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空資訊 > 文化點擊 > 影視 

紀錄孫中山(10月10日播出)
10.10 13:33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三十五週年,我臺為此製作了一部6集電視紀錄片《孫中山》,用平實而又詳盡的方式講述了孫中山的一生,從今天起將在一頻道陸續推出,我們現在先來看一看。
   
    總編導劉效禮:黨的十五大上,江澤民在正式報告中講,本世紀中國産生了三位偉人,其中除了毛澤東、鄧小平之外,第一個就是孫中山,所以拍完前面兩個偉人以後就決定將第三個偉人,用電視為他立傳,但是很困難。
   
    困難來自很多個方面。一個偉人,一個幾乎完全被驚天動地的革命生涯淹沒的人,一個在時間上離現在很遠,以至於很少有活著的人見過的人,大多數中國人對他的認識,最初還是來自教科書。因此,《孫中山》劇組所要做的首先就是一步步追尋孫中山的腳印。
   
    執行總編導李黎:我們到英國去,找到他蒙難的地方,而且加入了你們東方時空,或者説是比較流行的(手法)——真實再現的手法,局部拍攝,表現他被人綁架時候,我們就用鏡頭來旋轉。最後僕人去找他的救命恩人康得黎的時候,用了一個主觀鏡頭。
   
    紀錄片《孫中山》沒有只用史料來堆積,而是用現實的場景來模倣再現當年的情景,但更多的是用編導者的眼光,敘述孫中山在今天留下的可以觸摸到的痕跡。
   
    執行總編導李黎:跳出歷史去拍,回到歷史來編。我們用現實的一些東西,來反應那段歷史,但是我們在編輯的時候,又回到歷史的那種感覺去編。比如武昌起義這一段,我們與其再走進紅樓拍墻上那些發黃的照片,一遍一遍拍那些文物,倒不如看看紅樓外面的老百姓,對這個歷史怎樣理解。
   
    如果不是對那段歷史特別了解,這種誤解也許每一個參觀者都會犯。偉人身上的光環太多,所以發現那段歷史的細節就顯得最為重要。這種發現可以精確到某一天孫中山與某一人就某一話題進行討論的精確記錄。
   
    總編導劉效禮:用觀眾的話説,他本人就長個偉人樣,他本人幹的事就是驚天動地的事,老百姓説他把天捅了大窟窿,把皇帝拉下了馬。但是我想一個節目要想拍得大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從細節入手。
   
    將孫中山當年生活的細節用鏡頭語言再次追憶,並且坦然面對當代生活與孫中山種種或深或淺或多或少的聯絡,紀錄片《孫中山》並不是要為本世紀初的第一位偉人著書立説,進行學術上的研究,而是要説一種歷史,説這種歷史的主要人物如何深深地刻在今天中國人的生活上。
   
    執行總編導李黎:孫中山在去世的時候,葬事委員會要求有人給他寫墓誌銘,寫碑文,來歌頌他,來傳頌他,結果兩年之後誰也寫不出來,最後碑上沒有寫他的碑文,只寫了一個“葬總理孫先生於此,那麼同樣我們這個片子恐怕也是如此。
   
    《孫中山》劇組曾經完成過《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紀錄片,在紀錄片《孫中山》剛剛完成最後的製作後,他們又開始製作紀錄片《少年孫中山》。(編導曾海若)



責編:曉星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