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綜藝資訊

穿越時空的聲音——童自榮做客《藝術人生》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1日 12:50


  這是前進的25年,這25年有塵埃乍起的瀟灑,也有坐看風雲的嫻靜。有人在這25年中意氣風發,有人在這25年中一時風華。而今回首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感慨。人生的起伏跌宕,社會的日新月異。記憶中的面孔,記憶中的聲音,記憶中的畫面,記憶中的名字。他們也許無法代替時代,但是他們是時代的旋律中的一個鮮活跳躍的音符。而我們以我們的方式——“四分之一世紀”的主題策劃來紀念這段歲月和這段記憶。

  主角是誰——童自榮?佐羅?電影?

  還記得那些曾經讓我們瘋狂不止的譯製片嗎?這是開放的最鮮明、最具像的符號和標誌。金髮、碧眼、華貴的服飾、浪漫的愛情、瘋狂的追捕等等,最初懵懂未覺的我們通過這些影片接觸了另一些地域的生存方式和另一類人群的故事。於是,如上的種種畫面成了我們所有的關於“外國”的記憶,而我們的偶像也在和平年代自然地從現實英雄轉移到了銀幕英雄,比如深深烙在了我們的記憶裏的“佐羅”——阿蘭•德隆。

  和阿蘭•德隆一樣歷久彌新的還有角色背後的聲音,因為給予我們震撼的不僅僅是佐羅英俊灑脫的形象,還有他激昂意氣的聲音。二位一體的藝術境界讓我們不能忘卻聲音的魅力。是否激揚悅耳的聲音一樣擁有王子般的外表和瀟灑英勇的氣質?於是,我們請來了這位有著王子般聲音的幕後英雄——童自榮。

  其實邀請童自榮,也是期待以其為符號來對那段瘋狂的電影歲月再回首。人都免不了身處一個時代和一些文化的錯綜複雜之中。於是對於人的記憶也難免打上了時代的印記。節目現場罕見的大銀幕和電影放映機給了我們這樣的感受。

  他的樣子

  節目始,朱軍登臺,一番寒暄,場面燈光暗了下來,清暗的煙霧般的光束中,電影放映機轉動,大家屏住呼吸,電影開場了,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叫《佐羅》的老電影。

  又見蒙面黑衣的佐羅,又聞矯健悅耳的聲音,畫面有些模糊,卻恰符合那份懷舊的心情。這樣的情懷中與老友見面必有一番難得的感動。

  的確是這樣,當白光收回,銀幕捲起,聚光燈又起的時候,童自榮從席間站起與觀眾點頭招呼。那一刻我們的神經尚未從久遠的故事中收回,感覺瞬間依舊停留在身穿斗篷,手拿佩劍的蒙面俠客的俠肝義膽中,面前的這位樸實儒雅的男人著實有些游離于這樣的感覺。但是,錯位稍縱即逝,現實的力量始終勝過過去。

  他的樣子是樸素的,粉色的西裝讓他顯得年輕,但是神情的肅穆和面對觀眾的稍顯拘禁又給人一些滄桑的感動。59歲的年齡包裹著的滄桑不能掩蓋的是他的面容的清朗依舊,猜測年輕時一定是一個英俊的小夥子。直覺告訴自己,其實無形中又在從他身上找尋佐羅甚或更多的有魅力的角色的影子。理智卻在爭辯,角色與聲音本就是二位一體,這樣的感覺也無可厚非。


  真假“佐羅”

  簡短的見面並沒有言語,關於這個神秘人物,似乎聲音以外的東西也極具魅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最具魅力的依舊是他的聲音。有人説,他的聲音是上海灘最為華美、最富磁性的聲音,私下以為這樣的聲音恰恰與上海的都市浮華的城市氣質契合的純然一體。他成了高貴、華麗的代名詞,引得了無數觀眾競追捧。

  20年過去了,是否聲音依舊,是否對其摯愛不改的音迷依舊能夠辨析出他的聲音,現場編導設計了“真假環節”,邀請幾位音色相近的朋友模倣,拋磚引玉,引出我們的真正主人公——王子般聲音。

  《佐羅》的無聲版開始播放,三位真假童自榮身處幕後,開始了真真假假的模倣。第一位聲音極像,華麗動情;第二位感情飽滿,情到極致有些相像,模倣的痕跡稍有暴露;第三位情感飽滿,華麗中可見清脆,聲音稍顯年輕。孰是孰非?觀眾多數擁舉第一位,華麗中見渾厚的音色似乎與這個年齡更相符。有些推説是第三位,年齡並不能遮蓋聲音的清脆,音域使然,不能與年齡勾連。的確,第三位才是真正的“佐羅”。童自榮鎮定有嘉的一句“我好像是最後一個”,讓我們如同會見俠客“佐羅”般驚喜。可以想象,接下來的整場談話讓我們沉浸于電影,一部由“佐羅”主演的真實電影。

  不能沒有你——把生命獻給藝術

  童自榮説,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幹了一件自己最想幹的工作,最有興趣幹的工作,並給大家帶來了快樂。即便是落入低谷,也得到了觀眾的牽掛和認可,這是最大的幸福。能夠做客《藝術人生》,在他看來是極大的褒獎,比金錢更珍貴難得。

  一千部作品

  30年過去了,回首身後的作品,一千部的數量足以使之驕傲,童自榮卻説“一千部只有幾十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不能不説有一種失落。”其實,能夠留下幾十部的經典在這個日見浮躁的文化風潮中已經是一種難得,只是作為一個藝術守望者,童自榮對自己太苛求。其實細細分析,這諸多的角色與本色似乎有更多的勾連和關係。

  《佐羅》是經典中的經典,成了童自榮的代表作,他把堅強與脆弱的性格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這似乎與他的正義的天性十分契合。

  《少林寺》,“盡形壽,不殺生,是沙彌戒,汝今能持否?”“能持。”一句承諾,兩個字,許下了終生的修煉,終生的堅持,在藝術的道路上註定一輩子的拼搏。

  《黑鬱金香》,哥哥成熟老練,弟弟脆弱虔誠,我們更愛弟弟,因為他的靦腆如童自榮本色一樣顯出優雅讓我們青睞。

  《鐵面人》,聲音告訴了我們高貴背後的善良和堅強。

  ……

  《水晶鞋與玫瑰花》,年華老去的王子依然是王子,能聽到他聲音的地方,都是他的王國。

  十二年圓夢

  能夠進入這座藝術的殿堂,童自榮説經過了十二年的憧憬和夢想。年輕時身處那樣一個動蕩的時代,夢想卻極度地超前和時尚。他喜歡西方名著,喜歡優雅華麗的教堂勝過寥落的寺廟,喜歡遠處的東西並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其實,這是經歷禁閉之後的人們的普遍嚮往。只是,童自榮真正地願意用十二年去等候實現夢想的一刻。

  1960年高中的時候,童自榮看了大量的翻譯片,配音演員的語言魅力極大地吸引了他,於是在心裏暗下決心,立志成為一名配音演員。性格的內向和行為的靦腆不容得童自榮將理想外露,只是默默地在心裏為自己加油。曾經給一個導演寫過類似于求職的信,陳述了自己的觀點,結果是石沉大海,沒有了音信。

  1973年,上海戲劇學院話劇表演係畢業,經歷了七年的等待,童自榮得以進入配音的殿堂——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童自榮説其實坐在《藝術人生》的現場有些許的不自然,因為藝術更為精緻的老前輩才有這樣的資格,比如邱岳峰、陳述一還有畢克。這些都曾經並且時至今日依舊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他們牽引著自己走入了這一行當,並教會自己在這條道路上繼續遠行,不斷求索。邱岳峰老師的《卓別林》膾炙人口,他教導自己的心中有戲,聲音在演戲的技巧值得自己一輩子去琢磨。陳述一老廠長重藝術更重人品,他給予自己這樣一個新手更多的展示和學習的機會。他們功力深厚卻極度謙虛,經常的奇思妙想、神來之筆讓人拍手叫絕。他們一起創造了80年代譯製電影的輝煌。

  變化在三十年

  1973年,童自榮進入了上海電影譯製片,這是12年的憧憬和夢想的一個圓滿結局,也是未來道路的一個新的起點。

  之後的5年是豐富、學習日子,跑龍套是每個新手必備的階段,能夠和大師一起思考和琢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1978年,當童自榮已經足夠成熟能夠擔當重任的時候,老廠長陳述一給了童自榮第一個主角的機會,也就是《未來世界》中的記者查克。得到第一個主角,自然是分外地激動,吃飯的時候想,走路的時候想,甚至睡覺的時候也在想。

  1983,進入上譯廠的整整十年,十年磨一劍,《佐羅》大獲成功。

  之後的《蒲田進行曲》,童自榮嘗試改變戲路,飾演反面角色,依舊反響熱烈。80年代,那是譯製片輝煌的年代,童自榮便身處這樣的時代中。

  進入九十年代,後現代主義的盛行,娛樂更傾向於多元化發展,新新人類似乎更傾向於多元化的聲音,厭煩了所謂的經典。同時,譯製片被盜版碟搶佔了市場,即便是真正走入影院的人也傾向於聽原版聲音加上中文字幕,似乎這樣的觀賞方式更加親切和時尚。此刻,童自榮面對的似乎是整個時代的挑戰。


  鐵面人——世多變,能持否

  角色與本色

  本色與角色差別有多大,是否本色也如同佐羅一樣灑脫奔放?童自榮説自己其實是一個性格極度內向靦腆的人,“角色和我的性格沒有像的,都不大像,我在塑造角色,跟我生活裏不一樣的。但是有時候我衝動起來也是拍案而起。真有一點俠義心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味道。”

  戲比天大

  配音事業在心底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童自榮説可能有80%,“我是事業高於一切的一個人。因為我是主張男子漢大丈夫那就得轟轟烈烈的幹一番事業,平平淡淡才是真需要從什麼角度去理解,如果大家都沒有什麼進取,都沒什麼追求,大家都甘於平淡的話,我想我們國家振興就比較困難了。”

  這樣一位不甘平淡的藝術工作者,身後是一千部左右的配音作品,三百部主要角色的真摯演繹。他説,“回頭看來,也許還是外國的俠客戲和王子戲比較適合我。”

  戲比天大,“我不是憑什麼小聰明的,要下工夫,認真工作塑造一個角色可能總是要花很多的精力。”童自榮説自己的人生原則大致如此,因而很多的人情世故都不情願地捨棄。父親彌留之際,僅僅是為了準時上下班,沒有守候在其身邊,老人沒有見到兒子失望地離去,沒有了再彌補的機會;兒女遠在國外求學,童自榮説但凡自己能夠靈活一些,多找些掙錢的機會,他們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吃苦艱辛;妻子至今陪伴自己居住在30平方米的淮海路的鬧中取靜的一處閣樓裏,過著清苦的日子。

  能持否

  這個社會愈加地複雜和錯綜,面對多變的世事人情,面對日見稀少的表演的機會,靦腆而內向的童自榮是否能夠堅持?他説,“能持,忍辱負重吧!” 《少林寺》中的小方丈克服了很多的心情障礙,説出了這個,因為他説出這個意味著他將永遠跟他最心愛的人就要分手了,不可能再在一起了,這對他來説是刻骨銘心的事情。近年來自己的角色日見稀少,有人甚至猜測去了國外或是與這個世界永遠地隔絕,童自榮説,其實自己一直在堅持,即便都是配角,即便是四年來一直賦閒等待角色,也要固守,因為這是自己一直的摯愛的事業和曾經的夢想,再大的誘惑都不可能動搖。

  面對整個譯製片的低谷狀態,童自榮説其實還是創作隊伍的水平的欠缺,“我相信大多數的,尤其配音愛好者,他們還是願意聽一聽我們配音的,關鍵在於配音的質量,要高一點,這個工作做的細膩一點,導演的要求嚴格一些,不要光考慮從經濟效益考慮,那麼你把時間擠掉了,講究速度這樣跟藝術是有矛盾的。”

  但是,這是一個市場經濟盛行的時代,經濟利益成了製作者不得不考慮的關鍵,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矛盾也同樣擺在了童自榮的面前,“真是很矛盾,一種情況要看原汁原味的,還有的觀眾反感於怎麼又是這兩個人,怎麼又是他呀。從前我們不會的,從前我都巴不得每部片子都是邱岳峰、畢克他們配。情況真的出現了很多情況,加上盜版衝擊著我們,真感到現在舉步維艱,越是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我就更懷念從前那個美好歲月。”面對矛盾,童自榮選擇的是懷念。

  嚮往崇高

  沒有了表演的機會,童自榮把這樣的表演慾望以及觀眾對於自己的喜愛全部熔鑄在了這個名為《嚮往崇高》的詩歌朗誦會上。兩年來,不善言談的童自榮奔波于朗誦會的各項準備事宜中,終於找到了贊助。只是,朗誦會沒有借助更多的媒介宣傳,只是小範圍的團聚與相守,就像朗誦會的節目預告單上寫的一樣,“沒有什麼奢望,只願在這個夜晚,我們一起度過。”在這個崇尚炒作的年代,註定這僅僅是大海一石,即便是濺起的浪花也微不足道。

  他説個性使然,不願意太張揚,也不願意去爭搶吵鬧一番,眾所週知的矛盾應該擺到桌面上來理論,家醜外揚多少讓人反感。只是,自己習慣了被動,到如今一切順其自然。也許只有像他這樣天性淡泊的人,才有資格做出不食人間煙火的姿態,輕談名利吧。

  未來世界——生活中讓自己做主角

  藝術,不能讓污漬沾染了純粹,童自榮這樣小心地呵護著自己的配音藝術。59歲了,歲月的流轉安排童自榮在這個落寞和孤獨的季節退出舞臺,對於觀眾是一種失落,對於童自榮我想應該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他應該安排好未來的生活。因為不必太多的牽掛容許他進行更多的人生角色嘗試,以改變現狀。如何構想,夫人説可以陪著一起逛逛商店和書店,兩個人一起,不至於走失。知情人才知道,童自榮沒有所謂現代化的設備手機、電腦之類,這是現有的條件不允許的,也是本能的一種拒絕。如何改變現狀,童自榮説並沒有具體的打算,只是等著一雙兒女回國享受天倫之樂。我們的編導精心為童自榮設想了這樣幾種角色。

  新聞播音員

  節目邀請央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康輝,一段配音雖然有模有樣,童自榮一下就認定是個外行。朱軍適時讓童自榮外行地來一段新聞播音,果然是佐羅的感覺,有些滑稽搞笑。

  兒童節目主持人

  劉純燕建議為什麼童老師不給孩子們講故事,那是童老師的強項,一段即興的故事《天鵝湖》,果然不同凡響。

  還有人支招,説童老師可以錄製幾個故事專輯,正是童老師的音迷做媽媽的時候,一定火爆。

  或許,在即將落幕,摒棄那些或英雄或浮華的角色之後,童自榮應該蓄勢待發的是如何飾演另一部“未來世界”中的角色,而這個主角不是別人,正是其自己。1980年,《佐羅》使童自榮大獲成功。我想,生活中這樣的成功應該也在不遠處,他是一個有心人,我們為他祝福。

  文:趙凡 周敏

(編輯:淩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