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20 16:58 |
|
“呼麥”,又名“浩林 潮爾”,是蒙古族復音唱法潮爾(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因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有關呼麥的産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説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動,見河汊分流,瀑布飛瀉,山鳴谷應,動人心魄,聲聞數十里,便加以模倣,遂産生了呼麥。新疆阿爾泰山區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麥流傳。呼麥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別豐富。大體説來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咏唱美麗的自然風光,諸如《阿爾泰山頌》、《額布河流水》之類;二是表現和模擬野生動物的可愛形象,如《布穀鳥》、《黑走熊》之類,保留着山林狩豬文化時期的音樂遺存;三是讚美駿馬和草原,如《四歲的海騮馬》等。從其音樂風格來説,呼麥以短調音樂為主,但也能演唱些簡短的長調歌曲,此類曲目並不多。從呼麥産生的傳説,以及曲目的題材內容來看,“喉音”這一演唱形式,當是蒙古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産物。 從發聲原理來看,呼麥應看作是人聲潮爾的特殊形態,是“浩林 潮爾”合唱藝術發展和昇華的必然結果。如前所述,古代蒙古人參加戰爭,作戰前均須高聲歌唱潮爾合唱,狩獵成功後也會盡情宣泄,狂熱歌舞。在排山倒海般的潮爾聲浪中,自然産生出飄渺的泛音效果。顯然,蒙古人試圖將潮爾合唱藝術的基本要素,巧妙地移植到一人身上。經過長期探索,終於創造出這一奇特的聲樂形式。呼麥的産生和發展,乃是蒙古音樂發展進步的産物,在聲學規律的認識和掌握方面出現了質的飛躍。探求聲音奧秘的道路上,蒙古人終於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相傳早在13世紀蒙古草原盛行英雄史詩説唱藝術時就已十分盛行了,而據音樂學家們考證,我國諸多古籍中(包括《詩經》)記載的北方草原民族的一種歌唱藝術--“嘯”,就是“浩林 潮爾”的原始形態。如此,其歷史至少可追溯到2300年以前。此推斷如成立,將從人類復音音樂文化發源地這一基本部分改寫《世界音樂史》。這並非玄説、臆斷,僅從“潮爾”的蒙語發音與西方復音音樂的合唱、和聲和弦諸多民族文字對比,即可窺見其內在聯絡。潮爾,蒙語準確發音為“chor”;而同其相關的歐洲諸國的和音、和弦、合唱、眾讚歌等術語分別是chorus(英)、chord(法)、chor(德),其詞根如此驚人的相同,絕非巧合。但迄今為止,中國音樂的歷史,卻從未記載有關中華民族自身的復音音樂起源。那麼,究竟復音音樂是由西方傳入中國,還是由中國阿爾泰地區(新疆)輻射到西方?事實是,“嘯”--潮爾(chor)已有2300多年曆史,而西方復音音樂最早産生於11O0年前的9世紀。合唱、眾讚歌的興盛則已到了14-17世紀。可見,一向被視為無復音音樂的東方--中國,實際來可能是西方歐洲復音音樂的母體和發源地。 正因如此,為當代蒙古民族繼承並傳播開來的“呼麥”藝術,不僅轟動國際樂壇也引起世界各國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文化藝術學等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和普遍關注,更為民族音樂學家、聲樂界專家學者高度重視。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音樂理論界泰斗呂驥先生指出:“蒙古族就有一種一個人同時唱兩個聲部的歌曲,外人是想象不出來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研究。”內蒙古音協名譽主席莫爾吉胡最近撰文雲:“浩林潮爾音樂是人類最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價值的音樂遺産,是活的音樂化石,是至今發掘發現的一切人種、民族的音樂遺産中最具有科學探索與認識價值的音樂遺産。”在繼承和發展“呼麥”(浩林潮爾))這一蒙古族精美絕倫的文化遺産方面,內蒙古草原遠遠落後於阿爾泰山麓等其他蒙古族地區,如蒙古國已早把“呼麥”藝術列為“國寶”;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則視“呼麥”為“民族魂”;兩國均已把“呼麥”藝術發掘、研究列入國家藝術重點學科,並引入蒙古族聲樂教學體系之中。我國中央音樂學院也把“呼麥”藝術列為國家藝術學科重點課題--《世界民族民間音樂》中的重要部分,並由原院黨委書記、世界民族音樂學專家陳自明教授親自&&主持研究。 “呼麥”在內蒙古草原已絕跡了100多年,在新疆阿爾泰地區蒙古民族中,也瀕臨失傳。所以,挽救和發掘併發展這一原本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産,是當務之急,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區,傳承和弘場這一古老神奇而技藝高超蒙古民族聲樂藝術,應是責無旁貸之事。 所幸,九十年代以來,內蒙古藝術界有志之士,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各種途徑學習“呼麥”藝術,並提高較快。其中,斯琴比力格、張昭翔、吉日木圖、寶力道、寶力達是佼佼者。他們從九十年代開始,活躍於國內外音樂舞臺上(先後出訪日本、澳大利亞),其中斯琴比力格曾被聘請到中央音樂講學並做示範表演,他們的錄音錄像,多次在國內外各種形式的學術研討會上播放。而早在80年代,我區有識學者莫爾吉胡、達 布賀朝魯就開始了關於“呼麥”的考察研究和介紹;內蒙古歌舞團、內蒙古廣播電視藝術團、蒙古族青年合唱團先後以不同聲樂形式(如民間藝術演唱無伴奏合唱)引向舞臺;200O年東方電影電視學院建立才真正把“呼麥”藝術引入民族藝術教學之中心。
|
|
責編:李穎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