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重訪》──好大一個家(上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5日 20:40 來源:CCTV.com

  【本集節目預告】1979年1月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了一部影片《啊!我的親人》,拍攝的是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生活。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其中的孩子全部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兒,從1976年8月成立到1984年6月停辦,先後共有600多名孩子在這裡生活。那麼,這所學校是怎樣成立的?孩子們是怎樣來到石家莊的?學校裏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敬請收看本期《重訪》《好大一個家》的第一集。

  【切入】


  主持人:1976年9月7日晚,從遭受地震劇創的唐山緩緩駛出一列火車,車上坐著一百四十八名在唐山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他們最小的只有幾個月,最大的也不過十六歲。夜越來越深,在單調的車輪聲中,很多孩子睡著了,但經常有人驚醒,低聲哭泣著,因為即使是在夢中,他們也忘不了7月28日發生的那次可怕的、奪走了他們父母的地震。【35秒】

  播放唐山大地震的畫面【《一瞬與十年》中的片段】

  主持人:在這場空前的災難中,統計到的失去父母的16歲以下的孤兒共有4204名。當時河北省委決定在石家莊和邢臺建立兩所育紅學校,把這些孤兒中的一部分送到那裏,以更好地撫育他們。前面提到的列車上的148名孤兒,就是第一批去往石家莊育紅學校的孩子。那麼,當時的育紅學校是怎樣的情形?經過查找,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片庫中,我們找到了一部出品于1979年1月的紀錄片《啊!我的親人》,它反映的是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生活。。。。。。【44秒】


  【播放《啊!我的親人》中的片段】

  主持人:這部長度為20分鐘的影片,記錄了孩子們在石家莊育紅學校裏生活和學習的場景。那麼,這所學校是怎樣建立的?它背後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片子中的那些孩子們現在在哪?為了尋找答案,2006年5月26日,我們的記者踏上了尋訪的路程。。。。。【22秒】

  【二】石家莊檔案館的紀實段落。

  (旁白)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石家莊育紅學校已經停辦,但在石家莊市檔案館中保存著學校的檔案資料,於是我們的記者趕到了石家莊市檔案館。【此段可以再壓縮】

  記者:您好,我是中央電視臺重訪欄目的記者,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節目,據我了解我們檔案館有當年學校的一些檔案,

  有

  給您,我找到了。

  這麼些

  這是1976年到1984年的

  每一年都有

  對,哪一年都有

  先看1976年的

  這個是1976年的

  這是最早建校的時候

  這是最早建校的一些文件

  那最早這批檔案是怎麼到我們檔案館的 您知道嗎

  這是育紅學校在結束的時候,他們把所有的檔案移交到我們檔案館了

  謝謝您 我先自己翻閱一下

  您自己慢慢看

  (旁白)這些檔案讓我們對石家莊育紅學校有了初步的了解:從1976年9到1984年6月,石家莊育紅學校共辦了八年,有六百多名唐山地震孤兒在這裡生活過。這是一所寄宿學校,設有託兒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孩子們的一切費用全部由國家供給。但是,當年的老師們在哪,當年的孩子又在什麼地方,這批檔案沒能提供這方面的線索。【CB2/2410 第七首】

  【三】原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的紀實段落

  (旁白)於是我們把目光集中在影片《啊!我的親人》中出現的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身上,經過尋訪,我們和董老取得了聯絡,我們的記者馬上趕往他的家中。。。。。。【畫面:《啊!我的親人》中董玉國的鏡頭】

  董老先生 您好

  我是重訪欄目的記者

  您好 歡迎

  為石家莊育紅學校的事兒來麻煩您

  董老這是什麼照片

  這是育紅學校剛成立的時候

  就是1977年地震的第二年

  這三個是黨氏三姐妹

  這是劉文濤 在唐山鋼鐵公司

  這個是呂小強在唐山呂家坨礦

  您今年有

  八十一歲了

  當時是五十一歲

  董老 我跟您諮詢個事兒

  當時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到我們學校拍過一個片子您還有印象嗎

  有 那個印象很深的

  今天我把這個片子給您帶過來了

  為什麼 因為我想讓您幫我認一認片子裏的人

  我好再去採訪他們

  行嗎

  這是黨育苗

  這個是黨育新

  這是黨育紅

  這個老師是喂她們奶的那個

  這是劉俊琴 這是劉曙光

  這是朱曉紅?姐兒仨兒

  這是過八月節的時候

  【我在董老家中的紀實段落:和董老看片子】

  您看這些照片還經常想他們

  對 想的時候就看看

  董老您跟當年學校的老師和孩子還有聯絡嗎

  有

  您能告訴我一些聯絡方式嗎

  聯絡方式就是電話

  (旁白)二十多年過去了,但在看片子的時候,八十一歲的董老仍能叫出片中一些老師和孩子的名字,可見他對育紅學校那段生活記憶得非常深刻。董老還拿出他珍藏多年的照片,給我們講述那些照片所紀錄的往事。從董老的目光裏,我們深切感受到他對當年那些孩子的感情。【畫面:董老給我看照片】

  (旁白) 通過董老提供的電話,我們聯絡到了更多育紅學校的師生,我們的尋訪得以進一步深入下去。。。。。。

  【四】重訪校園的紀實段落.


  【旁白】從1984年6月石家莊育紅學校停辦至今,二十二年過去了,當年的石家莊育紅學校是什麼樣子?為了尋找答案,我們的記者聯絡到石家莊育紅學校當年的老師王章明先生,一起來到位於石家莊市橋東區長征街71號的學校舊址,如今這裡已是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和河北省幼兒教師培訓中心。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還能看到當年育紅學校的樣子嗎?

  【大門處加字幕:石家莊育紅學校原址】【CB2/281 第5、6首】

  【畫面:石家莊全景,我在出租車上,車窗外街景】

  王老 這樹都是當年的

  這樹是當年的

  你像那楊樹是我們種的

  當年你們種的

  這一晃三十年過去了

  都長這麼高了

  那是我們栽的 這梧桐樹都是當年的

  剛建校的時候你們和孩子們一起種的

  剛建校的時候

  這還什麼都不是

  王老 這應該是當年的建築

  對 當年的建築

  地震以後 孩子們來了以後開始挖土動工

  這地基打得特別牢

  防八級地震 這轉圈打得都是圈梁

  相當堅固

  它是三層

  後來又加了一層

  這塊兒是幼兒園 幼兒們呆的宿舍

  那這個房子呢

  這個房子是女生宿舍

  它原來這有個小院

  當時是石家莊第二幼兒園的地方

  唐山來的孤兒中的幼兒們都在這兒

  這當時都是教室

  都是教室來著

  最早的時候

  這前面的這個雨搭

  雨搭也是原來的

  這都是原來的

  【畫面:我和王章明老師重回學校的紀實段落。 此段紀實段落的長度為2分多鐘】

  (旁白) 光陰荏苒,當年的育紅學校已成為歷史,如今的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裏,生活的是一些聾啞孩子。看著當年育紅學校的孩子們種的樹,已長得高大挺拔,我們深切地體味到時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滄桑,這一切也更加激起我們尋訪當年那段歷史的熱情。。。。。

  【旁白畫面:學校當年的建築、校門和樹的鏡頭】

  【五】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籌建

  主持人:

  1976年8月24日晚,石家莊市委會議室燈火通明,市委所有常委全部到齊,還有民政部門和教育部門的領導。大家正在討論接收唐山地震孤兒的事宜,會上決定馬上籌建一所專門的育紅學校,並把校址定在位於市中心橋東區長征街上的石家莊市工人政治學校,學校于9月7日開學。校址雖然選好了,但時任石家莊市民政局副局長的姬劍坡,作為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心裏仍很焦急,因為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

  【原石家莊市民政局副局長姬劍坡】這人員怎麼來,首先得選這個頭這個頭選誰,當時考慮最好是一個唐山人,唐山人他畢竟他説話他能很快融洽到一塊,當時這個選的董玉國,董玉國呢當時在唐山地震,他的家人可能也傷了兩個,當時董玉國在的單位是石家莊市第二中學,第二中學那是重點中學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教育局28號通知,讓我交代工作,叫石家莊接收一批孤兒,

  【原石家莊市民政局副局長姬劍坡】把這個領導選好了以後,下邊的一班子人從幼兒園,幼兒園,保育員,什麼生活老師,中學教員,甚至高中教員,當時沒考慮高中,主要考慮初中小學。説調這些人怎麼調,後來找當時人事局,人事局那個局長叫徐平,女的,管幹部的局長叫李路,跟他們説,行,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就調集了263個人。

  [旁白:在緊急調集人員的同時,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各方面也在抓緊進行物質上的準備。]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市委要求孩子們來了以後,比在自己家裏還要方便,臉盆、梳子、油、這個床舖、被褥,這都得來了以後全是新的,那幾天還下雨。

  【原石家莊市民政局副局長姬劍坡】事先老定不下來唐山究竟來多少人,原來説400後來説200究竟多少,也不知道,趕頭來這才定了,這做被子就發動什麼,就發動這個街道,發動那是叫 建南辦事處 ,幾十個居委會,橋東區幾十個居委會,給做這個被子,他們都是義務的。不管跟哪兒説,都非常痛快。

  【六】唐山方面的孤兒工作【此段落4分鐘左右】

  【旁白】在石家莊育紅學校緊張籌備之前,唐山方面早就開始了震後孤兒的相關工作。地震後的第三天,正忙於救災工作的唐山市知識青年下鄉辦公室副主任王慶珍被市委領導叫住,命令她負責震後孤兒的工作。王慶珍馬上召集自己部門的同志,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們首先對地震孤兒的數量進行摸底。。。。。。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主任副王慶珍】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開始先給區裏佈置任務,讓區裏組織一部分力量摸,各區摸各區的,另外我們也下去摸,這力量不就大了,這樣一摸,摸來摸去,咱們只能説沒爹媽,其他人還有,摸沒爹媽的將近3000人吧,都這麼大量。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工作人員杜淑哲】當時市領導有一個通知,他要求凡是全國各地給唐山的食物和衣物,孤兒們需要的,首先給孤兒們,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副主任王慶珍】孩子比較分散,有的是鄰里互助,有的是親友領回,領回家去了,有的是解放軍管起來了,有的是街道集體管理,總之這個孩子地震以後,還倒沒有流離失所的,有所安排,這個是我一邊摸著比較滿意的一件事情,在解放軍呆的地方特別多,因為解放軍這兒,第一個吃方便,第二都給他們穿上,那黑夜也冷,都給他們穿上軍隊的大褂子,都穿上了,解放軍是點兒都有,是有解放軍居住的地方都有這個孩子,咱們一摸,這摸著都很放心,都有人管。

  【旁白】但由於地震之後,唐山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生活非常艱苦,余震不斷,且有疫病流行的危險,唐山附近的陡河水庫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因此唐山市委把相關情況向河北省委彙報之後,為了這些孤兒們的生活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河北省委決定馬上把他們轉送出去。

  【旁白鏡頭:唐山地震後用水車運水的鏡頭、防疫隊在噴藥、飛機灑藥的鏡頭】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副主任王慶珍】三千孩子沒有都送走,有爺爺奶奶的我絕對不送,爺爺奶奶比爹媽還嬌,這都是自己定的,有爺爺奶奶我不送,有大哥哥大姐姐的我不送,有大哥哥大姐姐照顧不一樣嗎,是吧,這個都不送,這樣篩來篩去的話,我覺得一共送出去不到一千人。

  【七】唐山孤兒來石家莊

  【旁白】1976年9月7日下午,在仍有很多廢墟的唐山火車站,一百四十八名孤兒和護送他們的工作人員聚集在這裡,他們情緒低沉,神情疲憊。這些孤兒即將離開唐山,趕往石家莊,趕往石家莊育紅學校。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工作人員杜淑哲】當時的火車站已經不像個火車站樣,也沒有候車室,我們是直接從馬路上進到站臺的,當時的這些孩子們,讓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們,背著的,抱著的,領著的,當時我在那兒,覺得心裏也很不是滋味,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副主任王慶珍】因為咱們這第一站都是天津,咱們沒到站的時候,天津什麼都準備好了,知道我們車上什麼都沒有,它都準備好了,什麼是碗,到天津有了,一人一個大茶缸子,白茶缸子,刀、鏟、勺,要不你説有罐頭沒法開,沒法吃呀,天津都給預備好了,等到天津車站,天津領導上車來跟我握握手,説看看還有啥困難,我説我已經很滿意了,我説事先也沒通知你們,完了你們預備這麼週到,真是咱們社會主義國家就如此。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工作人員杜淑哲】在車廂裏邊,也時不時能聽到有的孩子的哭鬧聲,特別是大一點的孩子,他已經懂事了,他還沒有從失去父母的痛苦之中擺脫出來,所以在一路上這些孩子很少説話,看著火車離開唐山,離自己的家鄉越來越遠,有的孩子還總是在低頭抹著眼淚。

  【八】孩子們剛到石家莊的情景。

  主持人:1976年9月8日下午,在石家莊火車站的站臺上,聚集著很多人,人群中有石家莊市的領導和石家莊育紅學校的教職工們。人們神情焦急,不時向北面張望,他們在等待一列從唐山開來的火車,車上有他們要迎接的148名唐山地震孤兒。在這群人中,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的情緒非常低沉。。。。。。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 是秦皇島到石家莊的車,晚上到8點以前接,在接以前開的動員會。不要引起孩子們痛苦的回憶,見了孩子們要熱情,要關懷,要體貼,但是不要哭,趕到到那兒以後,一見有六個月左右的小孩,叫黨育新、黨育紅,老師不敢看孩子,扭著臉抱著哭。

  記者:當時您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董玉國:難受多了,我家也在豐南區,唐山,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辦公室工作人員劉俊琴】那天來了以後,他們剛一到校的時候,對這個學校陌生的環境就疑惑,你看他那個眼神就看出來,這環境到底是個什麼環境,這老師們是個什麼樣的老師,他們那眼睛就環顧四週,就審視,看這個家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家。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工作人員杜淑哲】不過育紅學校的校長,董玉國特別體諒孩子們的心情,石家莊的領導想的也非常週全,董校長他的原籍是唐山人,他操著一口標準的唐山話,給孩子們説話,給孩子們説,你們不要怕,你們到家了,他身邊有一個小男孩,大概有三歲多,看到這以後,看著董校長,愣了一會兒,他突然開口説,爸爸。

  【原唐山市知識青年辦公室副主任王慶珍】到育紅院我這一看,人家這準備工作可不尋常,你知道這個新娘子結婚這套傢具吧,什麼都是新的,被子褥子,枕頭,什麼茶缸子,臉盆子,一套新,都跟新房子一樣,人家那個石家莊人也講究,買東西的人也會買,一點不土,特別洋,都特別漂亮弄的這屋,什麼都預備齊了,什麼都預備好了,到那一看就給我這麼一個感覺,我覺得真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你看這兒多好

  (旁白)1976年9月8日,正是中秋節,學校給孩子們發了月餅和水果。夜深了,儘管很多孩子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思念自己的家鄉,但在老師的照料和撫慰下,躺在舒適的床舖上,地震後一直沒有很好休息過的孩子們很快進入了鄉。。。。。。。

  【字幕】1976年9月28日 第二批孤兒181人到校

  1976年9月29日 第三批孤兒153人到校

  他們最小的六個月

  最大的十六歲【馬思聰的《思鄉曲》】

  【九】孩子們剛到石家莊育紅學校之後的不適應。

  主持人:1976年的中秋夜,董玉國書記和很多老師都沒有回家,他們一直忙著各項接待工作。在他們心中,不僅沒有絲毫過節的喜悅,反而充滿了傷心和焦慮。傷心的是這些孩子們的境遇,而焦慮的則是這些可憐的孩子,被無情的地震奪去了父母,面對這巨大的創傷和變故,他們幼小的心靈能承受嗎?他們能適應這裡的新生活嗎?【21秒】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辦公室工作人員劉俊琴】那孩子們剛一開始來的時候,晚上睡覺不敢睡覺,一打雷下雨就以為是地震,就集體跑出來了,整個宿捨得孩子就往外跑,老師們就安慰他們,董玉國書記他呢離家不太遠,就隔著個衚同兒,他家就在衚同東邊住,他就不回去,長年累月就在學校裏面住,守著這些孩子們。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有一次真發生地震了,夜裏頭,那是6.9級,唐山余震,咱們這兒燈泡都動了,孩子們發現,發現以後從樓上往下跑,我在南邊辦公,我就趕緊往北跑,他們往下跑,我往上跑,我説走吧走吧,我一去以後他們就有了主心骨了,我一上去他們也就都上去了,我先安排那大的,小的比較好哄,小的老師們就紛紛做工作。我在上頭給他們講,講了以後,他們説你別走了,你跟我們在這兒睡吧,那些大女孩子們,最大的16歲,小的6個月左右,給我個枕頭,給我個被子,給我騰出個鋪,我就在那兒躺下,我哪睡著了啊,那時候剛開始,挺亂,學校,這麼多孩子,結果,她一看我睡著了,其實我沒睡著,他們都一個一個都睡著了。

  【旁白:此時的孩子們不僅對地震有著深深的恐懼,還非常想念親人,想念家鄉唐山。】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老師張增林】主要是想家,哭,大一點的孩子們,在一起嘮叨,想他們底下的日子怎麼過,這些人比較懂事,再小一點的,在初中這個階段,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有的就往回跑,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老師劉俊琴】老師們怕他們往出跑,就對孩子們看得比較嚴,管得比較嚴格。每一個生活老師負責幾個孩子,到時候別出事,到時候你得盯著他,結果那天發現一個孩子走了。沒有了,就是到哪去了,跑了,他們順著那個鐵路,他們知道唐山在北面,就是順著鐵路往北走,一直走,走到正定北邊,張湃老師他去把他給追回來了,找回來以後呢,過了沒一個禮拜,情況就特別好,就不想著回去了。

  【十】如何讓孩子們適應新生活。

  【旁白】隨著交往的逐漸加深,對於孩子們的遭遇和苦痛,老師們有了更深的體會,這讓他們更加同情和疼愛這些孩子。老師們決心要像父母一樣照顧他們,用真摯的愛心和努力的工作,撫平孩子們心靈上的創傷,讓他們儘快擺脫痛苦和恐懼。由於在地震之後,孩子們經歷了一段非常艱苦的生活,因此儘管當時的糧食實行的是定量供應,但石家莊市委決定,無論如何,也要盡一切可能安排好孩子們的伙食。【旁白畫面:《啊!我的親人》中生活老師、洗衣服、給孩子看病的鏡頭】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學生魯雅軒】到育紅學校之後生活很好,那時候是七十年代有粗糧細糧的配製,我們吃的全是細糧,沒有粗糧,而且就是剛開始來之後,有生活老師還有教學老師。生活老師基本上我們一個班有兩個生活老師,男生有兩個生活,我們當時有兩個是一個男的一個女。當時是兩個生活老師,兩個生活老師有管晚上的有管白天的。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老師張湃】分給我的學生,最小的是一個姓孫的,最大也不過六歲。吃也得管他睡也得管他,所以我晚上不回去,二十四小時成天就在那盯著。一個一個被子都擠滿了,我在哪睡呀,我就跟那個孩子睡在一起。 有一個晚上睡著了,我就覺得這個地方挺濕的,這旁邊挺濕的,原來他尿床了,我就搬過來跟他換了換地方。人家跟他父母你也得管呢,你不能讓孩子睡在尿的地方,睡在濕的地方,大人不管,是不是啊,人家沒父母了,孩子夠可憐,所以我就跟他換地方,我就睡在那個地方了。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書記董玉國】我平時跟他們在一起玩,打撲克了,下象棋了,下軍棋了,跟孩子們在一起玩。跟孩子們感情相當融洽。

  記者:當時他們管您叫?

  董玉國:小的叫爺爺,大的叫書記。

  記者:等於您是親人一樣。

  董玉國:對,就是親人。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教導處老師付振中】為了加強跟孩子們的感情,當時我們比方洗澡,我們跟孩子們一塊洗,不分什麼老師哪一天洗,孩子們哪一天洗。有時候我們在池塘裏邊打打鬧鬧,跟孩子們打打鬧鬧,你弄水潑一下他,他弄水潑,有時候把孩子抱起來扔到水裏頭,增加師生感情。逐漸逐漸叫他們知道,這就是家庭。當時覺得孩子們都挺好的,反應的也挺好,效果也挺好。

  【旁白】真正的愛是最溫暖的,這種溫暖讓孩子們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覺,看著孩子們臉上逐漸有了笑容,董玉國書記和老師們也舒了一口氣。但是,他們也馬上意識到,僅僅是生活上的關心還不夠,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前途,還必須抓好他們的學習,但學校的教室比較緊張,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石家莊市委決定馬上給學校建一所教學大樓。

  董:建教學大樓是在市委直接領導下建的,提出要求這個大樓要找先進的建築隊,要求抗八級地震,質量,速度要快,一天三班倒,歇人不歇馬,3300平方一個教學大樓用了33天就建成了。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學生王建偉】我記得教學樓開始可以使用的時候,當地政府石家莊政府給我們剪綵,一進教室以後,一人一個小方桌,乾乾淨淨的,可以把書包放底下,然後底下一小把椅子,一人一個桌,一人一個桌,然後上邊把書包給你擺好了,那時候我上初二,初二需要的學習用品,教科書,等等一系列都為你想好了,簡單一隻橡皮都給你準備在那兒,而且主要還是老師非常有愛心,他把你當什麼了,這是個特殊的群體,跟那普通的小學生不一樣,所以老師帶著一種,這種愛心和對孩子這種,那時候叫同情心也好,反正孩子們不容易,就跟他父母似的,疼這些孩子們。他是這種心情。

  【原石家莊育紅學校老師王章明】有時候下課以後,有的孩子功課比較差,於是下了學以後,不回家,給學生補課,在補完課以後,時間已經到八九點鐘,等到回到家,也都是很晚很晚的了。經常這樣給他們補課 。

  (旁白)此時的文化課老師和生活老師一樣,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孩子們身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用最短的時間把孩子們因地震落下的功課補上來。由於他們的辛勤工作,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孩子們的功課就趕了上來,教學完全走上了正軌。

  【主持人】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半年時間過去了,在老師的精心撫育下,孩子們已經把育紅學校當做自己的家,把老師們當做自己的親人,在學校裏快樂地生活著,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育紅學校裏又發生了哪些故事?請下周同一時間繼續收看《重訪-好大一個家》第二集。

責編:李菁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