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節目成功反響熱烈 正説歷史探索今朝
——記跨年觀《清十二帝疑案》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8日 10:36)
296年的興衰榮辱,12代帝王的傳奇人生。今天當我們撥開歷史迷霧,走齣戲説誤區之後我們驀然發現,一個王朝有著它堅強的身軀,也有著它脆弱的脊梁。清朝,這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它籠罩著重重神秘迷紗的背後,所演繹的是輝煌與屈辱相伴,盛世與衰世相隨,真情與陰謀相交,反抗與壓迫相並的真實人間。當我們真正走進其中時,所感受到的真是太深太深。在一個高大帝王的心中,又有著多少辛酸與苦惱,在一個偉大王朝的背後,又埋藏著多少令人索思的玄機?
多少年來,有關清宮的小説論著及影視劇作品不下數百部,但完全遵照史實的卻難以尋覓。當然,我們不必對文藝作品苛刻要求,但是我們仍然希望解密歷史真面目,從過去走過的路中去開闢新的飛躍。
自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推出大型歷史系列節目《清十二帝疑案》之後,引起了廣大觀眾及各界人士的強烈反響,節目頗受好評。同時閻崇年老師以節目為基礎所著的《正説清朝十二帝》熱銷,是在令人受益匪淺。
《清十二帝疑案》之所以成功,我想是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來講,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民眾普遍對清宮之謎都報以著濃厚興趣,清宮謎案同其它專題相比一直是一個大眾話題。那麼這個原因很大一部分在於,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身影被沒有破壞地流傳至今,它原模原樣地留下了最後的紫禁城、圓明園供人瞻仰,因而也就使人們不禁地追溯起了這座城中昔日的華麗盛景,因為今天所留下的當年的一切,都曾見證者一個王朝的如日中天。人們愛她,恨她,憐她,惜她。沒有它,也許沒有我們的今天;沒有它,或許今天的我們會更好。沒有人能夠説出若歷史改變了的今天是個什麼樣,我們整個國家乃至世界必須接受歷史給予我們的今天,不可改變。為什麼?為什麼?究竟是什麼製造了歷史的今天,究竟當今的社會是怎樣演變而來的?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缺憾,我們令世人矚目的驕傲,我們刻骨銘心的傷痛,都是他們奠定的。每個人都想了解為什麼,每個人都想知道那個生活方式與今天相比可謂不可理喻的社會究竟有著什麼令人不可琢磨的奧秘?
第二,一個王朝近三百年的興衰榮辱,盪氣迴腸。當我們去揭開宮廷叢雜內幕的同時,從中是否啟示了些什麼。想想從戎馬一生,建立後金的努爾哈赤,到入主紫禁的順治帝,到開創盛世的康熙乾隆,到烽煙四起的道光咸豐,再到喪權辱國的光緒朝,最終到亡國滅帝的宣統朝,時光如夢,緣何巨變?
在此我想舉節目中講到過的一例:鴉片戰爭是歷史的必然,還是歷史的偶然?當時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處於先進地位,而清朝經濟落後,君主專制,吏治腐敗,軍備廢弛。我們講“落後就要挨打”,但落後一定就會挨打嗎?英軍未能攻破廣州、廈門,為什麼最終還能戰勝?歐亞交通艱難,英軍後方甚遠,而整個大清領土都是中國的後方,實力很有保障。而從史實來看,當時大清武器與英軍相比並非相差甚遠。只要全國人民同廣州軍民一樣,奮起抵抗,完全有可能擊退敵軍。其次,英軍僅有四千人,而大清一個擁有四萬萬人民的東方大國怎能不是對手?即便英軍登陸後亦可殲滅。然而,查辦林則徐,屈服要求和,《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發展只爭朝夕,傾刻間的一個行為便釀成永世不可悔改的屈辱歷史。世間從來不會給任何事物從來一次的機會,就是國家、皇帝也是一樣。我此刻腦海中浮現出了講到皇太極四面出擊所開拓出的疆域時的令人自豪:“清朝實際控制疆域東起鄂霍茨克海,西到青海,南臨長城,北跨外興安嶺,西北至貝加爾湖,東北到庫頁島,面積大約500萬平方公里,和明朝當時實際控制的面積大約相倣。這個意義很重大,後來清軍入關就沒有時間再往北用兵了,順治、康熙的雅克薩之戰都是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基礎上,我們今天東北的版圖基本上是皇太極、努爾哈赤時期奠定的。”我也清晰地記得閻崇年老師在講到圓明園被洗劫時眼中近乎要流出的淚花:“圓明園慘遭焚劫,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歷史的恥辱。這件事情永遠教育我們的後代,不能忘記這個恥辱,要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熱愛我們的歷史。現在圓明園還有一片遺址,國家圖書館文津街分館前面還有一對華表,中山公園還有一個蘭亭八柱,僅留下的這些遺跡永遠告訴我們的人民,我們的青年,要奮發圖強,使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任何侵略勢力都不敢欺負我們!”我雖特撰此文,但不可能講清楚清十二帝究竟留給了今天得我們什麼,我想即便是專家也不會闡釋出歷史的完完全全及其意義。“歷史是鏡子,歷史也是藝術。它可以借鑒,也可以欣賞。”閻崇年如是説。今天的社會只待我們用心領悟,然後去建設。
當然,《清十二帝疑案》受到關注的最重要的一點,還得説是節目策劃製作得十分完美。我跟姑姑打電話談起此節目時,她説講得就像説故事一樣。我父母在看節目時多次由衷地佩服閻老師講起來不看稿子,滔滔不絕,生動會色。看了《百家講壇》製片人聶叢叢為《正説清朝十二帝》作的序,其中所描述的與普通觀眾心中的閻老師出奇的相似,看來其實閻老師的確是一位令人敬佩而又可親的長者,歷史的來龍去脈全在心中,出口成章,但卻從不草草以付。從《序》中看得出,閻老師為將《清十二帝疑案》完美地獻給觀眾做了大量精心的工作。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研究滿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他倡議並創建第一個專業滿學研究機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北京滿學會和北京滿學研究基金會。其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余篇,曾到美國、日本、蒙古等國家和地區講學,多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得知閻老師今已年過七旬,不由更加景仰。願閻老師永葆學術青春!
正説、細説、通説、新説。《清十二帝疑案》的製作看得出是花費了很大心血,幕後的暫且不説,從我們普通觀眾的視角來看,該節目確實實屬精品。第一,畫面中能夠合理列出內容提綱,使觀眾思路清晰;第二,圖文影視資料適時展現,為講座增色;第三,旁白解説合理到位,能夠準確點題引領觀眾思路;第四,多背景音樂配合巧妙,隨內容使之真實、現場化,它為節目的成功立了重大一功;第五,播出週期適合觀眾接受,基本以每週一期便於品評感悟與學習;第六,總説分説答疑細緻,兩講再次重新錄製,看得出編導主講均精益求精;第七,特別作為央視2005元旦、春節特別節目,預計今後節日仍會推出,為觀眾再次奉獻。
記得第一次和姑姑一塊看《清十二帝疑案》那天還是夏天,講的是雍正繼位之謎,而我們那天通話時開始講“總説”,直至今日春節在即,我又和姑姑在一塊看節目。回首《清十二帝疑案》的播出全程,至今播出30余講,歷時10個月並跨越一年,同時作為節日奉獻,元旦春節央視一套特別推出。我想這樣的一個專題節目在中央電視臺都是少見的。我們完全可以説,《百家講壇》的“清十二帝疑案”專題節目是完全成功的!作為觀眾,我們真心希望《百家講壇》及央視所有節目能夠推出更多精品,真誠地為廣大觀眾奉上一道道精神大餐。
巍巍中華,漫漫長河,偉大英雄,輝同日月。他們叱吒風雲,揮鞭斷流,功勞政績,留傳萬世。解密歷史真相,評點歷史功過,我想為的是探索人類社會的興衰成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應當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怎樣發展、求索,不斷開明、進步。(網友:熱愛央視國際- 雨熱 2005.2.7 原創)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