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1 15:22 |
|
在書籍中給文字配的圖畫叫做插圖,“插圖”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照亮文字”。對於孩子們來説,由古怪的精靈和絢麗的色彩構成的兒童插圖,不僅照亮了一頁頁文字,更為孩子們掀開了幻想的扉頁。然而可惜的是,我國有1億多兒童,但為兒童創作插圖的專業畫家還不到50個。兒童插圖領域一直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邊緣地帶。不過近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的首屆少兒讀物插圖藝術展為孩子們點上了一盞心燈。 雖然兒童讀物插圖的創作一直處於邊緣地帶,不過首屆少兒讀物插圖展還是吸引了全國十九家出版社來共同舉辦這次展覽。從黑白版畫到工筆重彩,從傳統手繪到電腦製作,六百多件繪畫作品幾乎是建國五十年來陪伴過幾代孩子們成長的最優秀的插圖作品。 兒童藝委會主任楊永青:我們在展覽會上看到的都是非常好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同於一般的美術家畫的畫,都是小畫,但這些小畫的貢獻極大,它的市場也極大。因為我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孩子,這些畫能夠進入到千家萬戶,對每個孩子都會有影響的。 孩子:我覺得這次展覽畫的畫挺好的,書架裏沒有這些畫,我在畫畫的展覽裏就看到了,我非常喜歡這些畫。 插圖對於兒童讀物的重要性已經成為藝術家們的共識,這也是建國50多年來能夠首次舉辦這樣一個展覽的原因。 畫家魏曉明:我為兒社畫這套《安》是在我92年剛從歐洲回來到中央美院任教的時候畫的。我為什麼願意做這件事情呢,因為我既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普通人,也是孩子的父親。我就經常想起我小的時候是在什麼樣的環境里長大,書對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中國美術家協會委員吳冠英:理解兒童在不同年齡層次的接受能力、他們的興趣點、還有他們的審美的情趣非常重要。這是比較科學的切入兒童插圖這麼一個特殊領域或者説特殊讀者群所必需的一種素質。 雖然插圖只是起著輔助文字理解的作用,不過,給兒童讀物畫插圖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既要保證繪畫的藝術性,又要兼顧孩子們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兒童插圖創作對藝術家提出了專門的要求。 中國美術出版社副編審于大武:這部作品我是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手法和現代的意識結合起來,既有東方藝術的特點又有兒童繪畫的童趣。我們成人為孩子畫的這個過程當中很大一個難題就是説由於他的閱歷、知識面不同,給孩子看的時候要有一種溝通,這種溝通需要找到一個路子,而這個是我們在創作當中需要思索和研究的。 兒童插圖50年的歷程是一個插圖畫家們探索的過程。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創作觀念上,這次展覽讓我們品嘗了成長的喜悅,但其中也有苦澀。 兒童藝委會主任楊永青:在過去,我們的書挺軟的,挺黃的,印得模糊不清,看了以後心裏很難受。我希望我們國家的圖書將來拿到國外去的時候能夠站得住。現在,這些問題我們現在都解決了。擔心的問題還是一個人才的問題。現在我們在展覽會上看到的那麼多好的作品,但這些作者年齡都不小了,很多人在60歲上下,50多歲,3、5年之內這些畫家都要退休了,而我們現在需要量很大,但我們作者的隊伍發展很緩慢。 中國少兒出版社副編審周建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培養他也是要有實踐性的。所以我現在特別關注這個人才市場,這也是我們中國和國際上的差距所在。 有人説給孩子一屋子書,他就永遠不會貧窮;那麼如果給這每一本書都插上一幅畫,那他的想像力就永不枯竭。
|
|
責編:海萍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