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團(2004年2月12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9日 11:23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當代教育》,時下在大學校園中,各種類型的學生社團非常活躍,它們已經成為生機勃勃的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説到學生社團,不能不提到北京大學,北大有很多非常有知名度的社團,像山鷹社、戲劇社、愛心社等,據統計,在北大註冊登記的學生社團有100家之多,所以被人們戲稱為百團大戰。從藝術類,理論類到體育類,實踐類,北大的社團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發展業餘愛好的天地,展示自己的舞臺,也成為了他們的第二課堂。那麼,社團生活到底能使大學生們得到哪些鍛鍊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大校園。
解説:在北京大學,大大小小的學生社團有一百多個。每年的12月,學校團委都會組織學生們進行“十佳社團“的評選。每到這個時候,各社團都會組織更多的講座以及聯絡更多的活動,爭取給大家留下最好的印象,向著十佳社團的榮譽發起最後的衝擊。
解説:每一次的社團活動,都要校園裏做宣傳,而發宣傳單,以及貼海報這些工作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社團裏的新成員完成的。哲學系03級的新生於名就是其中的一員。
于名:沒想到進社團第一項工作就是發傳單,貼海報,這種活太細小、細碎。
解説:于名所在的“北京大學商業金融協會”是北大去年的“十佳社團”,要知道,和大多數新成員一樣,于名當初決定加入社團時,可是帶著激情來的。
于名:自己在清華附中時,是團委的幹部,很自信,高考沒考好,被分在現在的專業,覺得什麼都不適應,沒有了原來的激情,加入社團,就是想找回激情。
解説:就這樣,于名加入了北京大學的學生社團,並且和所有的成員一樣,從細碎的小事開始了他的學生社團生活。
于名:心裏也不是很樂意,但是,老團員都是這樣做的,再説,做不好小事,怎麼做大事。趕明,工作也是這樣,不也是先要打水,打掃辦公室嗎?
解説:于名所在的商業金融協會為了衝刺今年的“十佳社團”,在11月底12月初組織了“精英文化節”的大型活動。在這次文化節中,包括“中港模擬投資大賽”,洪晃女士的講座,營銷講座及社團交流等幾項內容。和于名一樣同是社團新成員的蘇萍,是02級社會學系的學生,喜歡嘗試一切新事物的性格,她在大家稱為“細小”的瑣事中,發現了樂趣。
蘇平:我喜歡做沒有做過的事情,小事也有小事的學問,比如發傳單,那麼多社團都在搞活動,都在發傳單,你怎麼就能讓他收下你的,而不是走過5米後扔掉。
主持人:誰能想到發傳單都有這麼大的學問。看上去熱熱鬧鬧的各種社團活動的背後,組織者的辛苦只有他們自己才能知道。于名、蘇平他們在加入社團之後,開始領略了其中的含義,不過,這對他們還只是個開始。雖然文化節中的大部分活動已經結束,但是,活動中的兩項重要內容,洪晃的講座以及文化節最後的交流活動,都還在最後的運做中,而于名和蘇平也在這兩項活動中有新的任務,他們的表現如何呢?我們來看下面的節目。
解説:這是一個星期一的早晨,于名六點多鐘就跑出了宿舍樓。因為今天他要去團委掛號訂教室。由於北大學生社團比較多,搞活動之前,到團委掛號搶佔教室成了準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按著先來後到的規則,先去的社團會得到設備較好的教室。於是,每個週一的早上,大家比著起早,排隊訂教室成了團委辦公室一景。
于名同期:好了,辦好了。
解説:好教室是訂到了,可是還不能算是大功告成,邀請主講人按時出席活動,成了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
李小雨:洪晃又來不了了,要去日本。會長還想辦,他想拖到下一週,怎麼辦?給他秘書打電話,説來説不來,都是他。
解説:帶來壞消息的小姑娘,叫李小雨,來自新聞與傳播學院,也是社團的新成員,這一次,負責聯絡洪晃的講座,抱著最後的一線希望,小雨撥通了洪晃秘書的手機,幾句交流之後,李小雨作出了決定。
同期:洪晃已經走了嗎,沒希望了嗎,我們的廣告都已經做出去了。要不 這樣吧,下學期吧。他秘書説要不下星期,我説,算了吧,下學期吧,一了百了了,我做主了。
解説:晚飯之後,北大的學生食堂是校園裏的一景,通常,兩個餐桌一對,一群學生圍坐在一起,那就是哪個學生社團在一起開會討論了。這一天晚上,因為洪晃演講活動的取消,商業金融協會的骨幹會員們坐在了一起。
李小雨:她的意思是可以推到下周,我覺得意義不是很大。
王希:這種事情以後還會遇到,怎樣讓大家理解你,怎樣解釋,我覺得我們應該在網上解釋一下。
解説:最後,大家討論決定,協會在校園網上,對講座的延期,做出解釋。並希望得到同學們的諒解。
解説:在會上,步步緊逼李小雨的是商業金融協會的會長,大三的王希,從社團中的普通一員做到項目經理,從副會長做到會長,新團員所經歷的,他都曾碰到。因此,作為會長,王希有他對新成員的想法。
王希:李小雨告訴我時 我問她什麼感覺,她説沒想到,太不容易了,沒想到第一步就這麼困難。我覺得新會員已經在失敗中找到成功的起點,起碼她下一次知道如何面對失敗,成熟之後他也會懂得去安慰新的遭遇失敗的同學。
解説:第二天,李小雨在校園網上,對洪晃講座的延期做了解釋。樂觀的性格讓小姑娘沒有在意得失,用李小雨自己的話説,重要的是自己正在成長。
李小雨:我覺得我有一點逃避的感覺 因為我是學生 做的是學生的活動 所以還可以有逃避的港灣 還可以給自己一個藉口 我想過 這是我第一次做活動 我面對失敗的方式是這樣 下次 不會的 這個過程 相當於一個人成長的過程
解説:,在發放宣傳單之餘,于名還負責聯絡媒體宣傳,為了這次活動的宣傳,于名打了多少次電話自己都記不清了。
于名:太不容易,你要不停地打電話,不停地發郵件。接電話的那一方可能很不耐煩,不想聽下去,你還要強裝笑容説謝謝。最後當媒體的記者打來電話,我真得特別高興,覺得這麼多天的努力沒有白忙,説實話進社團之前和進社團之後預期是不一樣的。之前我想能從社團得到什麼,現在我付出很多但我又得到了沒有預料到的結果,比如和媒體聯絡的經驗,比如認識了很多朋友。
解説:文化節裏的幾項活動在新老團員的配合下進行著,王希等幾個老團員決定將文化節最後一項“交流”活動,定為邀請北大各學生社團的會長和商業金融協會一起搞一次聯歡聚會,在各社團介紹一些經驗的同時,也讓協會的新成員們更好地感受社團文化。聯絡聚會地點的任務,王希決定交給蘇萍。
王希:那週末的聚會就定為社團間的交流。那蘇萍,披薩店的事你得抓緊。
蘇萍:晚上就去,協會可以出多少費用?
王希:1500。
蘇萍不會吧 ,不可能。
王希:我覺得這也可以是一種可以開發的合作關係,那2500吧。
解説:學生社團舉辦活動,經費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如何用最少的費用,把活動辦好,是每一次活動都要反復考慮的。這一次,幾個人最後敲定,這次聚會的費用最高限額定為2500元錢。要知道這裡面還包括著佈置會場、發請柬的費用。這樣的價格,店家能答應嗎?
蘇萍:就是這個活動,您看。
店主;要是八十五人的話,給你們打八折,也要三千一百元。
蘇萍: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我們會常來的。
解説:儘管蘇萍説盡了一切她能想到的理由,但效果仍然不理想。
蘇萍:您看能不能再商量?
店主:到哪個快餐店你這價都不成。
解説:局面有些僵持,在店主人出去的時候,我們來看看蘇萍的想法。
蘇萍:有難度,看看不行,再問問王希能否再批點預算。
解説:無奈之中,蘇萍給會長王希打了電話,請他親自出馬前來洽談。
王希:您看,週六,我們的人員構成是北大優秀社團的負責人,他們有號召力、組織力、消費能力,您這個店主要靠的是北大的回頭客。
解説:到底薑還是老的辣,按照預期的目標價位,1800元成交了。
蘇萍:現在感覺自己幼稚,説明自己在成長。
解説:定在週末的社團間交流活動,按時舉行,聚會上,商業金融協會給大家介紹了在本次文化節上,協會組織了近8000多名學生參與了模擬股市的活動,近千名學生聆聽了有關的商業講座。在聚會上,我們看到王希穿了一身非常標準的職業裝,作為大三的學生,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將會離開商業金融協會,那麼大學時代的這段社團生活,對他又意味著什麼呢?
王希:從北大到社會這個過程,可能和從中學到大學一樣,是不適應,社團就是讓我懂得在意做事情的過程。你付出,就會有收穫。
解説:商業金融協會的“2003精英文化節”就這樣結束了,從結束的那一刻開始,學生們會迅速地拿起書本準備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對於于名、蘇萍這些新的社團成員,也許會永遠記住這第一次的社團活動。在這一次的社團生活裏,他們初次體會到了失敗的滋味,但正像他們自己所説:感受到了自己的幼稚,品嘗到了失敗。説明自己正在成長、成熟。
主持人:在我們的節目錄製的過程中,我們接到北大商業金融協會的電話,他們再一次當選了2003年北大的十佳社團,于名、蘇萍、李小雨這些社團新成員在體味了學生社團的苦辣之後,也和老團員一起品嘗到了成功的味道。其實,十佳社團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份參與的過程。有一位同學和我們説,自己選擇社團生活其實也是為了學習,只是這學習的概念更為廣泛,是除了書本、課堂之外的社會生存能力、適應能力的一種學習,我想,大概這也是大多數學生們選擇社團生活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