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內容

好姐當家——張建好 (10月30日)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3日 10:41

  主持人:張越

  本期人物:張建好--廣州市天河區揚箕村村委書記;一個實在的又喜歡爭先的女人,精力充沛,膽大心細。

  節目概要:從七十年代至今,在每一次改革大潮到來的時候,張建好總是帶著她的村民走在了潮頭浪尖上。


  張越:觀眾朋友您好,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半邊天》節目,歡迎您收看我們的《2003飄柔女性記錄》節目展播,也歡迎您參加我們的您認為"活得最精彩的女人"的評選活動。今天我們繼續講廣東女人的故事,今天的主人公名叫張建好。不過在講張建好的故事之前,我想先要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背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農村經歷了一個從集體經濟向個體經濟過渡的過程。這個背景自不待言。那麼特殊的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比方説深圳、廣州、珠海的某些地方,二十多年前那兒是農村,或者是一片荒地,可是改革開放一開始,經濟迅猛發展一夜之間高樓林立,然後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多市中心繁華地帶,周圍一圈是高檔的商廈寫字樓,而中間包著的是村莊是田地,廣東人管這種現象叫"城中村"。我們以前只聽説過農村包圍城市,那是革命時期;到了建設時期,就變成了城市包圍農村了。那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張建好,她就是這樣一個廣州的"城中村"的黨委書記。;其實從集體經濟向個體經濟過渡的那個時期,她們村就已經悄悄地走在前面。後來在每一次的大的改革

  和抉擇當中,他們總是能走在前面,做出一個比較明智地選擇,而讓自己的村民過上有保障的好生活。所以他們那個小小的揚箕村,在全國非常出名。那張建好當年她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小姑娘,她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這麼一段重要歷史的當事人。

  (2003年9月19日,星期五,揚箕村村委會)

  張建好:大廠收爛紙的地方開始,就在那裏,宿舍那邊……是啊,宿捨得後邊啊……是啊,那兒只有三塊地在那裏啊,那個倉庫很大的……

  解説:張建好今年53歲。1976年,26歲的她開始當村的書記。歲數大的人,都知道自從村裏出了這麼個女書記後,就總有新鮮事。所謂的新鮮事,是他們總能跟著這個書記幹一些別的村想幹又不敢幹的事情。就因為這,揚箕村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不服她的。

  廣州市天河區揚箕村村民:我看到她是一個女孩子,看她成長,一天天好像那個空中爬鳥一樣在飛。爬得很厲害,很多男孩子比不上她。我自我感覺,我在這兒幾十年了,我跟她比基本都沒有辦法比。


  張建好的丈夫:她想得比我週全的,我是不夠膽的,我現在還是要在這個政策允許底下,有紅頭文件我可能會幹,沒有紅頭文件我大概就不幹了。

  解説:揚箕村,地處廣州市市區的東部邊緣,是全國有名的億元村。20多年前,這裡是一片農田,村民靠種蔬菜為生。張建好出生在村裏一個民辦老師的家庭,初中畢業後,她回家務農。那時候,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為她性格活潑開朗,做事認真負責,她被任命為村裏的治保主任。

  村民:這個工作是一般女孩子都不敢承擔那個責任,她要負責整個村的治安工作,而且那個時候是以鬥爭為綱,很危險的。

  廣州市天河區揚箕村村委書記:地主啊、反外右啊那些要管住他啊,所以就很辛苦覺得。偷渡的人比較多那時候,很多人生活不好就偷渡去香港,那抓回來又跟他做思想工作。有很多人偷東西,要抓住小孩子。

  解説:儘管張建好這個治保主任當得不太情願,但她還是從這份差事中學會了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接著,她當了4年的居委會主席和5年的村副書記。76年,村裏的老書記到任了,她把接力棒交給了張建好。當張建好接過村裏的公共財産:一張只有105塊錢的存摺時,張建好哭了起來。

  張建好:因為我是小孩子,那時候還是二十多歲,蹦蹦跳跳什麼都不懂。那如果是當副書記那很容易當,人家叫我去幹什麼我就去幹什麼。因為當書記你就要把村裏面那麼多大小事都要理,特別是村民的生活,那你要解決啊,你要帶領他們去致富,那我什麼都不懂怎麼去致富啊?我根本就是一頭煙,不知道是什麼怎麼去搞,我也不懂。

  解説:經過上級反復做工作和村民的鼓勵,張建好終於下定了決心,她在日記本上把自己的名字由健康的健改成了建設的建,意思是:一定要在她的努力下,把揚箕村建設好。


  張建好:我就是想一定要改變給村民,改變他們的生活,改變村裏的環境。村裏面的環境很差,路也很爛,都是泥巴。走起來那些小路都很爛,都是明渠又沒有暗渠。所以我就下決心,如果我當了書記以後,我就要把這個擔子接下來。而且要改變村民的生活,要發展經濟。

  解説:這一直在揚箕村生活的老人,説起20多年前的事情,仍然能記憶猶新。那時候,村裏剛從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鬥爭中解放出來,但生産還是採取的大鍋飯記工分的集體勞動形式。

  村民:我拼命幹也是四塊錢,你拼命幹就四塊錢。種田的時候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出工就一窩蜂,吃飯就打衝鋒。

  張建好:好像小刀豆、青豆很小的嘛,一天摘幾斤摘不完,晚上加班去摘也摘不完,明天還要加班,天天加班。

  解説:其實,很多人心裏都知道吃大鍋飯的弊病。而且就在65年以前,村裏就實行過聯産承包,但是由於後來被批判了,所以沒有人敢再往那方面想。

  村民:因為這個時候鬥爭是很尖銳的,農民的心裏邊有很多話不敢直接説出來。要是你説不對那可能是你,我們叫一個方言就是站炮臺,就是被鬥的意思。

  解説:張建好看到這樣的情況忍不住了,她在日記中寫到:這樣下去,只有死路一條!要想改善村民的生活,只有從根本上改變大鍋飯。她找到了區裏的書記,在書記的支持下,悄悄地搞起了承包。然而5個月後,還是讓上面給發現了。

  張建好:那當時來檢查生産的罵我了,你這麼小的小鬼就敢這麼大膽,抱著劉少奇的腳不放,你不怕拉去坐牢嗎?當時我就想哭了,因為我一心去把村裏面的經濟搞好,提高村民的生活,為什麼有人上級要對我這樣兇?而且他對我這樣不客氣地罵我,我就受不了這個氣,就想不幹了。後來大家説,我們區的區長、書記,區委書記説你不要怕,我支持你,你就搞起來,如果拉去坐牢就拉我去。

  解説:到底搞還是不搞,雖然有區長在上面頂著,但拿主義的,還是她。經過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思想鬥爭後,她決定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搞下去。

  張建好:村民選你出來你什麼都不幹,什麼都沒有發展,就是穩穩平平地穩穩地坐在那裏。你要幹什麼,你不能這樣的嘛做人,所以我就想反正去拼一拼。

  (半年以後,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全國都開始實行聯産承包。這時候,張建好成了全國學習的典範。)

  解説:在張建好的帶領下,揚箕村以農業為主,同時由於緊靠廣州,她帶領大家積極發展第三産業,建立了一些工廠、商店、加油站等集體企業。然而,漸漸地,她發現了這種集體所有制因為概念上的模糊而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村民的勞動積極性和生産分配方式。

  村民:村民創造的財富,那個産權,創造了那麼多的財富那到底歸誰?歸村民所有還是歸……又不是國家,不是國家企業,我們是集體企業,那到底歸街道還是歸政府?還是歸我們村民?


  原廣州市天河區區長:全民所有,全民沒有,你説多少人呢全民?集體所有,集體也沒有,集體哪有,多少人組成的集體?

  解説:所以,把股份分解到具體的人,大家才有責任的概念,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所有制。張建好萌生了這樣的想法。在當時,全國已經有些城市實行了工廠和企業的股份制,但在農村,還從來沒有先例,張建好決定先試一試。結果,她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試,引得中央派下了一個調查組。

  張建好:我很慌啊,那時候就怕,比第一次更怕,因為這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調查組他們有什麼意圖我也不知道,到底我們這樣搞錯不錯,還是對、還是錯,對我們自己有利,但是對國家有沒有利,對政策有沒有相反的我也不知道。

  原廣州市天河區區長:中央也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叫我們先做不講,先不講;另一種觀點就是説這個股份制是在我們中國來講、農村來講是行不通的,是絕對不能搞的,搞是犯錯誤的。

  解説:張建好實行的股份制分為固定資産股和集資股,固定資産股是按照農民在村裏參加勞動的年數來算,年數越多股數越多。外出勞動和外來媳婦沒有固定資産股,只能參與集資股。中央來的調查組在這裡呆了半個月,本來以為他們要瓜分集體財産的想法沒有得到證實。

  張建好:證明了我們這個班子的人都是一心為公,因為家屬都很多出去招工了,加上我的先生也是工人,不是去招工他是大學生;我們還有一個副書記,她的先生也是工人,是外邊的工廠的工人;那其他的村幹部,他們的老婆也是出去招工了。所以我們所有的村幹部,只有一個人在這裡工作,全部都是半工農。


  解説:所以,按照他們的原則,村委所有的人都不能參加固定資産股的分紅,股份制完全是為了村民。調查組向中央彙報了揚箕村的做法,一年後,全國的股份制也形式多樣地弄了起來,張建好又一次暗自竊喜了。

  

我要發言    我要投票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趙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