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57年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近50年來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音樂人才,他們把對音樂的美妙體驗和感受帶給更多的人。從十來歲附中求學直到今天,三十年來音樂和他們每一個人相伴相隨,三十年的時光中,音樂成為了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在1978年拍攝了紀錄電影《春蕾》,記錄下中央恢復考試招生制度後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錄取的第一批學生的情況。影片中呂思清、劉月寧、張左權等一位位當年的小小琴童而今已經成為著名的演奏家,音樂學院的教授。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成立至今,招收的學生中年齡最小的是呂思清。由於電影《春蕾》當年是為對外宣傳而特別攝製的,並送到了我國的一百多個駐外使領館放映,但卻沒有在電影院公映過。所以呂思清的媽媽在《春蕾》拍攝後近30年,第一次聽到兒子30年前的演奏,看到30年前電影裏的呂思清。
呂思清作為首位獲得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大獎的中國人,他在附中的學習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呂思清和他的小提琴老師王振山共同回憶了當年的學習生活,特別細述了準備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前的那段日子。
在影片裏拍攝到的眾多學生中一個叫蔡怡敏的女生因為鋼琴得好很好而被重點介紹。可是如今當我們盡力打聽她的下落,卻只能從同學張左權那裏得知她的只言片語。這個女孩子沒能繼續彈琴而離開了學校的結果讓人始料未及,美妙的音樂突然變得有一點殘酷了,讓人唏噓。原來一個如此努力的學生卻沒有成功,也許音樂和運動在這一點上是相似的,冠軍只有一個,演奏家也只能屬於少數人。我們的眼光一直更多的關注著舞臺上的五光十色,關注成功、關注掌聲。其實舞臺後的默默付出才更為精彩,很多沒有機會在臺上展示的人也一樣值得肯定。
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在天津成立,幼年班隨國立音樂學院併入,改名為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1957年6月1日正式建校,成為今天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一年又一年,我們或許無意探尋一所學校的變遷。但是,每當琴聲響起,每當優秀的音樂人走近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個音樂的搖籃中長大的他們,帶給人們的是對美妙音樂的感受和體驗,而生活又是離不開音樂的。
責編:重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