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虹:固守文明
——試論《百家講壇》的生存價值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3日 20:02)
電視節目是要有精神的,就像人要有精神和靈魂一樣。有了精神,人才有了高貴和平庸之分,有了精神,電視節目才有了你自己獨特的聲音,才有了時空不可逾越的惟一。
電視節目的被記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節目自身的精神和文化含量。我們記住了《焦點訪談》,印記在我們腦海中的是實事求是、針砭時弊的精神,同樣我們記住了《生活空間》,印記在我們腦海中的是講述老百姓自己故事的平民視角,我們記住了《新聞調查》,印記在我們腦海中的是挖掘新聞背後真相的記者的求真態度。而隨著2001年7月9日,一個以彰顯“科學品質、教育品格、文化品位”的科教頻道的誕生,經過三年多的時間運作,人們腦海中又有一些新的電視欄目被記憶,成了電視史上的惟一。《百家講壇》以一種“打造電視精品欄目、守望文明精神家園”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受眾所接受,2004年《百家講壇》在cctv—10第三季度頻道的收視排名為第二。這個成績讓我們發出對這個社會和這個時代更深的思考,也引起我們對這個欄目生存價值的探討。今天的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在一種被快餐文化把持的社會中,深沉而厚重的文化還有沒有它生存的土壤?這個時代人的價值觀念是否在迷失?《百家講壇》的出現會為這個時代帶來什麼?
一 關注、建構百姓的精神家園
學術講座可以説古已有之,中國古代就有鴻儒于書院之中講經傳道的傳統。最為活躍的時期大概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際,一些進步人士搖旗吶喊宣傳民主思想,這是人們最熟悉不過的圖像。而通過電視手段播出講座,傳播學術,則是近幾年才有的事情,《百家講壇》無疑坐上了中國電視講座的頭把交椅。
與傳統的講座不同的是,除去電視手法之外,可能就大的區別就在於受眾面的擴大和影響力的深遠。正是這獨一無二的優勢才有了關注和建構百姓精神家園的可能,《百家講壇》無疑擔負了這一崇高而神聖的使命。
當今時代是一個浮躁的時代,社會的變遷,流行的變換,摩肩接踵的人群,過不了多久,人們會發現,一個在前一時期肯定的東西,正在被人們用驚人的速度遺忘或者推翻,浮躁成了當今人們的一種心靈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我們很難分清誰是對的,誰是錯的。當今時代又是一個喧囂的時代,一個人幾天不看報紙、不看電視,就會有被摔到時代邊緣的危險。又有人説這是一個追星的時代,如今年輕人心中的偶像不再是為社會提供重要價值的生産偶像,諸如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等,而是尊崇這個時代的消費偶像,像電影明星、歌星、主持人。於是一些人在這個多元的時代中迷失了自己,找不著北,離奇古怪的“新聞”成了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表演。
給大眾一個生活的指引,給社會提供一種精神的慰寄,《百家講壇》在這個時代中,扮演了一個最好的角色。
在物欲橫流中,人容易失去自我,我們見慣了太多的這樣的事例。
《百家講壇》是一面鏡子,它用歷史的教訓去照射你心靈的陰暗,拉住你即將滑下的雙腳。它會告訴你:一個人無論獲得多少功名利祿,也會轉瞬即逝,在空間上只能偏于一隅。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
法國思想家曾經説過,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人的生命固然脆弱,就像蘆葦一樣,但人卻有一個可以思想的靈魂,這才是人的不同凡響之處。我們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但我們可以改變人們的觀念,更何況媒體有正確引導受眾的責任。《百家講壇》作為一檔具有強烈人文意識的節目,其傳播本質也是服務人,關注人,因此《百家講壇》無形之中以一種新的形式在構建這個時代無形的精神城墻,誇大一點説,是這個民族的一道脊梁和防火墻。
二 以新銳的思想引導文化潮流
《百家講壇》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師資”力量最雄厚的開放大學,匯集了全國“最尖端”的知識分子,它為中國學術界營造了一個進步的、自由的、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很多新銳的思想通過受眾最多的電視傳媒被播發出去。因此《百家講壇》天然地就具有了一種重要的責任和使命,這是一種拋卻媒體自身職責的使命,那就是積極正確地引導這個時代的文化潮流,因為電視比平面、網絡、廣播更有優勢,電視的受眾遠遠大於其他三大媒體。
2003年5月,在曹雪芹逝世240年之際,《百家講壇》連續用5個月時間,每週一期地推出大型系列節目《新解<紅樓夢>》,由曹雪芹其人到《紅樓夢》其書,詳細講述《紅樓夢》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目前紅學研究進展的情況。這一系列節目的播出體現了《百家講壇》的這個使命。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大名著已經陸續改變成電視劇,《紅樓夢》的播出,使得曹雪芹這一偉大的著作家喻戶曉,人們只知道這是一個描寫寶黛愛情悲劇的小説,對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了解得很少。電視劇的播放只是起到了紅學知識的普及作用。時至今日,二十多年的時間,《紅樓夢》的研究怎麼樣了?一些新的紅學研究思想是什麼?媒體有責任關注這個我們不該忽視的經典。《百家講壇》為受眾提供了這一學術的進展狀況,以《曹雪芹其人》、《<紅樓夢>是怎樣寫成的》等等為課題詳細剖析這部著作點點滴滴。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提出《紅樓夢》是“文 史 哲”的大綜合,這個新穎的紅學闡釋成了這一系列節目的亮點。改變了過去人們對《紅樓夢》愛情論的狹隘理解。這一系列節目的播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以至在當年掀起了一股紅學熱潮,隨後,《藝術人生》欄目舉起了電視劇《紅樓夢》劇組二十年再聚首的大旗,各地電視臺又一次把觀眾已經久違的電視劇《紅樓夢》再次送出,紅學界也掀起了有關紅學的爭論。這些熱浪不但為《百家講壇》贏得了聲譽,還喚起了一批觀眾熱愛國學的熱情,直到今天這股熱潮仍然不減,有關《紅樓夢》的書籍暢銷無阻。這組節目的成功,不僅在於它轉變了人們對《紅樓夢》狹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認識和對當今文壇萎靡的一種反思,曹雪芹何以一部《紅樓夢》而流芳百世,讓人津津樂道?
《百家講壇》最終也起到了以新銳的思想引導文化潮流的作用。
三 培養中國的卡爾 薩根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科普工作者兼科學家卡爾 薩根先生,這是一位被幾億人所熟知的人物,不僅是因為他的科學貢獻,更多是因為他身上具有別的科學家不具備的素質,那就是他能將複雜的、抽象的科學理論,用一種通俗的、人們易於接受的方式向大眾展示出來,並且自導自演拍攝一些讓觀眾看得懂的難以解釋清楚的科學宣傳片。卡爾 薩根並沒有因為這些通俗的、大眾的演講和宣傳而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也沒有因此而影響科學研究,相反,他被美國民眾視為科學界的明星,成為大眾心中的科學家偶像,他當年穿著高領毛衣的裝扮,在美國風行一時,成為當年最時尚的流行。像卡爾 薩根這樣的人,國內的學者中實在是太少太少。中國不缺少知識,缺少的是會傳授知識的人才,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必須有這樣大雅化俗的人,才能延續文化的精髓。《百家講壇》在傳播思想、建構精神家園之外,還有一種為社會發現和培養薩根式學者的使命。
學校講課與電視演講固然是不同的,但其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傳授知識。有了這個共同的理念,對講課主體的要求也就有了自然的一致性,那麼我們可以先拋開這個觀點不談。我們説誰是中國的卡爾 薩根?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能擔此稱謂。
周先生用六十多年的精力研究《紅樓夢》,是紅學界的泰斗,他把《紅樓夢》看做一把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鑰匙,其紅學造詣之深,遠非人們想像。可是在周先生的講座中,觀眾理解了周先生要表達的《紅樓夢》的深刻,周先生做到了大雅化俗的境界。那麼現在我們回到上述所談論的學校教育與電視演講主體一致性的要求上,《百家講壇》為學校教育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樣板,我們該怎樣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的不是知識,而是化雅為俗的“方法”,《百家講壇》的出現無疑會讓一些與此有相同工作性質的人調整一下思維,讓這個社會多一些卡爾 薩根式的人才出現。
四 創造被銘記的平臺
知識分子是當今社會最有思想的一群人,他們通過不同的途徑發出自己的聲音,引導這個社會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媒體是這些知識分子發表觀點的最重要的載體,《百家講壇》又是載體中專門為此開設的載體,透過這個載體,他們的思想能被最大限度的傳播,傳承文明的電視理念也最大限度的實現。
如果説中國的知識分子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的特點,有拒絕介入電視的特點,我們説這已經成了昨天的歷史。今天的知識分子已經積極地介入電視,以求通過媒體實現知識分子和媒體對社會的雙重使命。記得一位作家曾説過,生活經歷的反差引起的震動掀起了他靈魂深處的激情,使他不能自己,他要傾訴、他要表達,他想把生活中的痛苦、憂傷、歡樂告訴更多的人,不願意把自己的這種人生經歷,默默無聞地隨著肉體的衰亡而消失。這不能不説是當今知識分子共同的新聲,儘管他們表達的途徑有很多種,但至少説明他們有了一種較之過去更為積極的態度。《百家講壇》是他們實現表達的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欄目與嘉賓各自實現著自身對社會的責任,這是一種最巧妙不過的結合。
有一個統計數據表明,在一個社會中,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是由只佔社會份額百分之幾的人所引決定的,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是知識分子,是這個社會的精英人士,他們左右著這個時代的價值取向。既然如此,我們何不給他們提供一個發言的平臺,只要這個發言是有利於這個社會的,我們就應該讓那些精英人士最大限度地介入生活,介入社會的各個角落,以他們的號召力去拓展人們精神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進而達到提升本民族的素質的願望,使我們能夠借助他們的聲音來維護我們民族的尊嚴和真誠。19世紀初,當俄語被認為是一種沒有希望的語言的時候,俄國的上流社會使用法語。然而正當強大的西方文明向這個民族襲來的時候,以普希金為代表的俄羅斯作家用自己的語言開創了世界性的文學,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捍衛了俄羅斯語言、凈化了俄羅斯語言,所以,他們被人們所銘記。《百家講壇》的設立,就有一種被時代銘記的理想和豪氣,去為這個時代儘自己的一分力,那些精英是《百家講壇》這個平臺的舞者,二者的合力終究會為這個社會創作一種精神。
文章開頭處説過,電視節目也是要有精神的,這種精神是《百家講壇》特有的聲音。我們的一些行為之所以變得無聊、膚淺和蒼白,同我們缺少的高貴精神直接相關。不管到什麼時代,沒有精神內涵和人格力量做底蘊,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一個民族的尊嚴和自尊,是需要一代代人的維護和發展。
某種程度説,《百家講壇》生存價值也在於此。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