作室有50多個孩子,而我們在這裡並沒有見到那麼多。徐向洋告訴我們,其他的大部分孩子都正在進行一項特殊的教育訓練項目——行軍拉練。孩子們將徒步完成從淮安到大別山的長途跋涉。此時孩子們正駐紮在南京郊外,做一個短暫的休整。

  第二天徐向洋帶領我們趕往南京。南京距離淮安200多公里,開車需要4個小時。這段距離孩子們徒步走了四天。

  孩子們駐紮的江心洲是長江中的一個小島,來到他們的駐地,感覺更像是走進了一個軍營。

  徐向洋:你好,你好。北京人,來,這個阿姨也是北京的,叔叔也是北京的。

  解説:剛到營地,我們得知孩子們將與南京市最好的一所中學的學生進行一場環島33公里的拉練比賽。徐向洋告訴我們,他要讓這些孩子們自己去證明:他們是最優秀的。

  孩子們在前一段時間剛剛走完從江蘇淮安到山東泰山的路程。在行軍途中,這些在學校被老師忽視,在家中被嬌慣的孩子們,需要獨自面對和克服疲憊、腳痛、野外生活的艱苦等等困難,孩子們覺得他們每邁出一步,他們身上的自卑、懶惰、意志薄弱這些毛病就在悄悄地減退,而他們在行軍過程中也有了新的感悟與收穫。

  唐潮:磨煉自己的意志,就覺得成功地做一件事也需要堅持,毅力都需要,在學習中應該也需要。自己克服了腳底上的水泡,堅持了上去,第二點也明白了道理——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有成功。

  解説:今年13歲的唐潮,來工作室三個月了,當我們提到“差生”這個詞時,他談了自己的看法。

  唐潮:差生兩個詞是對別人的一種不信任,然後導致他的自尊心下降、厭學、不願意學習。

  解説:徐向洋告訴我們,來到這裡的孩子最缺乏的是自尊心和對自己的信心,所以在工作室最重要的不是告訴這些孩子學習的技巧和方法,而是幫助他們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也是他們重新邁入學校生活關鍵的一步。行軍拉練的教育方式,也正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來的。唐潮來工作室的時間不長,但提起自己的不足和進步,他都還分析得頭頭是道。

  唐潮:懶惰、愛睡覺、貪吃、好鬥,就這些毛病被克服了就像我身上有百分之百的毛病現在最起碼能克服了三十。

  工作室范老師:他剛開始來的時候,這麼大一個個子,像小孩一樣的成天哭,我想家,我想我媽。

  解説:工作室的范老師告訴我們,唐潮的轉變其實就發生在行軍過程中

  工作室范老師:這個四百六十公里的行軍當中,第一站,唐潮是被我們的官帶(老師)連拖帶拽帶推把他推到了第一站的目的地。唐潮朝地上一躺嚎啕大哭,我再也不走了,我累死了,我恨死了,我哪怕就是豬、就是狗熊,我也不走一步了。我要回家,不給我回家,我要自殺,他嚎啕大哭。一天兩天走下來,當我們走到桐陽的時候已經一百二十公里走下來了,一百二十公里走下來再問唐潮他的感覺,哎喲,我覺得我自己太了不起了。

  解説:在唐潮自己看來,行軍的歷程恐怕也將是他一生都難忘的一种經歷。

  同期聲:親身體驗聽著鳥聲、看著雲霧、聽著泉水的聲音,而上去的所以感到心裏很舒暢,就像所有的憂愁都在這裡沒有了,登到那山頂我心裏感到很激動,我戰勝了自己。

  主持人:參加這一次大別山拉練活動的孩子一共有八十人,他們被編成了九個班,每班由一個教官帶隊,師生比例是一比八。這樣獨特的編排方式大概與徐向洋的軍人出身有關,您可能會奇怪一名軍人怎麼就想起了辦這樣一個教育工作室,這還要從徐向洋的經歷説起。

  解説: 1982年徐向洋從部隊專業,在淮安農墾大學當上了一名老師,然而誰也不知道這位受人尊敬的徐老師,在上學期間也是一名差生。

  徐向洋:我能上房頂掏鳥窩下河摸魚,啥事都幹。我也想學好,甚至於呀,這個好同學坐過的地方我願意去坐一坐,好同學待過的地方我願意去跟他們在那待一會。我覺得這樣子呢好像在這種氛圍下我就能好。其實我後來在想,沒有一個人是自甘落後的,那麼你要給他一個條件,你要給他一種關愛。

  解説:作為曾經的一名差生,徐向洋懂得,這些所謂的差生更需要尊重和理解。當徐向洋自己的兒子也被別人叫做差生時,他更加堅信了這個道理,提起徐向洋的兒子徐根,小學的老師們曾這樣的評價他。

  徐向洋:十分調皮,數學考十分,數學他考得非常差。那麼當時就是有一種什麼情況呢,就我要是到學校去參加家長會呀,那有個地縫我就鑽進去了。我十分不情願去,但不去吧,也不行,怕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老師對他的印象,那也得去,去了就是活受罪。

  解説:開完家長會,徐向洋做了一個讓全家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

  徐向洋:我工作也辭掉了,我在農墾職工大學當老師,然後我想這輩子如果説不把一個兒子搞好,教書育人自己的孩子都不行,那我也不能(配)當老師。

  解説:就這樣徐向洋決定親自來給兒子當老師。“徐十分”也開始了在家學習的生涯。

  徐根:一開始是玩吧,應該説是沒有做什麼更注重是讓我他也讓我多玩一玩休息,休息最初他在這個讀書上他讀不成了我就問他

  徐向洋:你總得一生當中總得有個喜歡做的事情吧,他很隨便地説我喜歡溜冰。我説溜冰那就從溜冰開始,是你喜歡的?他説,是喜歡的。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呢,身體練好了,意志力得到磨煉,還有一個不斷地重復,他就能夠熟能生巧。

  解説:正是從溜冰當中,徐向洋得到啟示,所謂差生之所以差,並不是智力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和一種基本的訓練。今天的徐根已經成為一名大學生,而徐向洋也將自己的教育心得推而廣之。因為作為一名“差生”的家長,徐向洋體驗過自己的孩子從失敗到成功的雙重感受,所以他明白工作室要擔負的責任。

  徐向洋:就是説他們本來的那種自然真美被一些表象的毛病所掩蓋。我們要做個什麼樣的工作呢,就是把掩蓋了他們優點和可愛地方的這些毛病一個個給他擦去,一個個給他剔除。

  解説:為了擦去孩子們身上的毛病和不足,挖掘出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工作室制定了一套特殊的教育訓練項目。在制訂這些訓練項目之前,工作人員首先分析了孩子們身上存在的弱點。

  工作室老師:主要是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差。心理狀態表現為自信心不足、缺乏自尊、懷疑自己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面還表現為由於學習沒有成就,所以他在學習方面就缺乏興趣,在行為習慣上面拖拉懶散、怕苦、畏難,都會影響學習。


  解説:當心理狀態靠行軍拉練解決後,對於這些行為習慣的改變就要靠工作室的十二條教育訓練項目了。這十二條訓練項目包括了內務訓練、耐力訓練、珠算訓練、書法訓練等等。在這裡我們還發現,每個孩子都有一份個性化的教育方案,這是工作人員經過對孩子的反復觀察和了解後制定出來的。

  工作室老師:這個個案就是真正地體現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和根據他個人的特質,我們從新編排哪一個東西可以先訓練,另外一個項目要滯後,再訓練,輕重緩急,就能夠把它擺布得清楚。


  解説:下午通常是孩子們進行珠算訓練的時間,教學內容是要求孩子們在20秒內,快速完成1到9的連加及1到20的連續累加。

  工作室范老師:他眼睛看著珠子,手要撥,腦袋要記著口訣。有時候我們訓練孩子打算盤,一會兒工夫一個半小時過去了,那孩子不知不覺地在這個當中,他説哎呀,都一個半小時了,他自己以為才十幾分鐘,他凝聚了注意力。

  解説:與珠算訓練相比,平托掌訓練顯得有些枯燥,這對於孩子們來説是一個考驗。在略顯乏味的訓練中,我們看到了一張異常堅毅的面孔。他叫張雲龍,胸牌001號,也就是説他是這批孩子中最早來到工作室的。母親當時把他送到這裡來時,怕他不接受,並沒有告訴他來這的真相。但他自己漸漸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張雲龍:就迷上了電腦,然後電腦又引起了很多壞毛病。在家裏面經常就是説要買這個學習用品,那個學習用品,然後來騙一些錢去上網,還有去玩遊戲機。

  解説:被別人叫做“差生”的經歷,提起就讓張雲龍覺得有些難過。

  張雲龍:很不舒服。但是在家裏面也沒有什麼人管我(叫)差生,但是一考試的話,那個分數自己就知道自己是差生了。

  工作室老師:對張雲龍而言的話,我們覺得他的控制力差,他的興趣轉移,迷戀了網吧。那麼通過這樣的訓練呢,對於自己的肢體在空間的位置感,他可以找得很準,可以訓練他的控制力。我們對自己的肢體的控制能夠做到了,那逐步對自己的思維、對自己的行為和控制力他是可以遷移的。

  解説:現在的張雲龍已經能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對於未來他也做好了打算。

  張雲龍:回到原來的學校,先向老師申請一個比較好的位置,不要坐到最後。然後就是在前幾排,然後就是一定要抓住學習的機會,然後回家作業什麼的都會按時完成。

  解説:對這些平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工作室進行的是書法訓練,在書法訓練中,這些平時吵鬧的孩子,此時安靜了許多。工作室的老師告訴我們,讓這些孩子能夠靜下心來是訓練他們的第一步。而練習書法正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工作室范老師:鍛鍊孩子的一個是注意力,再一個它可以靜心養氣、靜心、養氣。我們學習首先要坐得住、聽得進、靜得下來,心要靜才能聽得進。

  解説:工作室的老師告訴我們,來到這裡的孩子大都是被家長送來的,而衛強卻比較特殊,他是主動要求來到這裡接受訓練的,

  衛強:成績比較差,自己也跟不上,就是有點,就當時可能是有點就像破罐子破摔。自己覺得對不起家長,就是拿那麼多錢供我上學,自己也不好好學習,沒有好的態度,不端正態度,然後還貪玩。自己就有點,內心有點後悔吧,然後就到這來能改變一下自己。

  工作室老師:自信心不足,挺自卑的,以為自己記憶力差,實際上他沒記,他怕記,説到底還是個懶惰、畏難。那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強化記憶力訓練雖然是機械記憶,小學生背誦古詩詞80首,中學生背誦文言文15篇。在這種力量和壓力的鞭策下他背出來了,背出來了他就感到哎呀,我是具備能力的嘛。

  衛強母親:自信心是有了,他不像原來那樣,原來吧一點自信心都沒有。比方一説這孩子你看你的什麼學習不好或怎麼得,他就會説我不如人家,什麼都是沒有自信心。你讓他背英語吧他就説我記不住,他就會記不住,他現在就沒有這種想法了,一説他,他説我行,我可以。

  就是説讓我感到最欣慰的時候就是,他突然間説想回學校這種感覺,讓我覺得從心裏來説就是特別一種欣慰,就他願意自己主動回學校了。對,他想學習了對。

  解説:在家長們眼裏,這些原本讓他們失望的孩子,開始讓他們看到一絲希望了。龐博現在是淮安市一所重點中學——范集中學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去年剛從工作室畢業。提起原來的龐博,父親依然有些痛心。

  龐博父親:學習的話呢,不專一,貪玩的心態始終佔上風。

  解説:在工作室裏,接受了半年訓練的龐博,現在憑藉自己的能力考上了當地的重點中學。這更讓他確信自己一點也不比別人差。

  龐博:現在學習比以前要好多了,上課一直是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

  解説:今年龐博還被評為學校的“進步之星”,對於自己的未來他充滿信心。

  龐博:我的目標是要考重點大學,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龐博父親:對小孩的變化我歸結為六個字:由希望到失望,由失望又回到希望。

  主持人:在徐向洋的教育訓練工作室裏,我們看到了很多孩子的轉變和進步。我們真的為他們這些變化而感到高興。也許教好這些“差生”應該還有許多別的辦法,徐向洋的“擇差教育”也只是其中的一種嘗試,但是發生在徐向洋教育訓練工作室的故事至少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並不存在什麼所謂的“差生”,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他優秀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而這些正是留給老師們的教育空間。因此我們認為改變“差生”的命運還要寄希望於我們的學校教育,寄希望於我們的老師們能夠善待這些孩子,多給這些孩子一些耐心和關愛。如果你努力去發現這些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您就會發現其實所謂的“差生”都很可愛,所以千萬別讓這些孩子的未來因為差生這樣的稱謂而蒙上陰影。好了,感謝各位收看今天的《當代教育》,我是勝春,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編輯:英子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