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主持人:1979年1月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了一部影片《啊!我的親人》,拍攝的是石家莊育紅學校,這裡生活的孩子全部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兒。在這部片子裏,記錄了三個孩子的影像。
【出《啊!我的親人》中劉文濤、黨育新、姚小軍的畫面】
如今,二十八年過去了,他們現在在哪?境況如何?他們對當年育紅學校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記憶?那段生活在他們的心目中有著怎樣的位置?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們的記者踏上了尋訪的旅程。。。。。。。。
【旁白】在採訪中我們得知,當時石家莊育紅學校的孩子絕大部分回到了唐山,為此我們來到了唐山,開始尋找當年的那些孩子。如今的唐山,已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當年地震的遺跡已經很難看到了,只有地震紀念碑還在提醒人們那段歷史。
【劉文濤段落】旁白:經過尋訪,我們首先和劉文濤取得了聯絡,他現在在唐山鋼鐵公司工作。在唐山鋼鐵公司的家屬區,我們找到了劉文濤的家,談到在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生活,他先給我們講起在孫秀華老師家過暑假的情形。。。。。。
劉文濤:我跟你説一個事特別有意思,有一次那時候,他最小那個女兒比我大三歲,我倆比較接近,所以我倆比較一塊玩兒的比較熟,晚上我們,孫老師,我們都是這個小姐我們三在一個床上睡,那天晚上,我也看見沙發了,我想在沙發上睡,結果小姐姐她也想跟我一塊爭,都是孩子是吧,她看我那樣,她也想跟我爭,我們猜拳,垂頭剪子布,結果我贏了,我就挺高興,結果讓我在那兒睡了,睡了一宿,早起一看尿炕了。
【旁白】小時候,劉文濤還在王鳳仙老師家裏過過暑假,那些往事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在王老師他們家,也是顯得對我特別親,我的印象,她那時候帶著我,拿著羽毛球拍,帶著我打球鍛鍊,挺好,看看荷花什麼的。王老師吧那個腿有點殘疾,從小的。其實石家莊老師都是對我特別好,因為我有這種特殊經歷,顯得對孫老師王老師他們倆格外的親近,顯得,顯得比別人更近一步。
記者:現在那段日子在您的記憶裏,應該是很溫暖的
劉文濤:對對,反正我是這麼感受,也這麼想的, 那段經歷,現在回憶對我來説,確實可以叫做流金歲月,確實是,你看石家莊,在我印象石家莊那個環境特別美好,最美好在我們石家莊有一個小院,小院裏邊有核桃樹,種了幾棵葡萄,種了幾棵棗樹,早起,每天早起那個太陽出來以後,那個果子打下來以後,那個棗花特別香,照下來以後,小院加上棗花那香味特別好,我們總在那小院裏邊玩耍,這個對我印象特別深。
【旁白】:1996年12月份,和石家莊育紅學校的老師分別十二年後,劉文濤和幾個同學回到石家莊,看望當年深愛著他們的老師。
【畫面:劉文濤和同學們和老師的合影】
我12月份回石家莊,我本身我自己刻意這麼想的,我不想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特別激動,特別不想流淚,我怕老師難受,去之前我刻意有這種想法,不想表現出來,所以我去了吧,跟老師表現的比較矜持,當時沒顯示出來,後來我的孫老師跟我説,這個王老師從小,王老師本身腿有殘疾,原來老師自己還能走,我後來聽孫老師説,她做了一次手術,手術還沒成功,現在只能拄著拐走路,她告訴我的,打電話告訴我的,我就知道的,我都比較擔心。我們從孫老師她們家,我們出來以後,我們看望王老師去了,完了當時,我們在她們家,王老師她們家樓下,他們喊王老師,王老師出來了,我這麼仰著,看了看王老師,我説,我都是,因為孫老師告訴我她腿不好,本身我就比較擔心,我一看老師拄著拐,當時我就立刻受不了了,所以説我就再也無法掩飾這種感情了,
記者:看了以後特別難受啊,後來採訪中我們了解到王老師去世了。
在我內心裏,仍是把她們倆這兩個老師當做我自己母親一樣,…那時候我,我把原來就是説兩個人的感情,現在我全放在孫老師的身上,反正我看著孫老師身體也挺好,生活也挺好,我挺高興,挺放心的。
記者:你跟孫老師也是將近十年沒見面了。
劉文濤:對
記者:正好這次我給你帶了點影像,我們去孫老師家採訪,錄了一點她家的狀態,你看一下。
孫老師談自己把文濤當做自己的兒子,他們全家人都希望劉文濤能回石家莊,回家,大家團聚一下。
劉文濤感動。
【旁白: 1984年6月石家莊育紅學校停辦之後,劉文濤來到唐山市綜合福利院生活,高中沒畢業,相關部門安排他到唐山鋼鐵公司工作。現在的劉文濤在工作的同時還在讀計算機專業的大專自考。】
劉文濤:讀這個確實壓力比較大,讀這個難度特別大,不管怎麼説吧,我還是堅持吧,競爭努力,反正我是這麼想的,哪怕説真是沒有達到,沒有達到我自己奮鬥目標,但是我也不後悔了,畢竟我曾經實驗過了,曾經奮鬥過了,人不見得,人都想改變自己,不見得每個人想最後都實現了,但是我吧,我認為如果真正學不成,我也不後悔,畢竟我儘自己的努力了。
(旁白) 二十多年的光陰過去了,當年那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濤濤,已成為沉穩的男子漢,也早已娶妻生子,過著平靜溫馨的生活。採訪中劉文濤告訴我們,等兒子劉文宇長大了,他要告訴兒子自己當年在育紅學校的生活,讓兒子知道當年像父母一樣對待自己的老師們。。。。。。。
【家裏的紀實段落】
【黨育新段落】
主持人:在育紅學校剛成立的時候,黨育新是所有孩子中最小的,當時只有六個月大,三十年過去了,黨育新也是三十歲的人了。我們的記者非常想知道,當年影片中那個快樂的小女孩,現在是什麼樣子,和她取得聯絡後,熱情的黨育新來到我們的住地,帶我們來到她的家裏。。。。。。
【黨育新帶我們進家的鏡頭,然後接看片子】
【旁白】如今的黨育新,在唐山市殘疾人聯合會工作,愛人在唐山熱力公司上班, 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
【育新一家人在看片子】
育新:看見這個學生們,都在一塊這個情景呢,感覺這育紅學校,從小我們這育紅的學校就是我們的家,育紅學校的老師就是我們的媽媽,我們對育紅學校的感情特別的深,所以説再看到育紅學校當年的情景,當年的老師,當年的我自己,所以説感觸非常的深,就特別的難過,特別的激動。
【旁白】1984年6月28日,石家莊育紅學校停辦時,8歲的黨育新回到了唐山 畫面:最後返唐時的合影,】
育新:那次返唐山的時候吧,我們每年都可以回來探親一次,石家莊有, 石家莊那個暑假就是説,有親人,唐山有親人的話,就可以過來去石家莊探親,我還以為是探親呢,那時候我的想法就説,還可以回育紅學校,為什麼總是這麼,好像哭哭泣泣的,好像場面特別的悽慘,但是呢,在我回到,我的大爺給我接回家之後,一直在姥姥家生活,就再也沒有去過育紅學校了,就是説永遠離開了育紅學校,所以那時候心情是特別想再育紅學校,所以説就是有,就是特別大的遺憾,對育紅學校吧,不知道育紅學校是解散了,所以説在姥姥家生活特別的不習慣,特別想念育紅學校的生活,育紅學校的阿姨啊,小夥伴啊,
【旁白】當時在育紅學校裏,黨育新和另外兩個小女孩黨育紅、黨育苗是最小的孩子,剛到學校的時候她們只有幾個月大,沒有名字,是學校老師給她們起的名字,她們被稱做黨氏三姐妹。1981年黨育紅被一對奧地利夫婦收養,離開了中國。
【旁白畫面:用黨氏三姐妹小時候的照片或《啊!我的親人》中的鏡頭】
育新:印象最深的就是育紅走了,育紅就是説國外有一對夫婦給她收養之後,我們見不到育紅了,那時候八歲,那時候我們五歲,五歲的時候怎麼育紅沒有了,沒有人跟我們講説育紅是領養了,是怎麼著,怎麼著,我們也不懂,大人也不會跟你去講,就説我們三個從小長大,天天在一塊,忽然間怎麼育紅就沒有了,前兩天有,我覺得在我腦海裏有一些印象,據的育紅是不是丟了,或者怎麼著,老師也不找什麼的,但是通過後來慢慢長大之後,知道是育紅被一對國外的夫婦收養了,那時候就特別想育紅,想念我們三個時候的小夥伴的情景,在一塊玩的情景,
【旁白】1996年地震二十週年的時候,在養母的陪伴下,離開中國十五年的黨育紅回了一次唐山,分別多年後,黨氏三姐妹在又相聚在一起,相聚在她們出生地唐山 畫面:把小時候她們三個人的合影疊到黨氏三姐妹的二十週年見面的合影 在黨氏三姐妹資料照片155中還有照片未用】
育新:地震20年的時候,育紅來了一趟中國,她是回的唐山,她養母帶她過來的,因為她可能5歲的時候走的,人十幾年變化都是很大的,不會一下子就認出來,感情不會一下都會爆發出來,但是有那種小時候那種,在一塊的手足,手足之情,她也有一點一點的回憶,見到育紅的時候呢,感覺育紅,頭一次見到育紅的時候,她皮膚黑黑的,感覺到身體挺好,挺胖的,她見到我説,我們都是擁抱,當時挺激動,挺激動的。育苗那時候是當兵,穿著軍裝,所以我們三個就是説更多時間我們三擱在一塊玩,我們三個在賓館住的時候,育紅穿上軍裝,戴上苗苗的帽子,因為她很胖,完了苗苗穿上育紅的衣服,育紅不是瘦嗎,完了感覺就是特肥肥大大的,完了之後我給她們照相。慢慢的她就是,育紅,育新,育苗,育新,她就叫,她就是説什麼國語都不會説,但是她就會叫育苗,育新,她會叫這兩個名字,她跟我們待了有四五天的時間吧,在一塊溝通的時候吧,她也愛看照片,看哪個是我,哪個是她自己,她不會説,但是我感覺著她也有這樣一種心靈的觸動,觸動她,就是説唐山大地震,給她的這個一場什麼樣的災難,父母都沒了,家園都沒了。【中間插入她們三人的合影】
【旁白】在相聚的幾天中,她們還一起去了唐山地震遺址。像幾十萬唐山人一樣,唐山大地震改變了她們的命運,讓當時只有幾個月大的她們走到了一起,來到石家莊育紅學校,成了情同手足的姐妹。採訪中,黨育新告訴我們,在唐山地震遺址前,她們肅立了很久,悼念父母,悼念那些在地震中遇難的唐山人。。。。。。
【旁白畫面:她們在地震遺址的照片和唐山地震遺址的空鏡】
字幕:黨育苗現在涿州市礦山局工作
黨育紅仍在奧地利
採訪中我們了解到
今年唐山地震三十週年
分別十年後
黨氏三姐妹可能會再見面
【姚小軍的段落】
【旁白】經過一番週折,我們和姚小軍也取得了聯絡,我們約好在她工作的幼兒園見面,6月6日的下午,我們在姚小軍工作的幼兒園見到了她。
【旁白畫面:姚小軍在幼兒園工作的紀實段落】
加幼兒園的固定外景的畫面。切入她看片子的鏡頭,再把她的影像強調一次
【姚小軍看《啊!我的親人》,然後直接疊到採訪】
【旁白】 姚小軍下班以後,我們採訪了她,我們首先談到了她震後被救的經歷,姚小軍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
姚小軍:當時我地震的時候,我好像在裏面埋的時間很長,好像是到8月1日出來的,當時到部隊醫院,一檢查我身體都挺好,等我出來的時候,我再回到這群人,都看我的時候,我看到所有救我的解放軍手上,全部,這五指,十個手指頭全是橡皮膏粘著,據聽當時人説,救我的時候,用指甲摳,手扒,指甲都脫落了,流的那都是血,還説,當時救我的時候,不是有鋼筋的刺,把我身上劃破了,把所有的軍裝都脫下來,都綁在鋼筋上,當時怕我身體上…,腳衝上,這麼拽出來的。怎麼説呢,這也是,我也是這麼大,救我這群解放軍,感覺是無以回報,這個部隊,當時瀋陽軍區,我説一下部隊稱號是81266部隊,74分隊的戰士,反正記憶挺猶新的,當時一個叫…友的,也老了吧,也懷念他們,感覺一種懷念親人的感覺,反正很是很不好受,特別想見他們,特別特別想見他們。[中間插入了解放軍救人的鏡頭]
記者:你後來會唐山是什麼時間?
姚:我是81年6月30日回來的。7月1就上班了,當時是合成化學廠,父親單位。回來以後,自己單過以後,自己真正闖上社會以後,感覺,想那,想家,確實想育紅學校,想老師。那時候一年比一年思念的心情越來越重,越來越來重,一年比一年加重。
記者:為什麼會那麼思念?
姚,感覺那是一片凈土,冷不丁接觸社會,碰到很多很多想不到的事情,自己遇到上解不開的疙瘩,沒有再去跟任何人説了,當時沒有人,在學校,都是一種,有事的時候可以跟老師去説説,但後來沒有了,沒有人去説,只有自己在被窩裏偷偷掉眼淚,很苦惱那時候,真是不知道怎麼辦,撞墻的心都有,都是那種感覺,那時特別想老師。
【旁白】1996年7月,和其他同學一起,姚小軍組織了石家莊育紅學校師生第一次大規模的聚會,她給我們談起了發起這次聚會的起因。 旁白畫面:用二十週年聚會的照片,】
姚:我們畢業都出來十好幾年了,別看在同一個城市,互相都沒有見面的機會。有一次突然我在市場上,就是説碰到一個,比我小一屆同學叫王素雲,見面以後,我倆特別親切,説不完的話,抱在一起高興地蹦起來,我倆同時想到,是不是給同學召在一起,我們環境畢竟跟外界不一樣,我們是吃喝住都在一起,雖然不是一個父母生,但是我們有手足之情,我感覺他説這個挺有創意,我説好咱倆開始發起,咱們開始找人,我們開始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開始打電話,聯絡,知道的打電話,實在找不到,知道你工作單位,沒有聯絡方法,去廠子,到檔案室提這個人,給我找,你一切的方法把這個孩子找到,看能不能把同學都聯絡到,當時也都挺支持的,各個單位也都挺支持的,這麼千方百計蒐集,絞盡腦汁,當時蒐集100多人。
當時一跟老師一説,老師也特別支持,也想見我們,畢竟跟我們生活在一起,特別想見我們,也特別高興。當時我上火車站去接,當時第一齣站口是我們老校長,老校長一齣站,我們站在跟前誰也沒説話,當時一一把我們名字全都叫出來了,當時我們就想到,我們老父親,和我們老校長付出這多麼大心血在我們身上,這麼多孩子,他能一一叫上來,太不容易了,當時我的眼淚真是,我當時就哭,當時就落下眼淚了,當時控制不了情緒,抱著老校長就是哭。
【旁白】這是離開石家莊育紅學校之後的首次大聚會,同學和老師之間都是十多年沒有見面了,他們在一起有説不完的話題
【旁白畫面:二十週年聚會的照片】
好多好多,童年的記憶,好的壞的全都説出來了,交談的相當的,都是忘了,中午在一起聚的,在一起吃的飯時間,不想去吃飯了,都想在紀念碑廣場呢,説啊拉啊,下著小雨,當時下小雨,沒有一個説打著雨傘的,沒有一個説打著傘,穿著雨衣的,都在雨裏澆著,那種場面真是特別讓人激動。
【字幕:董玉國書記在聚會上講話
畫面董玉國書紀和孩子們的合影、講話的照片】
老校長好像就説都長大了,過的都挺好,我很高興,這回去還是這麼説,你們都長大了,你們過得有挺好,我太高興了,不管你們走到哪,你們長多大,你們永遠是我的孩子。
【王建偉段落】
主持人: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在今年的5月12日,19名石家莊育紅學校當年的孩子,重返石家莊,看望他們的老師。經過尋訪,我們找到了這次活動的組織者王建偉,他經營著一家裝修公司,剛在裝修工地忙完,他就帶我們來到了家裏。當他得知我們手中有當年拍攝的石家莊育紅學校的影片,就迫不及待地和妻子一起看了起來。
【王健偉和妻子看片子的段落】
王: 28年了,當年28年,看你28年以前的事情的時候,你的事情我現在特別激動,確實是這樣,挺感慨的,
記者:我了解到你們當年的同學回到唐山以後彼此幫助特別多,而且你在這中間也做了很多工作。
王:我們這些孩子跟,這些同學們,明顯也知道,跟其他同學是不一樣的,你説是同病相憐也好,這個詞什麼什麼,在一起生活幾年,吃喝住,那不是自己親兄弟一樣嘛, 我們所謂幫助同學,不僅在物質上,大部分我們還是靠精神上這種幫助,當然我們物質也幫助了,幫助畢竟還是有限的,我們同學有這樣的,在單位開工資也開300塊錢,後半月都沒生活費了,有的同學上了班,上的好吧,可是單位,效益特別差,甚至下崗,最起碼,這時候不説別的,你下崗可以,但是有病了怎麼辦,你得治吧,同學病都不治,他怕花錢,治了病以後,借了多少債,借了債怎麼辦,這樣情況怎麼辦?這時候靠我們同學了,我組織這些,有能力的稍微好一點,同學,收入比較高一些的捐款。
【旁白:2006年5月12日,在離開學校二十多年之後,王健偉和其他育紅學校的同學一共十九人回到石家莊,看望當年的老師,採訪中,王健偉給我談起發起這次聚會的原因】【旁白畫面:聚會的照片】
王:這不是我一個同學,王健偉一個人的想法,還有回來的所有的同學,基本上,都考慮想回學校看看老師,為什麼孩子有這種想法,最小的現在也有30了,也大了,也懂事了,也知道想看看自己的老師,就像看自己父母的感覺,油然而生,孩子畢竟成熟了,小孩不知道,現在長大了。所以我一聽説很多學生想回去,我就有這個念頭,我要帶一群,這些孩子同學們,回石家莊,不回去,這個心願恐怕一輩子也了不了。我説不管怎麼著,不能提前告訴老師,老師會準備的,又買雞又買鴨,又招待的,咱們是看老師的,千萬別給老師添麻煩,
【此處插入火車鐵軌和車窗外的鏡頭,王健偉的聲音稍後進入】
火車一到保定,就不坐著了,就開始,還不到,還不到,就念叨這個事情,然後一到石家莊,火車一下來,到石家莊,孩子們都不動了,不走了,開始回憶當時,送我們來,送我們去,這20多年的火車站,見證我們同學那個場面,還沒變,石家莊火車站還那樣,20多年還那樣,格局沒變,只不過是翻了翻新。【此處接石家莊火車站的幾個鏡頭,節奏稍微緩一下】
進石家莊以後,孩子們喊什麼,回家了,一草一木,包括石家莊每一個角落都感覺特別親切。聽到石家莊説的話,口音,都感覺自己家人説話似的, 20年前老師都這個口音。【此處加上石家莊的街景,稍後再進下一段到董書紀家裏】
先上董書記家,董書記一看是我們來了,當時一愣,但是我的模樣他記得不清楚了,當時我跟他説了一句話,想起來了,因為在學校他總説我這句話,我學了一個當時,王健偉你幹什麼啊。哦,王健偉,嘩嘩的,19個孩子,那屋堆滿了,哭啊,抱著董書記,這個場面,老頭控制不住了,哭開了,都長大了,這麼多孩子,我都想看你們,就念叨開了,説啊説啊。
【旁白:這十九個當年育紅學校的孩子和董書紀一起,再次來到位於石家莊橋東區長征街71號的學校的舊址,一起重溫那過去的歲月。旁白畫面:出租車上拍攝的車窗外的鏡頭,學校大門的空鏡】
30年以後的學校我們終於看到了,去到那,我看三層樓改成四層樓,但是樓還在,雖然有一部分改造,但是總體學校還在,那時候我們去的時候什麼都特別熟,一草一木,當時我們種的樹,我們當時種的樹,現在成才了,兩人開始抱不住的梧桐樹,我們自己種的,…兩邊成蔭樹,長的非常漂亮,這個拆除了,黨育苗、黨育新住的房子還有,我們住的宿舍還有,20多年這個往事,一下子就在腦海。【此處接學校的空鏡,把情緒再強化一下】
到學校以後同學們開始打電話,半個小時之內,來了12個老師,一説孩子們回來了,放下孫子,當爺爺奶奶,放下孫子不管了,非得來看孩子們,都要學校集合了,一會兒一個老師,一會兒一個老師。見面以後,就擁抱,老淚縱橫,大老爺們,都是我這個年齡的,孩子們,老師開始哭,那種場面。抱著哭,老師太想你們這孩子們,你們看老師,怎麼怎麼著,不管你外邊生活好與不好,混這有沒有出息,沒出息你都是我們的孩子,是父母的話,不是老師的話了。我説同學們老師們都靜一下,我帶同學講個話,我説這次來來幹什麼了,目的是什麼呢?一個主要是讓老師們,這些孩子給你們帶來祝福,希望老師你們長壽,身體要健康,二,代表我們600多個孩子來看看你們,也不可能全來,我是我們代表過來看看你們,你們好好健康長壽,我們可能有回家的時間,有可以回家的機遇,你説我們回去看誰,老師要不在,你比如身體有病或者不在,我們看誰,我們回家的感覺沒有了。跟老師表達這一個心情,請老師放心,不要在掛念,掛念我們,太迫切,太深刻了,我們已經長大了,最小的孩子都有兒子了,都結婚了,放心好了,不要牽掛了。 [此段中加入了三十週年聚會的照片]
【照片:董老再次上課的照片,字幕:董老給當年的孩子們講課】
我們重新講課的時候,我們董書記,董書記給我們開課的話,全校課的時候,開始上課了,開學典禮,在課堂上開始講,當年的話,他一句話沒忘,全給我們講了,三結合,他講話。 結合唐山地震孤兒的特性,結合我們本地的實際情況,再結合唐山市這個財政的,三結合我覺得特別清楚,把這個孩子怎麼教育他們,把孩子培養成社會主義有用人才,那時候講的話都出來了,包括我們付老師,現在白髮蒼蒼,當年第一次講的課叫搖搖欲墜。那時候孩子們不懂事,地震搖搖欲墜,他不清楚什麼意思,孩子們開始説,老師什麼叫搖搖欲墜,講搖搖欲墜,那天老師全講了,講了以後,那場合太激動 ,王麗華唱了一首歌,那歌叫校歌,她&&,老師們都記得唱的校歌,開始唱啊唱,當時又回去了。
【結尾】
主持人:如今,石家莊育紅學校已成為歷史。從它成立的1976年算起,三十年的光陰過去了。三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對於一個人來説,卻足以磨滅很多記憶。但對於石家莊育紅學校的師生來説,歲月永遠抹不掉他們對那段生活的記憶,更抹不掉他們之間真摯的感情,原因簡單而深刻──因為愛是刻骨銘心的,永遠不會被忘記。感謝收看本期《重訪》,再見。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