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7 13:12 |
|
在上一期節目中,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依次介紹了在北京舉辦的“俄羅斯油畫藝術300年展”中,俄羅斯各個時期的主要油畫流派的特色和風格,由此了解俄羅斯繪畫的整體面貌。本期節目將向您具體介紹一些主要畫家的重要作品。如果説整個俄羅斯的油畫藝術是一座冰山,那麼這些作品還只是冰山的一角。但是已經能體現出300年來俄國繪畫的傳承與變遷,反映出俄羅斯畫家特有的深沉氣質。 從18世紀中葉開始發展的俄羅斯肖像畫在巡迴展覽畫派時期日趨成熟,在技巧上逐漸脫離英法等歐洲中心國家的影響,表露出獨有的魅力。這幅克拉姆斯科依的作品《婦女肖像》因其畫面具有的優雅與沉穩,被稱為葉卡捷琳堡博物館的“鎮館之作”。 栩栩如生的寫實主義風格也體現在巡迴展覽畫派的風景畫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韜:巡迴展覽畫派的風景畫有一批重要畫家,我覺得他們在世界美術史上將留下重要一筆。風景畫家全世界都可以接受,並且有自己的強烈特點。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奚靜之:從題材上説,就是鄉土之情。描寫俄國的鄉土,一草一木,一個教堂,一個白嘴鳥,都是帶着深厚的情感來表現的。所以人們能在看畫時感覺到這是我們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農村,自己的現實,這是很有特點的。 這兩幅畫是巡迴畫派著名風景畫家希施金的作品,希施金整個一生都在探索描繪樹木形象的方法,被稱為“森林歌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韜:在其他國家沒有俄羅斯這樣的森林,因為森林深邃繁茂,植被豐富,加上地面的不平整,含氧水分少,所以畫的技巧很難。希施金一生致力森林研究,把其深邃氣質表現得很貼切。 19世紀中葉正是俄國文學、音樂全面興盛之際,批判現實主義成為這一時期藝術作品的主流。巡迴展覽畫派的畫家們在作品中流露出對社會和民族的關注。蘊涵在作品中的文學的情節性成為巡迴展覽畫派的一個重要特色。 這幅《送葬》,是畫家彼羅夫1865年的作品。看到馬車上的婦女和兒童,棺材中人物的身份便不言而喻。在黃色天空反襯下的那個頭頸低垂的婦女背影已經成為俄羅斯人物畫中的經典。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葛鵬仁:俄羅斯畫家在外部事物的反映上,能緊緊抓住。繪畫語言在當時那個階段,技術技巧、表現淋漓盡致的能力已經成熟,在當時世界文化是有優勢的,但在藝術語言的突破與探索方面是欠缺的。 法國似乎總是走在繪畫語言探索的前沿,20世紀初活躍在俄國畫壇的先鋒派深受啟發,這一時期的肖像畫開始變形,注重色彩和光影的變化,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畫家們對表現對象的主觀感受。先鋒派的風景畫的特點尤其突出,比如畫家科羅溫的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葛鵬仁:科羅溫是介於巡迴畫派與藝術世界之間的一位轉折畫家。在當時繪畫中是色彩最好的。他的畫鏗鏘有聲,象交響樂一樣。色彩上以自己的主觀感覺與意識給人視覺上的衝撞力量。 形與色的變形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風格下得以另外的延續。以前蘇聯時期著名現代畫家梅爾尼科夫創作於50年代的作品《婦女肖像》為例,作者巧妙地運用色彩和光線的變化,創造出這個逆光下動人的女子形象。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韜:他的特點是把現實主義更往前推進了一步,並不滿足僅僅描繪自然形象。雖然用現實主義手法,但要把它誇張、變化、組合,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強的形式感。 或許這次展覽還不能令那些對俄羅斯藝術情有獨衷的觀眾們感到過癮,但是也畢竟欣賞到300年來俄羅斯繪畫的一些精華。他們一定期待着那些更多高水準的俄羅斯藝術品能在中國展出。
|
|
責編:曹勁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