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部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首次通過電視,向全世界揭開了這條千年古道的神秘面紗。今天,當我們再次踏上絲綢之路的時候,腳下延伸的道路成為我們最應該關注的話題。
絲綢之路,這條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古道,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們重訪絲綢之路時,我們最終要説的是什麼?是比較古絲綢之路和如今的交通網絡,比較它們之間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變化或者是進步,還是要挖掘出它們之間深層的連接,和其背後“人文”的深層意義呢?
絲綢之路廢止遷移,絲綢之路生生不息,這是一個矛盾統一體,這也是我們想要表述的觀點。
比較26年前拍攝的珍貴影像,想要了解今天絲綢之路上發生的巨大變遷,我們先要追尋26年前攝製組走過的路線。
他們以陜西的西安為起點,向西穿過甘肅,沿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到達敦煌,由此往西至樓蘭故城,再從哈密出發,在天山南北展開了南北兩條路線:北道沿天山北面西行,經過巴裏坤、吐魯番、烏魯木齊,最後到達伊犁;南道則從吐魯番翻越天山來到南疆的庫爾勒、庫車、喀什、和田,最後到達古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
今天,當我們再次尋著26年前攝製組的足跡重訪這悠悠古道,它會以怎樣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呢?絲綢之路歷經了千百年的滄海桑田,究竟又有多大的變化呢?
兩千多年前,中國商人永遠也不會知道,那些由他們的商隊往西運送的無數大捆絲綢,到何處才是其旅程的終結。對他們來説,重要的是從第一個轉手人那裏拿到貨款。
兩千多年前,羅馬貴族用絲綢打扮他們的妻子和女兒,卻根本不知道如此受歡迎的織物源自何方。他們只知這是住在亞洲最東邊,稱為“賽裏斯人”的民族生産和出口的,對他們來説,知道這一點就足夠了。
然而就是這樣,絲綢成了連結不同民族的紐帶,商人們走出了這一條條無窮無盡的商路。
絲綢之路,起點,在兩千年前的漢代,終點,在無限遙遠的未來!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