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8 13:46 |
|
前不久,全國幾個城市舉行了一次主題為“當代繪畫新形象”的大型巡迴畫展,在二十多位中國重量級當代藝術家中,中年畫家許江的作品顯得格外耀眼。許江早期作品深受歐洲表現主義影響,近些年,他把目光轉向當代城市,在新展出的一系列有關城市的作品中,許江開始嘗試把原來屬於中國傳統繪畫的元素一點一點融入他的油畫。在這些作品面前,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城市,還有一個學者面對一種現代文明跨越時光的審視。 畫家許江:在這幅畫裏,我主要通過故宮冬雪的表現,來呈現故宮這樣一個帝國統治中心那樣一個既雄偉、又帶有一種深沉歷史感,又在冬季的白雪之下所呈現的那樣一種瑰麗的效果。 許江作品中的城市,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和游客眼中所見到的城市大不相同,在畫布上,它們呈現為文明的一種外殼,色彩下還蘊藏着一個藝術家對城市的追問,藝術家期望能夠把隱匿在城市深處的東西,開啟出來。而城市深處到底隱藏着什麼?城市有歷史,有建築,有人群,城市還有風格,而且城市在不停的變動。作為一個藝術家,他怎樣才能把握和表現城市所深深藏匿的東西呢? 許江:不知道是什麼,所以才追問。我們要把這個風景後面的那個深層的歷史性、歷史動機,那個本源的東西,他是什麼?我們是在追問,但是,他一直在逃遁,他一直在躲避,你好象要抓到他了,其實沒有,消失了,所以我每天是在拿着大刷子在追趕,更有時候覺得來不及了,潑上去灑上去追,但是,他還是逃掉了。所以,我畫這些畫都是用這麼寬的刷子在畫,每天都用了很多的油,有的時候是放在罐子裏頭潑灑上去,有的時候畫的不耐煩的時候是拿筆上去搓,後來整個人是個大花臉。 在每創作一幅作品前,許江往往會用在現實中並不能夠實現的眺望方式去觀察城市,這種俯瞰來源於中國古典繪畫的觀物方式。他認為,這種遠距離的視覺,能夠讓他更好的把握人類與城市之間的距離。在對城市的表現過程中,藝術家把個人思維與城市、與畫筆、與色彩、力量、體積融合到一起,讓這些因素共同達到了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的狀態,最終城市呈現在人的面前,而觀眾似乎也可以走到畫中去。 許江:我們了解一座山,不象西方畫家一樣,畫這座山是從這個地方畫它,今天畫不完明天還回到這個地方再畫它,中國不是,中國畫一座山在山底住兩天、山腰玩兩天,山頂再跑幾趟,回來以後他對整座山了然於心,一氣呵成,山已經活在他的心裏。 95年以前,許江的主要作品,把中國的象棋用西方裝置藝術的形式錶現出來,用來表現他對東西方文化的整體看法。但是在今天的油畫面前,這些棋子就顯得有些生硬了。 這一組作品,許江從眺望城市起步,把城市漸漸沉澱到內心,然後再讓它們突然地從內心迸發到畫布上。在這個過程中,古典和當代的藝術思想已經水乳交融,在這些油畫面前,我們也看不到東西方技法的強烈分野,而其中所蘊含的兩種不同文明對城市的觀照也是渾然一體的。這樣,透過許江的油畫,我們看到了城市的躁動和安靜、困頓和肅穆,還有一些屬於藝術家個人內心記憶中的風景。 專家范迪安:許江的畫是歷史感和現實性相結合的産物,所謂歷史感,就是他畫面中表現了他對人類歷史、對人類文化發展進程的這樣一種關注,他畫面上有許多形象的原形,比如説古老的都市、擴大的都市的身影,這些都體現了他面對歷史的沉思,他作品中的現實感是體現在他對歷史關注的方式上,他要不斷為歷史去追尋、去了解和追問。 許江:這個手是用硅膠做起來的,是我自己的手,用硅膠翻模做出來的,所以他是突起來的。 有些時候,畫面上的這些手還帶有許江早期作品的痕跡,但是這種痕跡也是一種風格的延續,它表明,歷史的主題,象一種烙印,深深的印在許江的作品中。無論是翻手還是覆手,都是一種矛盾的強烈存在,它牽引我們走向城市和歷史的深處。 專家殷雙喜:他通過這個手和棋子來表現,這個棋子就帶有一種軍事的、兵家的一種勝負、爭鬥,這個手會有一種看不見的歷史之手在掌握人的命運,也就是説,個人的努力和歷史的命運相互之間的錯綜關係難以把握,但是又不可預知。
|
|
責編:驚鴻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