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學校半邊天 (2003年11月3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31日 17:52
主持人勝春: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當代教育》,我是勝春。相信電視機前大多數觀眾都是跟我一樣,都是在男女同校的環境當中度過中學的,對於男女分校您可能不大了解,但是據統計目前的全國女子學校已經有16所了,那今年秋季北京還出現了一所男子中學,你可能會問,男女分校和男女同校,區別到底在哪兒?有哪些不同呢?今天在節目的一開始,就讓我們走進兩所這樣的學校,先去看一看再説。
“做偉岸的中國男人”——這充滿陽剛氣息的校訓出自今年剛剛創辦的北京匯佳男子高中,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成立的第一所男子中學,走進清一色男生的教室,我們發現這裡的課堂也與眾不同。
學生:起立,報告老師,一級二排準備完畢,應到30人,實到30人,是否上課請指示。
老師:上課。
學生:是 。
老師:坐。
據了解,在這所男子高中裏,除了開設普通高中的基本課程外,還開設了以塑造陽剛氣質為目標的領袖課程、成功男性素質設計等等校本課程,學校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新生一入學,首先面臨的就是長達20天的軍訓,對於這些從來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孩子來説,高強度的軍事訓練給他們帶來了許多變化。
採訪匯佳男子高中教師:原來嫌父母嘮叨,20天之後想起父母的嘮叨,他覺得反而更加溫暖,軍訓的時候他們説尤其站軍姿,一想起學習覺得那簡直是無尚的享受。
林老師還告訴我們,按計劃匯佳男子高中首屆只招收60名學生,但兩個月前報名的火爆場面他還記憶猶新,當時男子高中的招生廣告一發出,每天接到的諮詢電話都有近百個,那究竟是什麼吸引這些孩子走進男子高中呢?
採訪男生1:現在這兒主要是都跟男生在一塊,有意識地把自己原來那種嬌氣的那種性格給磨滅掉。
採訪男生2:我們的軍事化管理我挺喜歡的。
與此同時,今年九月在瀋陽也有一所新創辦的女子高中開學,這就是瀋陽同澤女子中學,它以培養新時代淑女為目標,據了解,這是目前東北唯一的一所女子學校,它的前身是由張學良將軍創辦的奉天同澤女子中學,在停招35年後,今年開始恢復招生,同澤女中的開學,同樣在東北地區引起強烈反響,短短一個月就有近千名學生和家長前來諮詢、報名,最終學校招收了260名女生,分成五個班,組成高一年級,那麼這些青睞女校的學生看中的又是什麼呢?
採訪女生1:首先是出於一種好奇,其次是學校的各種設施都是為我們女生提供的。
採訪女生2:我挺喜歡的,全是女孩在一起比較方便,我就報考的這個學校了。
這是同澤女中的女子防身術課程,一往羞羞答答的女生,在我們的鏡頭前也大膽地舞動拳腳,沒有了在異性面前的拘束,其實這只是為女生著想的特色之一。
採訪同澤女中校長:除了完成國家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計劃之外,我們還開設自己獨特的教本課程,比如交際英語、新聞采編、女性形體健身、女性的心理、生理、成就、女性與法這樣的課程,通過我們自己的優質的教育服務來實現女孩子自我完善和發展。
主持人勝春:那剛才我們是一塊看了這段片子,看的是兩所不同的分校,一個是男校,一個是女校,在我們節目開始之前,我們還是認識一下我們今天演播室當中請來的兩位專家。
張 翼 中國社會科學院 副研究員
張宏培 北京匯佳學校男中部 主任
主持人勝春:歡迎兩位的到來,我們知道這種男女分校的事不是説在這個世紀才有的,早在民國時期已經有這種男女分校的事情。我記得魯迅在文章當中曾經説過這件事,就説這個男女分校,有時候覺得是好像是為了避免男性和女性之間過於親密的這種接觸。他就舉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例子,他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從男人鼻子裏呼出的空氣這個女孩子也會呼進去,這不也是一種變相的接觸嗎?雖然是非常幽默的一種説法,那我想問問,首先想問問張翼教授,您對這種男女分校是怎麼看的?
張 翼:我覺得這個情況就是我們到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模式化的人還是多種多樣的人,是吧?因此我們在培養的時候,不一定非要一個軍事化的方式去培養,不一定就非要穿著軍人的服裝,戴著拳擊手套,所以培養的時候要多元化。這是第一點我的感覺。第二點,我還感覺就是在這種課程設置方面也有很多方面,就是女校有女校雷同的地方,培養一個淑女,淑女這種形象,什麼樣的形象才是淑女的形象,她在這種與男性的接觸過程當中形成的女性的形象,肯定更加女性。
主持人勝春:我明白張翼教授這種觀點,就是首先您應該説是不太贊同男女分校。
張 翼:我是感覺就是説不能作為一種鼓勵,提倡擴充,多多益善,這樣的情況我覺得真的不是一個大的好的出路。
張宏培:我們國家是從上個世紀初清末和民國時期開始有了這種男女合校,到了1967年的時候“一刀切”,文化大革命之中,那是把男女分校的這個現象給取消了,所以現在女校幾十年前就開始恢復了,現在北京又出現了我們這一所男校,那麼我覺得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現女校、出現男校都是教育多元化的一種表現。
主持人勝春:您説的意思現在是合久必分了?
張宏培:對,因為他有市場需求,我們提出一個概念,就是培養完整的男孩。
主持人勝春:這個完整的男孩是什麼樣的?
張宏培:所謂完整的男孩,就是説從智力上、從心理上、從體質上都健康地和諧地發展,這就是完整的男孩。
主持人勝春:是不是這個完整的男孩就是別跟女孩子接觸,就是完整的男孩。
張宏培:那不是。因為你首先我剛才説到了,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因性施教是對因材施教的一個發展或者一個具體化,你既然承認男女有別,他在生理上、心理上是不同的教育對象,那麼因性施教,實際就是一種因材施教,男孩有男孩特點,女孩有女孩特點。
主持人勝春:關於這個男女分校,我們記者在採訪的時候,也聽到了很多的説法,那在這裡我們也去聽一聽,我們採訪中這些家長和學生們他們是怎麼説的?
採訪學生1 :如果要是男生和女生混校的話,難免會有搞對象的事,就會分心,學習就不會特別好。
採訪家長1:有的小孩甚至在小學開始就有早戀的,對不對,是不是因為這麼考慮。
採訪學生2:我覺得大多數都是出於青春期那種男女生之間的關係考慮的。
採訪家長2:男生都在一起就是別的方面事呢,女生她都能隔離開。
採訪學生3:我覺得説白了,家長可能就是怕學生進行早戀。
看來許多人都認為父母把孩子送入男女分校的根本原因在於預防早戀,那麼對於這一問題,學生們是怎麼看的呢?
採訪學生3:十六七歲的人都應該有一種叛逆心理,你越不讓我做什麼越去做什麼,你越不讓我早戀我越早戀,就是有一種這樣的心理,所以我覺得這個不是一種好的辦法。
採訪學生4:作為我的話,如果我真的去想去觸摸那個禁果的話,那麼無論是不是男女分校,我想是都可以的。
主持人勝春:剛才我們一起看了段片子,其中有好多家長都説到這個問題,讓孩子們分開早戀的現象可能就會少一點,避免出現這種早戀現象,那麼究竟這個分校,到底對這個早戀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張宏培:防止早戀並不是我們辦男校的一個目的,但是既然有些家長是會認為我們這樣,是防止早戀,我也不反對。反正在我的課堂上反正沒有遞條子的現象,男生和男生不會去遞條子了,對不對?這樣就可以更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我想説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這個階段,什麼最重要,是男女接觸最重要,還是學習最重要。
張 翼:對這個小孩兒出現的戀愛現象,你只有正確地去疏導。你堵塞是沒有用的,你壓制更是沒有用的,現在的這個媒體網絡,交友的這個環境,有很多種情況你根本是堵不住,正像學生所説的根本防不住。比如説,他記挂一個女孩兒,你很難説他上課的時候,他的眼睛在看黑板,可是他的腦子在想另外一個人,他不遞條子,可是他遞思想的條子,他在暗中萌動這個情感,所以這樣的情況,我覺得不管是分校還是合校都存在這個情況。那麼更好的辦法就是應該要鼓勵他們接觸,要鼓勵接觸,要認識對方,你只有認識,而且這個年齡段,上中學這個年齡段正好是他的這種角色形成的時期,就是人的性別角色,那麼這時候形成怎麼辦呢?他要以女人為鏡子,來塑造男人,女生以男生為鏡子塑造女生,只有在接觸過程當中,她才能夠這樣塑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説在踢足球的時候,一個班裏面,我男生踢足球,女生要是加油,他就更加男子漢。
主持人勝春:女生要是啦啦隊的話,男生踢得更有勁了。
張 翼:他就更有勁了,我更加賣力氣。我們原來的家庭裏面,你比如説你上女中你上男中,你回到家裏去,你有兄弟姐妹,你可以在兄弟姐妹的那個比較當中形成你男性的性格,男性的人格、女性的性格,可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此更加有合校的必要,不能分開。
張宏培:我認為距離産生美,積蓄能量等待爆發,現在並不是他們談情説愛的時候。
主持人勝春:一旦見面了,他會不會跼踀不安,不知道怎麼跟異性接觸。
張宏培:我覺得這恐怕都是屬於書齋裏面想出來的事情。我以我個人為例,我在25歲之前和女性沒有什麼過多的親密的交往,雖然也是男女合校,但是沒有很深層次的交往,但是我25歲開始談戀愛以後,我覺得好像就是像火山噴發一樣出來了。
主持人勝春:張主任用自己切身的體會給我們舉例子,説不一定男孩女孩在一起就是一定是和諧完美的。
張 翼:但他這個情況就是對於個人來説,你的成長不是一個普遍的事。
主持人勝春:咱們現在已經探討到性別成長的問題上了,好,就男女分校這個問題,我們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贊同分校的,但就在贊同這個前提之下還是有不同的觀點,我們一塊去看一看。
採訪教師1:我們做過統計,尤其在高中的課堂上,女孩子回答問題的比例要比男孩子少一倍多,參與學校的活動,比如德育活動、教學活動,也都是男孩子在先。
採訪教師2:如果把我的關懷形容成雨的話,我覺得男同學可能降到他們身上的就是大暴雨,我每天都在關愛著他們,而那個女同學,我覺得可能就是毛毛細雨了,所以我覺得這種教育,可能是對我們女性來講,我作為一個女性我覺得對我們來説是不公平的。
採訪教師3:我覺得男生在一起的話,可能會比較散,不好管。因為男同學他本身可能個性比較張揚,他本身已經很張揚了,你再把很多很張揚的人,放到一起的話可能會影響整個環境的這種均衡性。我不贊同男校,我覺得還是女校有優越性。
主持人勝春: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那這些老師,都是贊成分校的,但卻認為開設女校有必要,不需要開設男校。這個使我想到我們國家現在的女校中,有一所小、十五所中學、十五所大學,這麼多年,沒有出現太多的異議,但是今年一所男校的開學卻引起社會這麼多的關注,我想問問張主任,咱們學校在創辦的時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張宏培:開設這樣一個高中,我們創辦男校,就是因為男孩兒的潛力比較大。因為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形象思維的課程佔多數,而女性在形象思維方面佔有優勢。我們都知道女孩説話早,男孩抽象思維是佔優勢的,而這些課程主要是在高中階段才體現出來的,而中考的時候呢又是主要是這些形象思維課程佔主要的東西。特別今年北京市,就考語文、英語和數學三科,這樣今年女孩的成績比男孩普遍要高一大塊,所以我們覺得男孩的潛力非常大。
張 翼:如果説你考試當中你經過科學論證了,説是由於這個形象思維導致女孩上升的情況,給男性一個壓力,使他發展上受到了阻力,不能夠順利地進入高一個階段,去學校去學習,那好我可以改革這個課程的設置,用這個方式來改革,而不是説非要辦一個男校去解決現存的問題,不必要。
張宏培:課程標準應該都是一樣的,我們是男子,高中的課程我們都開設了,我們的特色在於適合男孩特點的這些特色課程。比如説我們每天有一節軍體課,讓男孩充分運動、充分活動,而且我們男孩兩周回一次家,那麼就利用週六和週日的時間安排一些有特色的課程,比如説野外生存訓練啦、參觀一些博物館啦,通過活動來塑造男孩的性格。
主持人勝春:其實我覺得教育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話題,之所以這個男校和女校都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爭議,是因為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孩子們知識,同時還有一個完善人格的功能在裏面,那麼既然都是以孩子的成長為出發點,作為教育的主體,孩子們又是如何看待男女分校這種形式的呢?我們不妨去看一看。
採訪學生1:那種學校應該是特別枯燥的吧?
採訪學生2:有男孩在旁邊,可能要有一些女生拘束了,但這兒就沒有那種感覺,給我感覺最大的就是自習課多了一分安靜少了一分喧鬧。
採訪學生3:分校以後吧,男同學和男同學在一起時間長了,也許會産生一點摩擦,那我會覺得我好像住在男子監獄一樣。
採訪學生4:剛才您進來之前,我們宿舍這倆還在這兒吵著呢,其實這是一些小的問題。
爭議一:生活單調 失去色彩
採訪學生1:我覺得還是男女混校比較好,因為我覺得一個學校,就像一個社會的縮影,那如果男女生要是分開的話,就像一個社會的平衡被打亂了一樣。
採訪學生2:普通校裏有跟異性接觸的那些孩子,也不見得比我們(性格)更健全一些。
採訪學生3:通過在學校與異性接觸,我可以掌握一個尺度,知道怎樣來和他建立一種友誼吧。
採訪學生4:現在主要是以學習為主,這些都是到長大工作以後,才應該考慮的事,現在沒有必要考慮。
主持人勝春:那剛才我們又一塊看了這段片子,是孩子們説他們自己的感受,到底是分校還是合校,對他們自己的一些想法,咱們可以通過他們的這種觀點一點一點地去談。首先説,生活單調、失去色彩,我不知道兩位是怎麼看的?
張 翼:上帝造人的時候,他就造的兩種人,有亞當有夏娃,有男人有女人,這是合在一起的,你不能被人為分割的。像現在咱們辦學的這個模式,是封閉式的,長期不回家,長期把人給圈起來,學生們想象那個環境可能會想到那是一種監獄的樣子,但是現在可以看出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説咱們的這個分校的學生,他來評價的時候,他有一個主張,不是説我把我自己內心的想法,我能夠表達出來,而且她所説的就是不拘束,對吧?不拘束,她沒説的就是説有沒有男性的存在,她的生活會怎麼樣的發展變化,她説的是不拘束,這個不拘束,可以在合校裏面完全能夠實現。
主持人勝春:您是説剛才那段採訪當中,這個分校的孩子,他們所説的話就像那句廣告詞似的,是“我選擇我喜歡”,而不是“我喜歡我選擇”。
張 翼:對,我覺得這可能是不在其中的一種想象。實際我們學生到了我們學校以後,他覺得我們整個學習的過程、我們的課餘活動和我們的好多課程安排,都是非常豐富的。比如説,我們二十天軍訓,一般的學校恐怕也就是七天、十天,但是我們進行了二十天的軍訓。這二十天軍訓一開始很苦的,有些學生就要打退堂鼓,但是我們的學生全部都挺過來了。他們自己都感覺到自己都變化了很多,他們對親情的理解、對人生目標的理解,對自己力量的理解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尊,這點是非常難得的。
主持人勝春:我們再來説下一個觀點,男女分校的同學,在異性交往上,沒有技巧,這點張主任,您還是拿您作例子嗎?
張宏培:我認為男女交往,好多屬於無師自通的東西,不用專門去教,而且我們也不會像老和尚教小和尚,説女人是老虎,不會這樣的。對不對?並不是説我們學生見不到女人,見不到女孩子,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校園裏邊也有大學生,我們還要組織同齡的同年級的,或者我們男校跟女校,互相之間進行聯誼進行交往活動。
主持人勝春:所以不愁男孩子見不到女孩子。
張宏培:對、對、對。
主持人勝春:就這個觀點,您是怎麼看的?張教授。
張 翼:我覺得這個學生的擔憂是有必要的,假如咱們可以做實驗,你把一個合校的學生讓他們辦聯誼會,你把準軍事化管理的男子高中跟準軍事化管理的女子高中,他們辦這個聯誼會,你看哪一個學生會更加會處理這樣一些問題。
張宏培:男性吸引女性的東西是什麼?我覺得就是陽剛氣質,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我們這種男校就塑造這種陽剛氣質的男孩。
張 翼:你不信可以調查,咱們的女性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人,是喜歡孫悟空這樣的人,還是喜歡豬八戒這樣的人?
主持人勝春:網上曾經有過這樣一項調查,讓人們大跌眼鏡的是人們特別喜歡的男性並不是孫悟空,而是豬八戒。我不知道您所説到的,這種陽剛是不是?您怕張主任那個學校裏培養出來的都是孫悟空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那種。
張 翼:他有很高的武藝,是戰鬥隊,對吧?他不是那種,我們社會裏面所需要的人才,我們社會需要什麼東西?多方面發展,比如計算機,商業英雄,對吧?就説軍人我們也需要,但是最多需要的還是非軍人的職業。
張宏培:咱們國家就是文革之前有很多男校,包括現在著名的北京四中,原來就是所男校,我們很多很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教育家,他們都是從男校出來的,他們並沒有出現行為乖張這種情況,是吧?而且他們的特色非常明顯,讀過男中的和讀過女中的,一看就看出來,他養成了很好的一種紀律性,很好的一種行為規範。
主持人勝春:張主任認為是男女分校的畢業生特色更鮮明、人格也更完善,究竟是不是這樣的,我們的記者特意採訪了幾位五六十年代畢業于男中、女中的學生,讓我們去看一看,這個男女分校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的經歷給他們的影響是怎樣的?
採訪原北京第五女子中學學生1:像我們那會兒上學的時候,有我自己的小動物園,動物園裏面養了很多的小動物,女孩子也很喜歡,我們養的小兔、小鳥,然後要喂兔子的時候就需要很多草,我們全都是女孩,那會兒騎著自行車,到很遠的地方去割草,割完草以後,把很多草馱回來,因為沒有男生都是自己,所以我們練就了很好的騎車技術。
採訪原北京第五女子中學學生2:就這种女校對你教育,就是永遠自強不息的這種精神,就是使得你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從來就沒有一種,就説不成了,有挫折感,沒有。就覺得要奮發向上、自強不息,永遠是這種精神。
採訪原北京男四中學生3:當年我們在寒假或者暑假自己組織到部隊,或者是到農村去鍛鍊,班裏這種集體的責任感很強,到了隊部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部隊的這種紀律,言必行、行必果,我所答應的事,我所承諾的事,無論有什麼樣的困難,我都一定要完成。
主持人勝春:通過這些老的男中、女中的畢業生的這些體會,我不知道對二位的這種觀點,是否産生了一些影響,那麼二位現在能不能再概括一下你們對這種新時期下的男女分校是怎麼看的。
張宏培:因性施教,打造精品,是非曲直,交給實踐。
張 翼:還孩子們一個完整的人生,不要讓他們在成長過程當中缺少一種可貴的體驗。
主持人勝春:看來兩位嘉賓,仍然是保持著各自的觀點,也可以説是各持己見,那麼關於分校還是合校的問題,我們的記者也分別在北京、上海、瀋陽三地分別採訪了幾位教育專家,我們去聽一聽他們的看法。
採訪中國教育學會顧問 呂型偉:所有的教育歸根到底是讓每一個人的個性、每一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我就想盡一切方法,那麼這是一種方法。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與人力資源部主任 程方平:在這种經濟發達,比較發達的地方,為了適應這些一定的學習需求,出現這種學校,它不可能成為主流。
瀋陽市教育專家 朱連山:男女合校永遠是主流,永遠是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普通模式,這個也是不改的,而女校恰恰是一種補充,讓家長多一種選擇,讓學生多一種選擇。
主持人勝春:今天應該説,我們現場的兩位嘉賓,包括我們場外的嘉賓,對於分校還是合校,都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在此我們也希望像男校、女校,這樣的教育改革和創新,都能夠在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目標下,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我們感謝兩位嘉賓來到我們的演播室,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這期《當代教育》節目,我是勝春,咱們下期節目再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