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綜藝頻道 > 相聲名家系列:李文華 > 相聲名家系列:李文華 > 正文

相聲情緣難斷 77歲李文華筆耕不綴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1日 10:35


  77歲的李文華還是與相聲情緣難斷,他坐在家裏的電視機前聽相聲,也用筆涂塗抹抹寫相聲,因喉癌而被切除的只是他的發音器官,但砸碎骨頭連著筋的是他自青年就開始的相聲之愛。

  一邁進勁松小區那只有兩居室的小單元,李文華老人那特有的笑容又綻放眼前,多麼熟悉,多麼親和。老人原本單薄的身子,經過病魔的折磨顯得更加消瘦了,只是面露的喜色和神情的祥悅一如往昔。

  “謝謝你還想著來看我。”———老人説話很吃力,但咬字還是力求清晰。

  “相聲觀眾和報紙的讀者都非常惦記您,很想知道您近來生活怎樣?一切可好?”

  “真是太感謝大家了。我因喉癌切除聲帶手術後,一轉眼18年過去,遵照醫生囑咐,學習用食管發聲,現在,我學説話已經學得很有成績了,只是您也許聽著費點兒勁兒。除了哮喘,我身體沒有什麼毛病。怕冷,怕著風,所以很少出門。”

  “那您在家裏做點兒什麼呢?有什麼消遣?”

  “沒辦法,誰讓我是相聲演員呢?還是愛看電視裏的相聲表演,有時也上網看網友們寫的笑話,那包袱抖得比相聲還響,把説相聲的都逗了。現在年輕人的思維活躍,表達見解也自由隨意,很懂幽默。我自己也寫點兒相聲段子,年歲大了,寫得慢,是有關睡覺做夢的科學知識的,也都是我從報紙上找到的素材。”

  李文華訂了《老年報》和《北京晚報》,戴上老花鏡讀報成了每日的“工作”之一。寫字檯上堆滿了書籍、字典、稿紙,書櫃裏有《中國曲藝史(北京卷)》、各種版本的唐詩宋詞、張恨水的小説,甚至還有張愛玲的作品。他正在創作的相聲名叫《做夢》,已經密密麻麻寫了十幾頁稿紙,字跡甚工整、清晰。

  説到寫相聲,老人還回憶起他年輕時的一段經歷:

  “解放前,我在北京的一家兵工廠當工人,業餘説相聲,也寫相聲。1952年春節前,我根據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寫了一個相聲《回頭是岸》,還發表在《新民報》的副刊上。可是,沒想到半個月後,就有人發表了批評文章,説我的相聲格調不高,有庸俗噱頭。我心裏挺彆扭,就去找連闊如,想讓他安慰我兩句。連闊如是大説書家,也是曲藝工會會長,我仰慕他就跟現在追星族追星一樣。可是連闊如先生心直口快:‘人家的意見提得對呀。文化藝術要推陳出新,你出新是出新了,可沒有推陳。工廠裏有生活,這是你的長處,但相聲不能光從逗樂出發,還要講究藝術效果。大眾文藝要普及,更需要提高。’從那以後,我常去文化宮(太廟)的工人業餘文藝創作組裏讀書學習,還在市文聯的曲藝組裏,向連闊如、曹寶祿、侯寶林、孫玉奎等老前輩多方請教。寫相聲不容易,我現在還是在練習,算是一種興趣吧。”

  從李文華25歲在北京一家報紙上發表相聲處女作到今天,整整半個世紀過去了。斗轉星移,世事變遷,沒有一點改變的,是他對相聲藝術的執著熱愛。真希望這位相聲老人的新作,能早日在報紙上發表,其實,寫相聲本身已經讓他感到充實和滿足了。彭俐文/圖

(編輯:淩微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