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師》:梁思成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4日 18:36
主持人:梁思成在東北大學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建築系,完成了第一本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中國建築史》。在二戰的炮火中,他曾經挽救了日本古城奈良,卻未能留住深愛的北京古城墻。他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是一位真正具有文化視野的建築大師。
梁思成,建築學者,梁啟超的兒子,林徽因的丈夫。早年受父親影響,受過正統的中國古典文化教育,後到美國留學。回國後,創建中國第一個建築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比較系統完整的《中國建築史》。是把祖宗留下來的寶貝當成命根子的人。
梁思成,是清末大學者,政治家梁啟超的長子。維新變法失敗,梁啟超逃亡日本。梁思成出生在日本東京。十一歲回到北平。梁啟超很注重兒女們的國學教育。在家裏設學堂。每逢寒暑假,便在家中開課。親自給他們講《論語》,《孟子》。
1915年,梁思成考入清華學校.就是當時的留美預備學堂.他學業優秀興趣廣泛.既是體育健將,又是合唱團團員,還會吹小號,長笛.梁啟超此時已漸漸消隱于歷史舞臺.他更希望他的兒女們能夠專攻文化,從事學術研究.
而這時梁思成的夢想是當一個雕塑家.
他最終卻沒有成為雕塑家.他的人生道路離不開兩個人的影響,一個是他的父親梁啟超,還有一個就是才女林徽因.
1920年,曾被詩人徐志摩苦苦追求的林徽因隨父親從英國回到北平.19歲的梁思成第一次見到17歲的林徽因,當他敲開林家的大門,一個小仙子一樣的美麗女子站在他面前,聰慧的目光如水晶瑩。第一眼便深深地打動了他的心.而林徽因的一番話則改變了梁思成的人生.
梁從誡:當我父親第一次去拜訪我母親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父親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我母親告訴他,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父親喜愛繪畫,所以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這是兩個個性如此不同的人.林徽因活潑熱情,梁思成穩重深沉.然而,因著共同的志趣和理想.兩顆心越來越近.這時,在父輩的安排下,兩人結伴到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
賓大有個藏書豐厚的圖書館,建築系的教授也很有名.而梁思成沉迷于看書畫圖也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中國同學相約出外郊遊.梁思成仍在畫圖.同學們與林徽因打賭,問她是否能請得動梁思成一同出遊.林徽因特意換了身兒好看的衣服,神采飛揚地敲開梁思成的畫室.梁思成饒有興趣地跟林徽因講起了他正在研究的一處古建築的結構.林徽因好幾次想打斷他...最後林徽因硬著頭皮跟他説:跟我一起去郊遊吧.我都跟人打過賭了,你不去太不給我面子了.梁思成卻説:你跟他們去玩吧,我還要畫圖.林徽因只好失望地一個人走了.這樣的事情在這對小情侶間常有發生.
賓大建築系老師經常佈置一些別出心裁的作業.他們有時讓學生為毀損的建築做修復設計,有時讓學生重新設計凱旋門,紀念柱.
每當此時,林徽因總是很快就畫出草圖,然後,又會因為採納不同的修改意見而丟棄這張草圖.靈感不斷,反反復復.
就在她認為自己不可能完成這個設計時,梁思成來到她的身邊,以令人驚嘆的繪圖功夫,迅速,清晰而準確把林徽因富於創造性的圖紙變成精彩的設計作品.
林徽因也承認自己是個興奮型的人,而梁思成的沉穩和林徽因形成了最好的互補.他們之間的這種默契與合作,在以後共同從事的事業中,一直保持了一生.
關肇鄴:他們倆就像李清照和趙明成...
從美國回國後,梁思成受聘于東北大學,在那裏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建築系.後回到北平,參加中國營造學社,開始了長達八年的中國古建築野外勘查和測繪工作.為編寫《中國建築史》收集資料。
“橋是那麼偉大,但也能嬌小嫵媚。秦少遊為“鞦韆外綠水橋平;東風裏,朱門映柳”的絢麗景色所動,李肩吾愛看“直下小橋流水,門前一樹桃花”,歐陽修更痛快,他偏喜歡“獨立小橋風滿袖”,多麼瀟灑!”
這段文字出自梁思成的野外勘測筆記,誰能説這時的梁思成不更是一位詩人呢。
這些筆觸細膩生動的圖紙是梁思成在賓西法尼亞大學讀書時的作業.現在保存在清華大學建築系的資料館裏,供學生們借閱.而梁思成一生繪製的圖紙數不勝數.
從青年時代到一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始終沒有放下過手中的三角尺和鴨嘴筆。他喜歡畫鋼筆畫,也喜歡畫水彩。而他畫得最多的是古建築精湛的建築圖和建築設計圖。那是無數個燈下的不眠之夜,發現之後的記錄,思索之後的創作...
梁從誡;早在賓西法尼亞大學時,梁思成就發現,歐洲各國對本國的古建築已有系統的整理和研究,並寫出本國的建築史,惟獨中國,我們這個東方古國,卻沒有自己的建築史。那時他就立志要寫一本中國建築史。
梁再冰:1931-1937年間,為了收集編寫中國建築史的資料,梁思成與當時營造學社的同仁們跋山涉水,跑了200多個縣,調查研究了2000多座古建築和早期造像石窟。
當時的中國民生凋敝,他們的野外調查也異常艱苦。在一篇調查日記裏這樣寫著:“6月28日,。。。行三公里雨驟至,避山旁小廟中。六時雨止,溝道中洪流澎湃,不克前進,乃下山宿大社村周氏宗祠內。終日奔波,僅得饅頭三枚(人各一),晚間又為臭蟲蚊蟲所攻,不能安枕尤為痛苦”。
就是這樣,他們卻甘之如飴。當一次次他們在山野間發現那些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裏的古建築,那一磚一瓦,一根立柱,一處鬥拱,一尊雕像,在梁思成的眼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無論哪一個巍峨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奠基的靈魂裏,無形中都在訴説乃至歌唱時間漫不可信的變遷”──梁思成 林徽因
獨樂寺,趙州橋,應縣塔,佛光寺。。。。。它們或建於漢朝或興于唐代.為了拍攝應縣古塔的照片,梁思成和他的助手莫宗江差點從六七十米高的塔檐摔下去.而當他們終於在太原五台山尋找到中國現存最早的唐代木構建築大佛光寺時,他們興奮地像孩子一樣歡呼起來.那天,夕陽西下,映得佛光寺殿前及整個庭院一片紅光.他們將帶去的全部應急食品,沙丁魚,餅乾,牛奶,罐頭統統打開,大大慶祝了一番.
然而,戰爭爆發了。連天的戰火對古建築的破壞是毀滅性的。
他只能儘自己最大限能地加緊對中國古建築的野外勘察和記錄.企圖在戰火破壞它們之前留下些資料.而當他聽説美軍要轟炸日本奈良時,他坐不住了。
他知道,日本奈良有著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唐代木建築,他不能想像炮火頃刻之間使它灰飛煙滅。然而,他目睹日本人在中國的侵略暴行,林徽音的三弟林恒,是一個年輕的空軍飛行員,剛剛犧牲于對日空戰。他的內心激烈地鬥爭著...在1945年初,美軍開始猛烈轟炸日本本土的時候,梁思成趕到美軍設在重慶的指揮部,向布朗森上校陳述保護奈良城的重要性。布朗森不明白一個中國人為什麼要保護日本的古建築,但是美軍指揮部還是高度重視梁思成的建議.美國的原子彈終於沒有投向奈良.
如今,奈良風景依舊.許多奈良人還記得梁思成這個恩人。
1940 年,被戰爭所逼,梁思成一家隨營造學社從昆明展轉到四川李莊.
梁從誡:在李莊的那段日子非常的艱苦...
就在李莊,家中實在無錢可用的時候,梁思成只得到宜賓委託商行當賣衣物。把派克鋼筆,手錶等貴重物品都吃掉了。然而,梁思成卻總是樂呵呵地。畫圖時,總愛哼哼唧唧地唱著歌,晚間常點個煤油燈到他那個簡陋的辦公室去。那時,林徽因因為肺結核久治不愈已經臥床不起,梁思成的脊椎病也惡化到畫圖時要拿個花瓶支著下巴。但卻是在李莊,梁思成完成了第一本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比較完整系統的中國建築史.
從1928年在東北大學創辦中國第一個建築系到1946年創辦清華大學建築系,梁思成作為高校建築專業的開山人物為中國的建築教育事業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雖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淵博的學識,豐富的閱歷以及他的幽默與寬容仍然深深印在學生的記憶裏。
關肇鄴:梁先生給我們講中世紀羅馬式建築到歌特式的演變...
樓慶西:梁先生會從如何削鉛筆來教我們...用放大鏡檢查我們的畫.
清華大學裏的”新林院八號”,曾經是學生們最愛去的地方.因為那裏住著的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和藹而熱情.
黃匯:有一回,我犯了錯誤...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和”小老頭”...
對於要培養什麼樣的建築師,梁思成有他自己的理解。他在一封給學生的信中寫到:你們的業是什麼?你們的業就是建築師的業。建築師的業是什麼?直接地説是建築物之創造,為社會解決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問題,間接地説,是文化的紀錄者,是歷史之反照鏡。所以你們的問題十分地繁難,你們的責任十分地重大。
王其明:梁先生以自己的建築觀為體系,提出“體形環境”設計的教學體系,他認為建築教育的責任已不僅僅是培養設計個體建築的建築師,還要造就廣義的體形環境的規劃人才,並將建築系改名為營建係。
北平解放了.梁思成在清華園裏比別人更早地感受到了這個新政權的英明之處。
林洙:解放前夕,一天晚上,兩個解放軍來到梁家。他們攤開一張軍用地圖,請梁思成在地圖上標出重要的古建築,並劃出禁止炮擊的地區。這使梁思成夫婦驚詫得幾乎跳了起來,感到喜從天降.
解放後,在教課的同時,梁思成和林徽因還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並被邀請參加北京城的建設規劃。
梁思成曾以詩一樣的語言向周總理描述:北京古城四週雄壯的城墻,城門上巍峨高大的城樓,紫禁城的黃瓦紅墻以及美麗的街市牌樓。。。他不遺餘力地建議保護北京城墻。他是那麼鍾情于它們。關於它們他有那麼美妙的構想:城墻上可以綠化,供市民遊樂。壯麗寬廣的城門樓可以改造成圖書館。護城河可以引進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
然而這只是一個文人的浪漫夢想而已。隨之而來的一切現實卻非他所願.北海團城被拆了,天安門東西兩側三座門被拆了,古城墻被拆了...
這是如今殘留也是惟一僅存的一段城墻,它位於北京城的東南角.而綿延數百里的北京古城的老城墻都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裏被拆光了。對於深諳其文物價值的梁思成來説沒有什麼比這更讓他痛苦迷惑的了.
當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後,曾經竭力想保留其歷史原貌特徵的梁思成,就註定要成為人們不斷提及不斷感嘆的人物。
林洙:五十年代在聽説自己曾經勘察過的河北寶坻建於遼代的三大士殿要被拆除,思成立刻向河北省政府反映,希望無論如何把這座遼代的古建築保存下來。有人反對説:遼代的建築又怎麼樣,反正是個沒用的破廟,不如把這些遼代的木頭拿去造橋,還能為人民服務。硬是給拆了。
後來,梁思成在不被人理解時,常感嘆地説:“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啊”
走在今日的北京城,你已想像不出當年北京古城的樣子.你會在某一處的雕梁畫棟前流連忘返,合影留念,是因為你能夠感受到歷史的腳步曾在這裡駐足.它並不比某個夕陽斜下的時候,當你驀然看見衚同口的老房子上那一蓬衰草更讓你感動.因為我們不是梁思成,我們不能理解他當時的想法。
一組採訪
黃匯:你看不到他的氣憤...
梁從誡:我從父母那裏繼承的...
林洙:感謝上帝給我這樣一個角色...
當歷史的風煙散盡。人們再回憶起這位中國建築史上的國寶級人物,一位真正的建築大師文化大師時,在這片他深深摯愛的土地上,仿佛看見了人間四月天。那是一句愛的讚頌,為所有真實美好的情感,為那曾經的懂得。即使它已無形可循,卻在空氣中四處彌散。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林徽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