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出走(上)(2004年1月9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01月15日 13:47
勝春: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節目,在前不久我們播出了關於青少年離家出走的節目,節目播出之後很多觀眾非常關注這樣的事情,並且説這樣的現象在青少年當中還並不少見,所以就有了我們今天現場的談話節目。在我們的現場請來了三位嘉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家庭教育專家王曉春,我們大家歡迎。接下來這一位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同時他也是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委員會的副主任鄭日昌教授,歡迎這位。看起來就很和藹的是北京星星學校執行校長王祖泓,歡迎您。為了讓我們的觀眾對我們前面的節目能有一個回憶,所以在我們節目開始之前我們先請大家看一段短片。
解説:今年15歲的少女陳苗苗(化名),是陜西省某中學的一名初二學生。苗苗13歲時,開始迷戀網絡,並多次離家出走。去年5月,她被網友騙至境外,後經多方努力,于10月被解救回家。是什麼原因,讓一個花季少女深陷網絡,又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本該在家中享受父母呵護的孩子,選擇離家出走呢?
苗苗生長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她的父母結婚初期因工作原因,長期兩地分居,後來雖然通過調動工作,生活在了一起,但經常因為一些生活瑣事,發生口角。由於家裏只有一間住房,夫婦二人吵嘴打架的場面,往往被年幼的女兒親眼目睹。幾年前,苗苗的父母雙雙下崗後,開了一家賣電話卡的小店。從此以後,夫婦倆就把大部分的熱情投放在了這家小店的經營上。同時,夫婦二人卻很少和女兒溝通、交流,苗苗也很少有機會能和父母説説她的心裏話。這就使得長期在家中不能傾訴煩惱的女兒,力圖在外面尋找情感和關愛。在一次偶然接觸到網絡後,苗苗發現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世界,於是她開始利用一切時間上網聊天、結交網友。而對於女兒沉迷網絡的舉動,苗苗的父母從開始的疑惑,到最終的痛恨,在情急之下有時也會對苗苗打罵。就是在一次打罵之後,苗苗開始離家出走了。
勝春:片子看完了,是一個叫陳苗苗的離家出走的事,幾位老師你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王曉春:這個離家出走基本是兩類原因。我們這麼研究,第一類,是因為學習受挫或者家庭生活的不快樂把他給擠出去了,躲。還一類是外部世界對他有什麼吸引,他想出去看看,這叫引。一躲一引就出去了。據我們研究孩子出走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外部吸引,而是擠出去的。就真正出走比較厲害的都是因為他無法忍受在家裏面這個擠,就是家庭他呆不下去了,他覺得非常難受,沒法回到家庭,也沒法回到學校,所以他就逃避,就是出走的基本原因是逃避。你像那苗苗她不出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把她擠出去了,那個家庭太無法忍受了。至於外部吸引會造成他心理出走,但行動上一般不會動的,所以如果你要發現這孩子在逃避什麼,搞清楚就能使他不出走。
鄭日昌:外界世界很精彩,有些青年人小孩子想到外邊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沒有這個內因,就是他覺得在家裏不快樂或者覺得在家裏不自由,精神上的那種心理的氛圍不好,比如父母不和、經常吵架,或者説父母脾氣不好,過於暴躁,經常打罵孩子,或者再輕一點,雖然不打不罵但是經常嘮叨,就是小孩子每天接觸的負性的不良的這種刺激太多,他心情就不好,心情不好他自然就要想要逃避,所以就到另外一個環境下去。
勝春:王校長您是這個學校的校長,可能碰到這類事情可能會多一些,您也幫我們找找原因,這孩子為什麼好好的家他不呆他願意離家出走?
王祖泓: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孩子的尊重,這個尊重不是説我給你吃,給你穿,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這個是一種尊重。但是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孩子人格的尊重,我們真正確確實實把孩子當作平等的(人)來對待。我們可以申斥孩子,也可以批評孩子,也可以教育孩子,但是我們絕不能歧視孩子。實際上像我們有一些不和的家庭其實有的形式不一定是以打罵的形式出現的,而是大家互相不講話,一到家裏什麼都沒有,父親跟母親不講話,到了吃飯擺上來大家吃,吃完就散了,然後各自幹各的,實際(給)孩子的幼小心靈一種精神上的折磨,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有時候甚至比打罵更為讓人難以接受。所以我説就是我們這些出走的這些孩子每個人都有一段讓人心酸的故事,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個讓人去反思的問題。
勝春:剛才我們王校長説“尊重”,其實好多人有一種感覺,就是家長和孩子如何建立起一種平等交流的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鄭日昌:這個很重要。有一些孩子離家出走可能就因為受了委屈、受了冤枉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是又沒有地方訴説,而家長又不理解,這時候就是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不暢通。如果平時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很尊重他或者他跟爸爸媽媽談話感到有安全感,那麼他可能有什麼心裏話就會跟爸爸媽媽説。有一些父母他沒有耐心聽孩子講話,對孩子總是居高臨下,就説我是老子,你是小子,就是我説你服,我打你通,你就聽我的就行了,那麼小孩子有時候要允許他申辯,他解釋,你把情況弄清楚了,然後你再做判斷。但是我們家長往往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小孩子覺得你不理解我,我跟你説了也沒有用,所以也就不跟他去溝通,那麼才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勝春:在這我特別想問問我們今天來的現場的這些觀眾,在你們這個經歷過程當中有沒有過曾經離家出走的這種念頭?或者是行為?
觀眾: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想出去走走,為什麼?就覺得蠻好玩的。
勝春:把我們的話筒遞給那邊那個女孩子。
觀眾:我認為如果説有足夠的資金的話,或者有一個父母不知道的住所,我想好像可以試一試,特別想去到外面去看看大千世界是怎樣的。
勝春:你有過一樣的念頭嗎?
觀眾:有過吧,算是因為當時怎麼説父母就是不太了解我們的心理,然後就想離家出走,後來一想出走以後沒地方住,然後就打消這個念頭了。
勝春:你有過跟片中主人公陳苗苗一樣經歷嗎?來,咱們把話筒遞給他們,小夥子跟我們説一説你今年多大了?
觀眾:今年二十一了。
勝春:你在離家出走的時候,那個産生這種念頭的時候大概是多大?
觀眾:應該是十六歲。
勝春:十六歲的時候當時是什麼原因讓你離家出走的?
觀眾:當時是因為跟同學發生一些爭執,反正是跟家裏也沒法溝通,所以只能説是自己去解決這件事情,可是自己又解決不了,所以就離家出走了。
勝春:離開家裏是不是想首先躲開父母?
觀眾:對。
勝春:怕父母幹嗎?
觀眾:怕父母的責備。
勝春:你也有過這個離家出走的念頭和經歷嗎?
觀眾:有。
勝春:跟我們説一説那是什麼時候?
觀眾:那個時候我大概很小,才十二歲。
勝春:十二歲,你今年多大?
觀眾:今年十八(歲)。
勝春:十八歲當時為什麼離家出走?
觀眾:當時其實跟家裏鬧,就是説一點小矛盾,因為我初中的時候不太喜歡學習,然後我父親就是不讓我在家看電視,然後我自己就偷偷在家看電視,讓我父親看見了,父親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説了我一頓,完後我就生氣我就走了。
勝春:當時就説了你一頓,你當時(被)説了一頓至於那麼生氣嗎?
觀眾:我就説平常放假在家幹點什麼是我的自由,他也管我,覺得他管得太多了。
勝春:坐在旁邊的那位是你母親嗎?
觀眾:對。
勝春:當時孩子離家出走的時候,那時候他走了多長時間?
觀眾:走了一天,可能是他爸説了他,然後臨走的時候告訴他等我中午回來再收拾你,他中午十一點多他就走了,他爸十二點下班,他十一點多他自己就走了。
勝春:你剛才忘了説一個重要環節,父親説等中午回來之後收拾你,你為了躲開父親的收拾馬上在父親回來之前就先逃脫了,是這意思嗎?
觀眾:大概就是這樣。
勝春:當時出去躲在哪兒了你不回家?
觀眾:當時我感覺也是那時候小,特別幼稚,出去時候也不知道帶錢什麼,一點兒準備都沒有,然後就是隨便亂溜達。那我家在鞍山,走到了鞍山另外一個管轄的一個小城市——海城。
勝春:你怎麼走過去的?
觀眾:就是步行走的,從中午十一點走到晚上十二點,一點多到海城。
勝春:那當時你在走的路上都想什麼了?
觀眾:就想就是説我父親這麼管我是吧我肯定要對他進行報復。是為了讓他著急。
勝春:我想問問母親當時他的效果達到了沒有?
觀眾:是達到了。他姥姥家是山東棗莊,他父親基本上是沿著那個鐵路線所有的派出所都打電話了,他一直走到海城,中間渴了就是到水管子喝點兒水,完了一直走,走到夜裏一點多到海城,在海城火車站呆了一宿。他當時回來以後跟我説他是想走到他姥姥家,他以為沿鐵路線往南走就可以走到他姥姥家。
勝春:現在我們聽起來好像小孩子這些出走雖然是很幼稚,但是很執著,那個時候是那樣嗎?
觀眾:哦,當時因為特別小根本就沒考慮那麼多事,我就認為往南走,起碼第一步我是希望到大連,因為我一直想去看海。
勝春:當時還帶著心中的夢想走的,那你什麼時候開始返回了呢?
觀眾:因為我當時兜裏沒有帶錢,在第二天我餓得不行的時候我開始認為應該回家了。
勝春: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會不願意在家裏呢?
觀眾:孩子離開出走以後我也是就説總結了一下原因,我感覺到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有一些過於溺愛孩子,但是他父親又過於嚴厲,就是儘管我們倆在教育過程中只要他父親,不管是打他説他的時候我不吱聲,但是過後我總是特別心疼。
勝春:我聽説我們那位小夥子你在出走的時候也碰到點你不太想碰到的事,是吧?來,咱們把話筒遞給他。
觀眾:那天晚上我們幾個朋友在東單公園就是説沒回去,就説跟那兒呆著,結果就是碰見劫道的過來,之後就是踢了我們朋友一腳,完了説那個有錢麼什麼的,反正就是劫錢,結果我們朋友就我們一塊就是説跟他打起來了,結果受傷全住醫院了。
勝春:挨打的時候那時候想回家了嗎?
觀眾:想回家了。
勝春:你現在再看那次出走你覺得當時的行為?
觀眾:我覺得當時的行為有點兒幼稚。
勝春:挺幼稚的為什麼?
觀眾:因為我覺著反正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應該有些什麼事父母都可以體諒孩子,我覺得應該當時跟父母多溝通一些,多交流一些,也許情況就比較好。
勝春:戴眼鏡小夥子你曾經有過這種離家出走的經歷,並且也曾經有過跟父母的這種交流的矛盾,你覺得父母跟孩子相處之間這種平等是什麼?
觀眾:起碼我是希望我要求我的父母不把我當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看,起碼就是説把我當一個有思想的一個個體。就是説自己有思想、有能力辦事,可以有自己的處事態度、自己的想法,(把我)當作一個有思想、有觀念的一個人這就足夠了。
勝春:就是家長要把你當作一個成人、朋友,平等地去對待,不要把你當作一個家庭的一個附屬品,你就該聽我的?
觀眾:是這樣的。
勝春:把話筒再次交給我們那位母親。
觀眾:現在我想我兒子以後不會再産生離家出走這個念頭了,因為我感覺到現在我基本上尊重他的意願,就只要是不是特別出格的我基本上尊重他。
勝春:比如説您剛才説不是特別出格的您覺得這個底線是什麼?
觀眾:你比方説出去上網上一宿,我覺得我就會跟他商量,但我不會説范魯寧你不準去。
勝春:你説咱們上半宿行不行?
觀眾:對,我説從你身體各方面考慮你那個可以上半宿,或者是你儘量早點回來免得我和你爸著急,但是我不給他規定你幾點回來,我説你只要是儘量早點回來就行。好多次朋友叫他去,有時候他就不去了,我真的放了他以後反而好像網吧對他的吸引力不那麼大了。我就感覺原來我是半夜出去找,我和他爸兩個人就到網吧找,基本上鞍山市的網吧我都非常熟悉,哪怕非常角落的網吧我都知道,但是仍然就是沒有辦法(把)他拽回來。
勝春:把話筒遞給那個女孩子。
觀眾:我覺得就是家長可以以一種朋友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就是有什麼事情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去交流、去討論,就是不能以一種命令的口氣去説,那樣的話孩子都會有一種逆反心理。
勝春:你的家長命令過你嗎?
觀眾:我的家長命令過我。
勝春:什麼事他命令你?
觀眾:就是比如説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作業都寫完了我想去玩一下,然後家長就是説你可以再復習復習,我就覺得特別不願意,家長就可能會不高興,覺得你作學生的,你本來就應該是學習,那是你的職責,就會和家長之間發生一些衝突。
勝春:比如説你的家長在跟你對話的時候,在交流的過程當中你最不願意聽而你的家長會經常説的那些話是什麼呢?
觀眾:最不願意聽的就是説我是你的家長,你應該聽我的話。我就覺得他雖然説是我的家長,但是我覺得家長和我們都一樣,都是人,我覺得應該以一種非常平常的心態去看待。
勝春:來把話筒遞給她。
觀眾:年齡的差異他不能理解我們這代人的想法,我們這代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就是上網那些玩什麼的都無所謂的,家長就覺得不太好,家長就是那種傳統那種觀念。
勝春:比如什麼時候他們會覺得你不太好?
觀眾:就是你上網上時間長了,然後要不然就是打電話時間長了老催你、老嘮叨。有時候做完作業以後就是想出去玩,他就説你還可以復習,要不然就是説我考你。
勝春:王老師,您是專門研究這個家庭教育的,您能不能告訴我怎麼能預測孩子要離家出走了?
王曉春:一般的有這麼幾種徵兆是常見的,一種是放學不愛回家,放學不愛回家,感覺出他不愛回家,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跟你説話,平常跟你還有話,這階段忽然不理你了,這種情況都值得注意。或者孩子神情恍惚,就是當家長的你一定要特別注意孩子錶情,如果孩子神情恍惚,或者憂心忡忡,或者顯得很恐懼,這些情況都是出走的可能的苗頭,那就一定要問清他怎麼回事,説我幫助你,你別害怕,能解決。
勝春:就是平時在生活當中跟孩子接觸的時候你要注意孩子的表情。
王曉春:非常注意孩子錶情。
王祖泓:對自己孩子心理狀況得要摸清楚,我這孩子是內向的,是粘液質的,這類孩子那我用一個方法。我這孩子外向,膽汁質的,這個孩子我又是一個辦法。所以必須要見病開方不能夠(用)一概的方法去對待。
勝春:怎麼才能夠避免孩子離家出走?
王祖泓:首先我覺得家庭、教師、社會應該把所有的力量都要集中起來,單靠家庭不成。第二,家長、教師、社會工作者要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質,特別是有一些家長素質不高,比如説置孩子不管,自己就去打麻將牌了,自己去跳舞了,這種情況一定要避免。另外一個要真正地和孩子要進行溝通才能避免。比方説我們在家裏一些大事要讓孩子知道,因為這個孩子從十四歲開始就已經是有成人感了。我來的時候跟我們的同學坐在一起,我們同學還在説,説我將來有一個家,這個家我怎麼去佈置。那麼現在我們孩子有這種想法,我們家長買了房了,那麼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設計自己的空間,他感覺到我這個空間裏的,這是我自己的,我感到無限溫暖,他就對這個離家出走他至少會進行淡忘。家裏頭包括買房子、買車、我們的支出預算能不能徵求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也來進行參與,他感覺到我是家庭的一員,我不是這個家裏的多餘的,這樣的話他的責任感有了,那麼我想在這方面可能會好一點兒。
鄭日昌:這個孩子他到了青春期他自己覺得我已經大了,我是個大人了,你就得尊重我,平等對待我了。因為他個子也長高了,有的小鬍子也出來了,説話聲音也變粗了,他自以為是一個大人了,但是他實際上心理又不很成熟,但是他已經要求要鬧獨立了,就是要擺脫家長的控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家長控制得過多就會發生衝突。有的家長説那我們也不能不管,其實管孩子這裡有個辯證的關係,不是管得越多干涉得越多就越好,因為你外界的管得越多控制他越多他就很難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就很難培養起來。
勝春:我來問問後面那個孩子的母親。
觀眾:曾經發現過我的孩子可能有這種念頭。我是在外邊給她報了一個興趣班,這個興趣班她後來沒有報,我後來有點兒察覺出來,尤其他的父親察覺出來之後她把這個報名的這個錢可能用在其它了。後來他父親就説你把這個發票給我拿回來,挺嚴厲的,説實在的那個時候我自己也在旁邊,一句話也沒有説,她就説可以。其實説實在的,那個學費是三百多元錢,她兜裏估計可能也就一百多元錢了,後來我就想這回怎麼辦,説實在的心裏挺軟的,可又挺恨的。她説那行。後來就是互相地在撮合當中,撮合當中給我的一種感覺她是可能要走,後來我就跟她一塊兒就説聊天,這麼一點一點把這種這個想法、這計劃的這種想法一點一點就淡化了。
勝春:王老師您説有沒有那种家長要堅決杜絕説的話?特別敏感的容易刺激孩子離家出走的?
王曉春:就是不能提你走,不能提這事,有能耐你走別在我家呆,走絕對不可以説,忌語這是,不能説。禁忌語絕對不能説你不是我兒子,我不要你這閨女,這話都絕對不可以説,任何情況下不能説,甚至有的時候説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孩子,真讓我傷心這都不可以説的。
勝春:孩子已經出走了我們該怎麼做?家長應該怎麼做?幾位專家能不能給我們出出主意?
王曉春:孩子出走第一件事當然是找回來,這很簡單,第一件事是找回來。找回來以後怎麼辦?這可就學問大了。找回來以後應該千萬避免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痛打一頓。第二個極端是供著你可別出走,怕了。那孩子取得勝利以後他會越來越出走,作為一個威脅手段,他就拿核武器了,大規模殺人武器他就有了。所以孩子的出走回來以後應該平平靜靜地對待,而且最好不提這件事,不提了。我主張不談這事,我的經驗是不談效果最好,然後你實事求是地改變你擠孩子出走的缺點,這你得改。
勝春:就是你必須得分析出他的出走的原因是什麼?
王曉春:對,然後你改,但你不要提這事,要行動解決。
勝春:不要用語言解決出走問題,就儘量去做。
王曉春:對,身教勝於言教,不提這事。剛才有的家長説跟孩子商量説你會不會出走,這話題不好,不跟孩子提這事,你這等於刺激他、提醒他。
勝春:咱們今天節目在即將結束的時候,就這個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問題我特別想要讓嘉賓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怎麼來看待這樣一事情?
王祖泓:提高自身的素質,講究教育的藝術,尊重孩子的人格。
王曉春:不要用自己錯誤的言行迫使孩子出走,但是也不要怕孩子出走。
勝春:好,謝謝。好,那到這裡我們這期節目就要結束了,我們非常感謝我們請到的現場的嘉賓,還有我們現場的觀眾朋友們。應該説青少年離家出走僅僅是一個個別的現象,但這種個別的現象足以引起整個社會來共同關注它。今天在我們現場不論是我們現場的觀眾也好,還是我們專家,給我們出了很多的點子,那些禁忌我希望我們電視機前的家長和孩子們都能夠記住,希望我們的節目對您能有所幫助,並且同時也期望在明天的同一時間繼續收看我們這個《回家的路》第四集,我們將針對一個個案進行我們的談話。好,感謝各位收看我們《當代教育》,下期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