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播出節目

校園文明面面觀(2004年2月9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9日 10:10

  解説:大學校園是許多人心目中神聖的殿堂,那麼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也應該是一個高素質的群體,但是真的是這樣嗎?聽聽大學生們怎麼説?

  勝春:觀眾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我是勝春,一提到大學校園這個詞啊,可能很多人腦海裏馬上會閃現出一些形容詞兒,在我腦海裏馬上閃現出的這個形容詞兒頻率最高的應該是象牙塔,象牙塔總是那樣的聖潔 文明,這樣一塊純凈的樂土,可是就是在這樣一塊文明的土地上,前不久呢,我們的記者在走訪幾所大學之後呢卻發現了一些不該看到的現象,我們節目開始之前呢,首先去看一下。

  解説:大學校園裏真的會有這麼多不文明現象嗎?我們來到了北京某大學的校園。

  學生1:我認為大學校園裏比起社會來説,還是比較純凈一些的,但也遠非一片凈土吧,還是存在一些特有的不文明現象,比如説,在自習室的一些佔座的現象還有在食堂裏的一些擁擠的現象,大家都不太遵守秩序,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就是課桌文學吧,大家都愛,一些有才華的人都愛在課桌上一展自己的文采吧。

  學生2:宿舍裏面問題比較多一些,就是到了晚上以後熄了燈,我覺得大家應該就寢了,但是相反,有許多人,還在外邊吵鬧。

  學生3:像現在臨近考試了,大家都去自習,然後佔座的現象就特別嚴重,有時候吧,走在一個教室裏面,推開門看,其實人挺少的,特別高興,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教室,結果進去一看都被書佔滿了,這樣 有時候走到一個樓走下來就找不到座位,其實這樣,第一耽誤了時間第二影響了上自習的心情,特別不好。

  學生4:在學校食堂裏面吧,然後是大學生浪費糧食挺嚴重的。

  學生5:亂扔紙片 垃圾這現象也非常嚴重,我覺得我在高中時候我們學校的周圍環境都特別好,學校裏很乾淨,每人看到垃圾都會揀。

  學生6:還有那個上課不關手機,上自習時候不關手機。

  學生7:有時候借書的時候,就看到書被撕掉了幾頁,像一些比較好看的插圖啊,或者有用的話,那些幾頁都被撕掉了,而且本來圖書館的書,就特別舊,又挺破的,那看了封皮之類的都沒了,也不愛惜,還在上面亂寫亂畫,自己做筆記也不會為以後要用的同學考慮一下。

  解説:這是學校主樓前面的一片草坪,可是走近一看,由於被很多同學踐踏,原來平整的草坪上硬是被踩出了一條小道,真應了魯迅先生那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明明旁邊就是大路,放著大道不走,偏來踐踏小草的生命,那就不應該了。再往裏走,是學校的教學樓和宿舍區,可是整潔的樓面上偏偏貼著不少膏藥,這些殘缺不全的小廣告,有尋物的,求租的,招聘的,種類還真全,同學們是方便了,可是這美麗的建築多難看吶。

  接著就到了教學樓門前,可這門都成了自行車屏障了,據了解,現在的大學裏面,平均兩名同學就有一輛自行車,所以大學校園可以稱為一個自行車王國,可看看這教學樓前一排排亂停亂放的自行車,沒有個三級跳的本事,恐怕您還真過不去。唉,這車前還貼著一個廣告,這位同學倒真有創意,相信再狠心的偷車賊看到這個牌子,也會於心不忍了,可其他同學的自行車呢?所以還是提醒偷車人趕快收起自己的黑手吧,因為是在遠處拍攝,一位同學突然跑進了畫面,並且留下了這樣一幕。

  我們穿過了自行車屏障,走進教學樓去看看吧,學生還真多,看看這架勢,我還真替這兩部電梯捏了一把汗。看來我們是擠不上電梯了,好在樓梯就在旁邊,和電梯的擁擠相比這裡竟異常清靜,然而不文明的情景又一次進入了我們的鏡頭:地上到處是煙頭、垃圾,而垃圾筒就在離它不到一步遠的地方。來到教室,看到桌上的課本、手套、書包,想必這就是同學們説的佔座了吧,走了幾間教室都是這樣,看來想找個空座學習還真不容易。這桌上都寫的什麼呀?大學生們個個才華橫溢,到處都留下了他們文思泉涌後的大作,可與這窗明几淨的教室相比,真是太不協調了。

  到了吃飯的時間,來到食堂,我們才發現,不光教室佔座,連食堂裏都有書包佔座,可能是同學們已經養成了佔座的習慣了吧,聽説打飯排隊有夾塞現象,可是我們發現壓根就沒隊可排,同學們全在打飯的窗口擠來擠去,湯湯水水弄的到處都是,沒準啊這樣還會增加食堂的收入呢,同學們原本只能吃一個饅頭,經過這番“體育鍛鍊”,非吃兩個不可。

  我們還在這所大學校園裏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同學們給我們列舉的不文明現象可謂五花八門,在這裡,我們根據同學們的答卷,特意做了一個不文明行為排行榜。

  勝春:好,看過了這段短片之後呢,先讓我們回到演播室,來認識一下我們今天請來的兩位嘉賓。

  王震宇:中國社會學會教育社會學研究會 秘書長

  張 鑫:北京大學團委組織部 部長 政府管理學院 研究生

  勝春:二位剛才看過了這段片子之後,您的感受是什麼呢?

  王震宇:我第一反映就是覺得這個東西和大學生的身份不陪襯,就是作為一 個大學生呢,現在起碼來説,還不應該犯這些比較低級的缺點。

  勝春:張鑫,那你剛才看過了之後你的第一反映是什麼,你現在還在大學校園裏生活。

  張鑫:對,我作為一個自己從本科到研究生,在學校呆了七年,六七年這樣,確實感覺這種現象,大學裏面實際上還是比較普遍的,很多方面。

  勝春:給我們講一些發生在你的身邊,和你有關。

  張鑫:這個就比較多了,比如説這個裏面講到這個佔座的問題,主要佔座呢就是在這個大家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比如説又有考試臨近了,要準備各種外語考試,要應付各種職業考試以及在圖書館裏面,自己看書研究的時候這種情況佔座是非常多的。

  王震宇:我覺得呀,我有一個不同的看法,在哪兒,剛才張鑫同學他當時説的, 他説的有他的道理,在我在大學的四年中佔座現象經常出現,這個佔座這個現象,並不是現在才有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有它的合理性。就剛才他説的,但是那一種吧,一個是他時間短,再一個他真的是為學習去佔座的,但是現在有一種情況,就是説有的人佔了他還不用,叫後來要去學習的同學吧,看到滿屋子都佔的書包,空書包,人不在了,沒地兒坐,人家要去學習的人反而沒地兒坐,這種現象就有點兒過份了。你比如佔了座位,吃完飯,我慌慌張張趕去學了,我利用了這個座位,我覺得這個情有可原。

  勝春:您看你還比較寬容,但有人説,你這樣也不行,你學習我還得學習,憑什麼你坐完了之後你把那座佔,那就成為你的專座了。

  王震宇:而且間長了他也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勝春:從這個學習的角度上來講,還稍微的情有可原,但是也是不文明行為之一,但還有一點,就比如説打飯的時候夾塞兒。

  張鑫:我自己就是本科那會兒呢,可能是1997年,1998年那個時候,我們這些同學裏面,就即使下課比較晚,夾塞兒也是比較少的,大家對於這個自發的秩序,還是都想去維護的。但是我就覺得現在尤其是新生啊,就是零字頭以後的,大學裏面講零字頭,那8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獨身子女的情況下,我的感覺就是現在的新生夾塞兒的情況特別多,就是他有一種感覺就是,好像就用我們的觀念,就是不守規矩,因為我自己在食堂吃飯,就曾經遇到過好幾種這種情況,就是同樣一個窗口,比如説我站在後面,就有好幾個衝過來,一看就很明顯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

  勝春:張鑫你理解的這個規矩應該是什麼樣的?

  張鑫:就是一種大家在生活過程當中,逐步形成的一種默認的一種默契,一種共識。

  勝春:這有點兒像我們説的社會公德。

  王震宇:就是社會公德,我覺得就是公德,起碼你不妨礙別人,就是有一個按一個道理,就是先來後到,過去有一個排隊是先來後到,你不能説後到的你跑到前面,你要是先到的反而排到後面。

  勝春:話又説回來了,很多人可能在想,説你看這個社會公德,遵守文明啊,從上幼兒園那天起,阿姨就跟我們説,一定要講文明啊,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一直在要告訴我們,做一個守法、講道德的這樣一個好公民啊,為什麼可能在大學校裏,還會出現類似這樣的不文明的行為呢?

  王震宇:我覺得這個就是,其實是過去的教育沒有到合格的程度。就是前幾年,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重智育輕德育,這個在學校裏,我説現在的,現在這些東西,出現這些情況,就是過去行為的後果。因為當時雖然説,咱們一直有德育課,但是老説這個,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指標,就大概有那麼事,聾子的耳朵是個廢的,就那麼一念一説,學點兒政治什麼,背點兒什麼口號過去了,就很大很空,是特別實實在在的那種守則。再加上這代一人吧,都是獨身子女越來越多,就是家長在家裏邊對孩子也是溺愛,也是這個小孩只要聰明,只要教他學知識學別的技能,對這些東西特別在乎,但是對他的子女的行為品德的培養特別漠視。你比如説他自己在家裏爬高上梯的想拿書,都給那個書架都給你翻得亂七八糟的,想玩兒的東西就堆一堆,這個在你自己家裏都無所謂,可是在父母帶著孩子到他親戚朋友家裏的時候,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我自己就是熟人的孩子帶著到家裏來,然後一會兒把你家裏搞得一團糟,你心裏那會兒挺煩的,但是你又不好意思説。過去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嘛,那個修身好像在中國古代開始就非常注意,所以家長教育自己孩子,尤其是一般正經的家庭,都對自己孩子,坐有坐像,站有站像,到人家怎麼樣,對他有一套行為規矩,從小就開始教育。現在獨生子女這一代,本來生活也富裕了,家長有一個孩子,你説本身呢,確實是比較疼愛,有的時候這上面是放鬆了,而且我覺得不僅是家庭的問題,最後學校這個問題,雖然是家長的問題,但是學校呢,你重智育這個傾向,它引導了家長重智育,過去這個千軍萬馬都過這個獨木橋嘛就是考試,以分數為重,把別的東西忽略了。

  勝春:張鑫你是什麼時候出生的?

  張鑫:我是70年代末。

  勝春:70年代末還好一點兒,這時候,80年代出生的人,會有意見的,在電視機前罵我們:你們總有你們的觀點來看我們。張鑫你離這個80年代還稍微近一點兒,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張鑫:現在我還想提一點,就是説可能社會的這個因素,影響也是非常大,因為我們知道就是説除了這一代人他們生活的環境不一樣,因為他們一齣生,正好是中國最好的這個時候,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啊,最好的時候,正好趕到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信息、網絡,他們接觸好多國內國外的新鮮的東西,那麼個人的意識呀,自主的意識都在萌發。那麼實際上,我們在同同學交往中,我們感覺就是兩個相對,第一就是個人自主獨立意識,相對過早地萌發這是一個相對;另外一個相對就是説,適應社會能力這個能力呢,與他人交往接觸能力相對滯後的一個發展,就比較前幾代人的話,那可能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就像王老師那會兒可能很早就,比如説理家,或者什麼的就開始做事情啊,接觸人啊,但現在他們不用,壓力很大,就是沒有接觸什麼人,一直就被呵護著,獨生子女嘛,所以他們這些人,到大學裏面,肯定會有這種傾向,就是説,那麼以我為中心,多考慮自己的一些問題。你可能在家裏自己一個屋覺得很爽,你想什麼時候睡就什麼時候睡,想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起,多大聲音放音量都行,結果你一到宿舍了,四個人,四個人也有四個人的問題,那麼誰想早睡晚睡對吧?你個人用電腦,你聲音是不是太大了,那你想早起,我還想晚起呢,因為我晚上熬夜,你晚上熬夜是不是影響到第二天上課,就是很多這種問題,以前可能都不覺得是問題,現在都産生了。説到這個大學校園當中,這個不文明的現象和行為,我們也採訪了很多大學生,我們去聽聽他們是怎麼説的?

  學生1:估計是有時候是學的東西多了吧,就不重視這方面的,也許覺得是那種做大事不拘小節。

  學生2:大家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每個人都沒有,自己要求自己做些什麼,而且社會對這些方面也根本就沒有關心,然後周圍的環境,是每個本來有心想做更好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就慢慢的就習慣了,就無所謂了

  學生3: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些小的方面,自己意識上就疏忽了,淡化了這些。

  學生4:因為這時候可能屬於一種集體無意識了,大家就習以為常,也就見怪不怪。

  學生5:其實他們也知道,這種行為是不文明的,但是也是,好像大家就基本上,形成了一種習慣吧,然後是基本上別人也這樣,反正我也一樣。

  學生6:比如説自我為中心了,不是以大家為中心,這種意識的轉變,還有這種意識強大在腦子裏,就造成了這些的影響,我覺得這點是很主要的。

  學生7:他們不受約束,不受馴服,就是不像小學生老師説,你們要做一個好學生怎麼著,在大學裏我覺著更多的是自由,所以這樣自由也就導致了許多習慣的自由。

  勝春:好,剛才我們也聽了一些校園裏的大學生,他們怎麼看待這些不文明的現象。接下來我特別想讓兩位説一説,一旦是有了這種不文明的現象,甚至自己還意識不到,自己做的事情,就是不文明的時候,可能會對我們大學生,未來得成長帶來什麼後果。

  王震宇:我的體會是什麼,就是説個人的品德,我為什麼説它不僅是關衡到個人,是在每個個人的品德組成,最後它一個構成是社會公德。

  勝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文明程度提高了,我們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才可能提高,只要有那麼一撮人文明程度比較低,他會影響整個一個國家民族的形象。

  王震宇:對,你到外邊之後人家都説是中國人怎麼著,他不會説你某一個人怎麼。

  張鑫:比如説在面試過程當中搶別人話,自己一個人的左右話都説完了,叫話霸。所有的面試他都去參加,不管是人家邀不邀請他叫面霸,是吧,但是最後就是被拒,沒有機會叫拒無霸,拒無霸,就是這樣的。就説這個大學生自己調侃的,好多名詞就會發現他們這些日常的,一些不文明的習慣。

  王震宇:除了求職還有工作中間,非常不好的就是不良的習慣,會招致同事的反感,遇見很小的他自己什麼事,他都霸著。人家別説自己在一個研究室,所有的資源你都霸了,就這一個電腦,也被你霸佔了。所以就是自我中心這種東西,不僅影響他求職、工作,我覺得還影響了他的擇偶,將來他的家庭生活,也會在很多方面都會有影響,因為在擇偶的時候,表現了一些不文明的、不衛生的一些行為習慣,對方看了會討厭。

  勝春:他們是這樣認為,他們説我們是新一代的叫新新人類,新新人類,這是我們的個性。

  王震宇:但是有一點我覺得這就像交通規則一樣,雖然你是新新人類,你走到十字路口,你看不看紅綠燈,如果人家那邊,車正在開著你就往車上撞?

  勝春:那是有生命危險的,一般他們不可能做的。

  王震宇:對,實際上是這樣的,也是應該有一個交通規則,有一個生活的規則,至少在文明面前應該有紅燈意識,你不遵守這個規則,受懲罰的不僅是別人,最後反射過來,還是回到你自己身上。你比方組成一個家庭,每天你自私自利,光以自我為中心,什麼你都為我服務,對方開頭寵著你,天長日久就煩了,馬上你自己肯定會吃到這種苦果。

  勝春:其實王老師告訴我們,不拘小節不是什麼個性的體現,而是離文明差了一點兒。好,那説到這兒呢,就這些問題我們也採訪了一些專家啊,我們去聽聽他們怎麼説。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學與大學,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那個生活空間,我們知道我們中學基本是上課,上課呢,基本上就是老師看著,然後呢下課,那麼很多中學呢,沒有寄宿條件,有少數中學有寄宿條件,即使有寄宿條件的中學,因為他年齡還小,所以處在監護期往往有人去控指導。所以,我們就叫從理論上講,叫他人在場理論,就是一個人的行為呢,他人在場和他人不在場的時候,人們的行為表現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一種正常心理現象。那麼大學生的一個特點呢,就是説,他開始脫離監管階段了,也就是他人不在場了,很多情況下,是沒有這個外界壓力了,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自己的這種東西,開始暴露出來了,所以説實在的,中學生沒有的大學生暴露出來,也不是太可能,中學生本來就有,他人在場沒有表現,大學生到這個階段,他人不在場,於是表現出來了,學校是一個社會的演習場,所有的學生們在學校裏做的事情,將來他要到社會上去做,如果我們學校都做不好的事情,將來他在社會上肯定做不好。

  勝春:應該説是一個大部分的大學生,對於這樣不文明的現象,也是非常反感的,那現在我們來替他們想一想,解決之道啊。

  王震宇:我覺得首先要認識到這是個不好的行為,這一點很不容易,就他們剛才認為,好像習慣成自然了,他不認為這個東西不好,覺得我好像這是很自然的現象,現在首先第一條是認為,這個絕對是不文明的,不良行為,另外我覺得吧,還有一點不光是大學,我覺得還是要從小學抓起,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你等到大的時候改畢竟不如小時候改容易,我聽説這個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把這個孝敬父母啊,妨礙他人要道歉啊,還有文明上網等等提出的要求,都加入其中了是這麼嗎,它這個很細的細則,具體該怎麼做,然後定的非常課操作,這樣老師也便於指導學生也便於執行,具體的好操作,他可操作,小孩我就覺得,我們倆有點兒妨礙別人,比如説我踩著別人腳了,哎呀 對不起,説到這一點。

  張鑫:其實結合剛才王老師講的,我有個印象特別深,就是北京青年報,北京青年報呢,大概從去年,還是可能更早開始,它每一期呀,都會有一個小的圖畫配上文字,題目就叫做文明就差這一點,它漫畫性質,就是説北京的好多這個街頭人們的一些習慣,你不認為是不文明的一些習慣,都給畫出來,然後呢用這個簡捷的語言,描述出來告訴你那個習慣是不文明的。老人早上溜鳥的時候,本身鳥籠子挂在小樹上,但是那個樹是剛栽的;還有這個樓上鄰里關係,你抖被子,結果人家開窗,你在那兒抖,把人家都弄臟了。就説好多這種小節,都認為是不文明的現象,我覺得對大學生的,好多不文明的情況,也應該通過這種方式,那麼讓他們知道,確實是這種狀況是不好的。那我就想到非典時期,好多有人有這個習慣,回家之後進門不洗手,一看非典之後,現在都養成了,一進屋我先洗洗手吧,這個習慣好像就是,當然的外部的壓力給我們造成的,但是假如説如果非典之前,我們有這種意識呢,是不是我們被傳染,傳染其他的可能性就更小。

  勝春:所有內因外因,我覺得是缺一不可的,對於這個大學生如何能夠增強自己文明意識啊,這些大學生朋友們,他們也有自己的一些建議,我們去聽聽他們怎麼説。

  學生1: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有一種,一個大環境方面,提倡一下、倡導一下,我覺得每個人,其實都是心裏想著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的,看到一個文明秩序,高度發展的社會,除了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之外,我感覺學校還應該制定一些相關的規定,比如我們學校就對於教室佔座問題制定了一些規定,規定不能用書本去佔座。

  學生2:因為畢竟還是自己家東西比較愛惜,我希望各位同學都是把大學校園當成自己的家一樣,因為比如説宿捨得東西都很愛護,那為什麼學校的東西不愛護呢?

  學生3:我覺得吧,學校應該多搞一點,像這種參議活動之類的,教育一下,從思想上抓一下,或者成立什麼怎麼稽查隊呀,定期檢查一下。

  勝春:在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想請兩位總結一下,怎麼讓我們更文明一些,讓我們的大學校園,變的更完美一樣。

  王震宇:我覺得大學生,對自己要有比較高的要求,要一步一步變成一個,更完善 更文明的個體。

  張鑫:首先要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的,良好的,這樣一個有道德的社會公民,然後再想,其他 就是你首先做的這個層次,然後再想到如何去為國家,為我們的這個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勝春:好,感謝兩位嘉賓,在這裡呢,我們也特別想對,曾經有過 ,或者説還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著不文明現象的,這個朋友們,尤其是大學生朋友們,希望大家再審視一下自己,離文明再近一點兒,多走一步,我們很難苛求自己,作為一個真正完美的人,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向完美去邁進,好了,感謝各位收看,這一期的《當代教育》,我們下期節目 再見。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