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節目

  解説:1936年,黃祖洽因父親的工作調動,轉學到了湖南湘潭第一高小,環境的改變對少年黃祖洽是一個磨礪的過程。

  黃祖洽:一轉學以後改變一個環境,接觸的同學不一樣了,開始的時候原來的老同學有點欺生,新轉進去的同學有點好像被歧視,過來摸摸你頭啊,你不聽話給你一腳啊。

  主持人:小同學之間經常會發生的一些摩擦。

  黃祖洽:對新的同學總是要調戲調戲吧!

  主持人:那時候您想我得做得好一點。

  黃祖洽:對,我想。所以我本來只是算術好,我算術還是繼續好,因為由於有這樣一個新環境之下,我的語文方面進步也比較快,後來有一次全校的語文跟數學比賽,我拿了兩個第一,得了一些獎品,我沒有東西裝,就捧著回去,回去我母親開門説,怎麼你拿那麼多東西回來,我説我得的獎品,她高興得不得了,而且以後總是逢人就誇獎,怎麼怎麼得了一兜子獎品回去。

  主持人:按照現在的這個教育理論來講,您就是被鼓勵出來的孩子。

  黃祖洽:對,所以我覺得教育啊,就是六個字:一個是鼓勵,一個是幫助,還一個是啟發,這六個字。

  解説:這裡是黃先生的辦公室,沒有其它活動時,每天上午黃先生都在這裡看書學習。桌子上的這本小字典讓我們很感興趣,黃先生説,查字典是他的一個習慣。

  黃祖洽:我在中學唸書的時候,用的英文字典翻破過三次,每一次破了以後都自己再用糨糊用紙再把它修好,修好以後又用,一共修了三次,那説明我查字典的頻度。

  解説:無論是遇到不認識的字還是不懂的問題,黃祖洽總是要把它弄清楚,不留疑問,這使黃祖洽成為中學老師既喜歡又有些害怕的學生。

  主持人:您有沒有要求證一件事,要搞明白一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了問一件事把老師給問住或者最終也沒有跟老師達成一致的時候?

  黃祖洽:有,有一個,那個是我在中學、大學只有那麼一個老師,為了説明大氣壓力的存在,要演示這個東西,就拿一個杯子把水灌滿了,然後弄一個平板玻璃放上去,放上去之後把它倒過來,玻璃板不掉下來。

  主持人:我們上學的時候還都在做這個實驗。

  黃祖洽:不掉下來,老師説玻璃板為什麼不掉下來,就是因為底下大氣壓力把它托住了。

  主持人:我們上學的時候這也是一個標準答案。

  黃祖洽:我那時候就對這個標準答案産生了懷疑,我説如果沒有別的原因的話,這個玻璃板肯定要往下掉,為什麼有別的原因,為什麼不往下掉,我説就是因為水給粘住了。

  主持人:老師認為您的答案對嗎?

  黃祖洽:他也不敢放棄他的標準答案,因為那是書上的標準答案。

  主持人:我們讀書的時候這還是標準答案呢!他是不是也給你反復地做很多實驗。

  黃祖洽:他想説服我,所以有三堂課是這樣子的,到最後我還是沒有服氣,不過我也不好意思再跟他爭了。

  主持人:你們花了整整三堂課的時間來討論這個問題。

  黃祖洽:對、對、對。

  主持人:最後您覺得不好意思了,不好意思再跟老師爭了。

  黃祖洽:對。

  主持人:但今天您認為的確是因為水的張力作用。

  黃祖洽:我覺得是如果是沒有水的張力和水的浸潤,比如説,如果是一個跟玻璃不浸潤的,不附著的,那肯定玻璃會掉的。

  主持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這事兒都過去了,他們不會太深究,不會像你一樣揪住老師不放,用了三堂課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對於您來講是不是您做學術做學問能夠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呢?

  黃祖洽:這是我的習慣。

  主持人:習慣,什麼事情都想較真,您有一句話叫做素質實際上就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好的習慣,但是這個習慣怎麼來的呢?

  黃祖洽:好的素質是包含著許多好的習慣,不良的素質包含著許多不良的習慣。

  主持人:對,但是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呢?您這個較真的習慣是怎麼來的呢?

  黃祖洽: 我想恐怕是從小養成的。

  解説:到黃先生家採訪,他的夫人張蘊珍早已準備好了一些照片,張老師退休前在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工作,當年,她也參與了原子彈研製的外圍工作。她説,這些照片是兒子從國外回來時用老照片翻印的。

  黃祖洽:這是初中部有一點像一個大祠堂,九江中學是先搬到河口,然後又搬到楊村,初中部就是一個大廟。

  解説:當年,九江中學為躲避日寇的侵犯,將校址從九江遷到比較偏僻的河口鎮,黃祖洽的家也因長沙大火遷到了河口,他就進了這所學校上初中二年級。1940年,學校再遷到楊村,黃祖洽從此開始了4年的住校的生活。雖然當時的生活非常艱苦,可他卻有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了。

  黃祖洽:在高一的時候,要學生物,教生物的那個老師啊,他姓徐,徐老師的生物課是講得好,但是難考,我上那個生物課的時候呢,他的提綱我也抄下來,我跟別的同學不一樣,我們那個的學校旁邊,不是有一條小河嘛,我就到那個河灘上頭,自己跟自己講,我就自己給自己提問題,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這樣子。

  主持人:您自己一個人自問自答,自己教自己,自己考自己。

  黃祖洽:對,自問自答,為什麼這樣子,自己回答,回答當然是上課的時候聽老師講的,有的時候自己回答不出來,或者是 那我就怎麼辦呢。我就上圖書館去查書看書上怎麼説,這樣子我等於是以他那個提綱為綱,我自問自答,然後我自己覺得不滿意的,回答不滿意的,我再去查參考書,這樣,我對學的東西,就了解得比較透徹,我一考的時候考徐老師的生物,我90多分。

  主持人:全班最高的。

  黃祖洽:而且是破記錄的。因為他以前教的學生,多半很難上70分的。

  黃祖洽:這是我中學時代的一些作業,包括日記,還有寫字什麼的,看這個,你看這十八家詩抄選錄,當時自己念詩,十八家詩抄,因為那時候買書不方便,看這個曹子建的,我正楷的作文本上的字就好一點。

  編導:這是您抄的?

  黃祖洽:哎!

  編導:這麼好?

  黃祖洽: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歡有餘哀。

  解説:這些作業本是黃祖洽先生的母親保存下來的,黃祖洽離家多年,每當母親想兒子的時候就會拿出來看看,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母親病重時才轉到黃祖洽手中。這些保存了60多年的作業本,字裏行間透露出當年黃祖洽追求完美的品格和心繫天下的胸襟。因而,其中一部分已由他的母校九江一中收存了,黃先生手裏的這本是學校複印給他的,當時他的語文很好,作文多次受到老師好評。

  黃祖洽:使就是假使,季繩是我的號,要使季繩而專研文學,説要是你專研文學的話,不難出人頭地也,勉之望之,就是對我的希望,不過我辜負了老師的希望 還是學物理了。

  主持人:您還記得當時是怎麼去選擇學物理這個學科的嗎?

  黃祖洽:因為物理能夠解釋許多事情原來説不清楚的,學了物理許多事情能夠説清楚。

  主持人:您在1944年考西南聯大的時候,您是物理學是第一名

  黃祖洽:那不是分科考的,總的。

  主持人:總分第一名。

  黃祖洽:有我同級的同學那麼説,我自己並沒有十分在意這個事情。

  主持人:有一次,全校的一個物理學考試,您也是第一名,還包括高年級同學在內。

  黃祖洽:那是在西南聯大的時候,教育部組織的一次物理測驗, 我成績考得好,也不足為奇了,因為我中學時候就把大學普通物理都學了。

  主持人:可是您那時候才是大學一年級,高年級的同學都考不過你。

  黃祖洽:高年級的同學他們可能忘掉了。

  主持人:您不用替他們找藉口,當時您跟李政道是同班同學。

  黃祖洽:李政道是大二才由浙江大學轉學到西南聯大 所以我跟李政道實際上就有一年同學,大二。

  主持人:同學期間你們倆誰的成績好?

  黃祖洽:有些功課他比我好,有些功課我比他好。

  主持人:總的來講呢,總的來講多數的功課!

  黃祖洽:總的來講?

  主持人:您也不用替李政道找藉口。

  黃祖洽:那時候人家就説這個,後來聯大同學説這兩個人是齊名的吧!

  主持人:齊名的,我們看到就是很多功課實際上您都比他考得好。

  黃祖洽:那也不一定,李政道那天會上他是那麼説的 他客氣,而且他已經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他謙虛一點沒關係。

  主持人:您讓很多人看起來就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很有天才的一個人,就是天才哪來的?

  黃祖洽:我覺得實際上是由許多習慣構成的,比如説我學習比較有計劃,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人家要多,四點半鐘就起來,天還沒有亮呢 就要起來,有一次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大學叢書,專門講虛數的,叫虛數論,就是專門講虛數的,我借了這本書三個早晨我就把那本書學完了,所以勤奮是非常重要的。

  解説:1946年,清華復校,黃祖洽來到北京,那時候,他仍然是全校公認的物理系的高材生。1948年,黃祖洽考上了本院的碩士研究生,最初導師是錢三強,後來改在彭恒武先生名下。畢業後他和彭先生一起進入核反應堆的理論研究工作,成為我國核反應堆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並且他們還帶出了一些剛剛畢業的研究人員,由於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他和彭先生的關係也變成的亦師亦友的關係。

  解説:1955年,在他們師徒二人一起去蘇聯接受援助項目的培訓的時候,黃祖洽發現了方案中的一個關鍵的計算錯誤,又一體現出他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主持人:您當時還否定了蘇聯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專家的一個結論。

  黃祖洽:因為我從1953年開始錢先生就讓我轉到中子物理這方面來,自己探索一些反應堆,我也有一點基礎,我自己計算,計算出來跟它設計書裏面的不對,我記得它設計書上講的是要63根鈾棒才達到臨界,我算出來56根就可以,這差了不少 超過了10%,後來跟他們理論部的頭頭討論,討論了之後,我把我怎麼得到這個結論的跟他説,他説你可能是對的,後來實際上開堆的時候説明就是56根就達到臨界了。

  主持人:您並沒有因為他們是蘇聯專家而且是他們援助的,他們應該對這個事情比您更清楚。

  黃祖洽:我從來沒有這種思想,因為我一般上學的時候,跟老師也以討論的方式出現的,並不是被動的接受。

  主持人:您小時候的這些剛才您講到的種種習慣,對這些工作有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之間有關係嗎?

  黃祖洽:我想是從氣質方面來講,是有關係的,就是要把一個事情搞清楚,比如説腦袋裏面有問題,我就想怎麼樣解決它,這樣的一些習慣的養成啊,我想是有關係的,這些習慣為什麼能養成,就跟我過去的學習有關係。

  解説:1980年,黃祖洽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不久,作為“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的作者之一,他又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然而,就在此時,他卻選擇了去北京師範大學當老師。

  黃祖洽:我想我選擇做教育可能跟我遇到的一些老師都比較好,老師對我的影響也有關係

  主持人:您覺得做老師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黃祖洽:對 我記得有一件事情對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我們一個語文老師吧,他上課的時候他就説,他説,抗日戰爭時期生活比較艱苦,大家在一起,他就誇獎我們同班同學裏面有許多學習不錯的,他説眼前的人才就是天下人才,這句話對我印象很深刻,意思就是説,我們不要自己以為就憋屈在那個小的山村裏面,就沒有什麼前途,實際上 眼前這些人,也可以是天下的人才,我後來也把這種話跟我教的學生説,我覺得這樣子可以鼓勵,還是我剛才講的鼓勵兩個字,鼓勵年輕人建立起自己的信心,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的目標。

  主持人:您跟現在的這些您的學生您也會經常給他講您小時候這些故事嗎?

  黃祖洽:我有時候不明確説是我小時候的事兒,但是我把這個內容説出來。

  主持人:實際上也是為了讓他們知道素質是實際上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黃祖洽:我有時候説這個事情。

  主持人:學生們應該都非常喜歡跟您聊聊天?

  黃祖洽:對。

  主持人:他們經常會問您什麼問題呢?

  黃祖洽:什麼問題都有,比如説,這個星期一下午,有人就問我 關於學外語跟學數理的矛盾,時間的矛盾怎麼解決。

  主持人:覺得時間上不夠用,怎麼解決呢?

  黃祖洽:我就跟他講了,我那時候是怎麼樣,我告訴他們 我説學外語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用 一定要用它們,如果你學了外語不用就會忘,反過來你如果學了外語,你去運用外語去看書去做別的事情,那麼你就不會忘,而且會掌握得越來越好。

  解説:從事教育以後的黃祖洽,在科研教學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他兩次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1996還年獲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的科技進步獎。2000年以後,他又先後被評為 “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和 “北京市優秀黨員”。

  主持人:您會比較看中名利嗎?您80壽辰的時候,有這麼多的我們的兩彈元勳,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國家給他們很高榮譽的這樣一些兩彈元勳,到您家裏去給您祝壽,那時候我就注意到其實這裡面有很多人,在過去是您的同事,甚至是您的下屬,但只是因為後來工作的機遇或者一些其它的變化,他們成了兩彈元勳但您沒有,您沒有能夠得到這樣一個榮譽,那這個時候您會有一些遺憾嗎?

  黃祖洽:有不少人跟我説這個話,我覺得是怎麼樣的,第一當初我做這個事情啊,並不是説我可以當功臣,我才做這個事情,我做這事情一個是國家的需要,另外一個我也有興趣,另外,當功臣不當功臣又怎麼樣呢?

  主持人:當功臣 作為一個學者、作為一個科學家,當功臣可以名載史冊,永垂千古啊!

  黃祖洽:那又怎麼樣呢?

  主持人:它是對自己人生一生的一種肯定。

  黃祖洽:我想,對一個人一生的肯定,一個是自己的肯定,一個別人的肯定,是吧?給自己肯定問心無愧,我覺得我這一輩子,我是沒有做什麼問心有愧的事情,我問心無愧那我很坦然從別人來説別人也不一定就看中説你是不是功臣,對你的評價有所不同,還是要看你這個人的本質。

  解説:如今,年過八旬的黃先生依然站在講臺上,講授現代物理學前沿問題,成了校內最受本科生最受本科生喜愛的十佳教師。

  主持人:如果讓您今天去總結您這一生在學術上能夠取得很大的成就,能夠成為這樣一個科學家,您總結您最重要的一個要素是什麼?

  黃祖洽:我總結一個是勤奮,一個是求實。我想這個主要是靠這兩條,怎麼是勤奮呢?確實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人家多,我覺得天道酬勤啊!我是認為勤奮很重要。另外一個求實,求實這一點就是説,你要看你學的東西是不是真的符合實際,要求實。

  主持人:作為一個學者,作為一個科學家,您最希望給後人留下什麼?

  黃祖洽:我希望不要那麼浮躁,我希望能夠建立起更加求實的一種風氣。

  解説:在三雜集的《説蓮實》一文中,黃先生寫到:蓮花的高潔,得蓮實淡泊,寧靜,不忘濟世的品質,何嘗不是黃祖洽一生追求的品質呢?

  主持人:黃祖洽是一個至今仍充滿童心的科學家,對他的採訪多半沉浸在對童年往事的回憶當中,但也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勾畫出一個科學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軌跡,黃祖洽堅信,成功和素質正是來源於這點點滴滴的小事所積累起來的習慣,我想這也正是今天這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老師最想告訴他的學生們的東西。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