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談相聲系列之二:“南北笑壇——解讀相聲藝術的門類與流派”
相聲的門類
【網絡主持人:周晏汐】昨天,許多網友都是第一次聽説“北侯南張”這種説法。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南北笑壇——解讀相聲藝術的門類與流派”,現在請我們的線上嘉賓具體闡釋一下相聲藝術的門類,到底相聲有多少種門類。
【在線嘉賓:王大勝】相聲的門類很多,比如説相聲大師侯寶林,南京的張永熙都是以學唱見長,這種學唱類型的段子在相聲行話當中叫做柳活。貫口活大家可能很熟悉了,就是把整段的臺詞一口氣説下來,像地理圖、報菜名等等都是。相聲當中還有一種叫倒口活,指得是用地方方言來表演,比如説相聲找堂會就是很典型的一段。李金鬥的相聲武松打虎,傳統相聲當中的分河灣等等叫做腿子活,動作很多,有一些戲曲學唱。還有一種叫子母哏,就是你一句我一句,臺詞上捧逗之間基本上均衡。論捧逗,馮鞏、牛群説的一些段子都是屬於這種類型。另外,相聲又有單口、對口、群口之分,這是從演員的多少來論的。對口相聲當中有一種叫一頭沉,是指敘述性很強的段子,基本上都是由逗哏的來敘述故事,以情節取勝,這種一頭沉和子母哏就完全不一樣。另外,從內容上説,相聲又可以分成歌頌、諷刺、議論、娛樂等類型。所以,相聲的門類還是非常豐富的。
【在線嘉賓:李增瑞】關於“北侯南張”的説法由來已久,北侯指的就是侯寶林先生,南張是張永熙。侯寶林大師全國觀眾都很熟悉,張永熙先生是北京人,卻久居南京,被江南觀眾譽為南方的侯寶林,在五、六十年代是家喻戶曉的相聲名家,對相聲藝術在南方的傳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不少弟子活躍在南方的曲藝舞臺上。九十年代末,他與北京老相聲藝術家趙世忠先生合作,在天津錄製了不少傳統相聲節目,所以大家能夠在地方檯播出的傳統相聲節目中看到他們的身影。
【網絡主持人:周晏汐】舊時北京天橋有所謂“八大怪”,都是獨佔一絕的創造天才,相聲演員佔個“怪”字,必須有超凡的創造和革新精神。您覺得當今的相聲演員中,誰在這方面比較突出?
【在線嘉賓:王大勝】在天橋“八大怪”當中有一些是相聲演員,“八大怪”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人物,我記得朱少文就是“八大怪”之一,另外焦德海好像也是。“八大怪”的怪指的是他們身上都有絕技,朱少文是相聲的鼻祖之一,他擅長于白沙灑字,這種絕技目前只有個別相聲表演藝術家會,這次大賽評委之一張永熙就是這樣的一位。相聲演員的革新和創造是他們能夠在藝術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礎,侯寶林、馬三立、馬季、姜昆都在各自不同的時期不斷的創新,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取得藝術的輝煌。相反,守舊的演員常常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和進步,慢慢地被人們所淡忘。相聲藝術本身也是這樣,只有不斷的創新跟隨時代的步伐,貼近生活才能保持它的旺盛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