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空資訊 > 文化點擊 > 美術 

小中見大話子愷(10月8日播出)
10.08 13:31

    豐子愷的名字是同中國漫畫緊緊聯絡在一起的。自從1925年"子愷漫畫"的名稱出現在上海的《文學週刊》上,"漫畫"這個稱謂才被大家廣泛認識。前不久在中國美協、浙江省文化廳和豐子愷子女、學生的協助下,中國美術館舉辦了"豐子愷漫畫藝術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早在六、七十年前,豐子愷的文人漫畫就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被當作火柴盒的包裝。而這次展覽中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就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幅漫畫。雖然畫中只用簡單幾筆勾勒出人去樓空的情景,然而,它卻將我們帶入了詩的仙境。甚至連圖中將新月畫成殘月這樣一個美麗的錯誤都被大家忽略了。
   
    著名漫畫家方成:他不象我們平常的漫畫有新聞性,他的畫是抒情性的。我看他的畫總感覺像是一首詩。
   
    中國新聞漫畫協會秘書長張耀寧:文人畫自古以來就有,但是他從畫面的構圖,特別是點題的題目表現出很多幽默機智的東西。
   
    除了這些描寫古詩句的漫畫,展覽中還有很多描寫兒童,描寫社會百態和祖國山河的漫畫。寥寥幾筆畫出了兒童的天真與可愛,畫出了舊社會百姓的窮苦生活,畫出了他對祖國河山的愛。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副主任繆印堂:他畫兒童是給大人看的,讓大人去愛孩子。這是他的最終目的。
   
    中國美協主席王復羊:他的東西是反映社會的,所以説他的作品有永恒的魅力。
   
    子愷畫論中有句名言:最喜小中能見大,常求弦外有餘音。小中見大指題材,弦外餘音指藝術表現。展覽中最使人深思的是這幅名為《生機》的漫畫,簡單的構圖,卻挖掘出豐富的生活哲理。
   
    中國新聞漫畫協會秘書長張耀寧:豐老的畫是模倣不來的,看似簡單的線條,有很深的技術功底,最主要的是,他的文化底蘊模倣不了。
   
    青年漫畫家謝峰:看他的畫有一種按摩的效果,寥寥幾筆可以感受到他當時特別安靜的心態。
   
    著名漫畫家方成:他還有一個特點,畫很多人都不畫臉部表情,讓你去琢磨。
   
    豐子愷先生在漫畫史上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受人敬仰的藝術家,生前和身後卻從未在北京舉辦過畫展,這確實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值得欣慰的是,這次畫展在漫畫界也掀起了不小的爭論。
   
    中國新聞漫畫協會秘書長張耀寧:解放這麼多年一直提倡戰鬥型、諷刺型漫畫,對豐老這種文人漫畫、抒情畫宣傳顯然不夠。很多人都第一次看。我們也是第一次看豐老的原作。
   
    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現在的漫畫有的人是不大動感情的,就説理,光説理就不能夠動人。豐老的畫動人是説情,以情來説服人。
   
    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副主任繆印堂:提高漫畫藝術,關鍵提高人的藝術素質。我們搞這個展覽的目的也是想談論這個問題——藝術多元化問題,漫畫多元化問題。
   
    中國美協主席王復羊:他的創作思想對我從事漫畫影響是很大的。
   
    據來自豐子愷家鄉的人介紹,目前在桐鄉有一所豐子愷漫畫學校,這所小學將成為未來漫畫家的搖籃。還有人統計,從98年開始,關於豐子愷先生的畫冊、文集已經出版了八、九種之多。這些現象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責編:驚鴻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