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的李淑賢老人身患尿毒症,孤獨地躺在長春的中日友好樓裏,這棟樓是十幾年前一位日本民間友人捐建的。1943年,李淑賢和丈夫闖關東來到日本人統治下的長春,一天,她去日僑聚居區賣雞蛋,遭到一個日本警察的驅趕。“警察拔出腰裏的長刀,挑開我籃子上蒙的布,一頓哇哩哇啦的吼叫,又給了我兩巴掌。我退到樓梯口,他就一腳把我踢下去了”。李淑賢滾下樓去,因此流産,並落下病根不能生育。為此,她和丈夫抱憾終生。但就是這個被日本侵略者深深傷害的中國婦女,卻在日軍戰敗時收養了一個日本女孩。“當時就看著孩子可憐,要不管孩子就活不了了”。李淑賢給孩子取名徐桂蘭,徐桂蘭後來在長春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徐桂蘭到日本尋親,後來一家子定居日本。
如今,李淑賢老人只能靠自己的妹妹照顧,連床都下不了。她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我像一個老蒲棒,夏天我吸足了雨水和養分,養育了蒲公英。到了秋天,小蒲公英乘風飛走了,飛向遙遠的遠方。這一切,仿佛是一場夢。採訪她的時候,看到她那張刻滿歲月的臉和流感了眼淚的雙眼,我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母親,那一刻我淚流滿面。
《中國母親》是我們《道德觀察》欄目為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策劃製作的系列特別節目,這是一幕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被情往事,一段跨越國家的曠世情懷。作為這套片子的總編導,我從我們採訪的很多個李淑賢老人這樣的中國母親身上深刻地體會到戰爭是最醜陋的行為,而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最美好的情感。
我們採訪的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曲曉藩一直在研究日本遺孤問題,有一次他在網上做客時,有網友提問,日本至今不肯認罪,他們是狼子野心,我們為什麼還要無原則的善良?還要談中日友好?咱們不做軟骨頭好不好。曲曉藩回答,我理解你的心情,我的祖父曾經做過日本的勞工。研究日本遺孤問題是為了幫助日本政府認清戰爭罪責,教育日本人民警惕右翼勢力。正像曾經救過一個日本遺孤的聶榮臻元帥所説:“孩子是無辜的,應該讓所有人明白,敵人雖然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和兒童,但我們絕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抗戰勝利後,儘管當時中國人民處境仍十分困難,但對那些走投無路、生命垂危的日本遺孤,卻伸出仁愛之手,把他們從死亡線上拯救出來,並用自己的乳汁和從口中省下的糧食將他們喂活養大,這段歷史讓我們看到日本軍國主義人性的泯滅和中國母親博大的胸懷、人性的光輝。
採訪完李淑賢老人後,我默默地拿出微不足道的一點錢擱在她面前,以此表達我由衷的敬意。
編導:朱韜
責編:西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