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空資訊 > 文化點擊 > 美術 

歐風漢骨 揚我國風(9月27日播出)
09.27 16:15

    王學仲是一位76歲的教授、詩人、書法家、國畫家,年輕時曾隨吳鏡汀學習山水畫,後來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受到徐悲鴻、李可染的指導。他的畫融匯了中西繪畫技法,表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8月21日到26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市文聯等單位主辦的王學仲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王學仲的畫展吸引了前來參加俄羅斯當代油畫展的俄羅斯美術協會主席和藝術家們。
   
    現場翻譯:這種展覽從來沒有在俄羅斯辦過,他們看了展覽之後,覺得特別好,一定希望你在俄羅斯能夠做展覽。
   
    王學仲的創作以“揚我國風、勵我民魂、求我時尚、寫我懷抱”為藝術追求,用他的山水畫咏嘆歷史興亡,表達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感悟,作品蘊含深邃的文化內涵,體現了文化的厚重感、歷史的滄桑感、詩人的滄涼感。俄羅斯美協主席德羅夫看了他的畫展後説,看他的畫展就像聽到了中國的國歌。
   
    畫家王學仲:中國人要想自強,不光要強其經濟,還要強其文化。我們要民族自強,我們要在吸取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我們也要張揚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劉曦林:他完全是在我們傳統自身的基礎上,用非常廣闊的胸懷了吸收了一些西洋藝術的成份,這西洋藝術成份裏,一方面是造型,另一方面就是色彩,我想他都把這些因素化合在中國的筆墨當中,魂還是漢魂,還是中華民族的魂。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劉曦林:它有時用潑墨,有時用肌理,有時用一些用古代畫的要求而言,可能感到過於生辣的一種語言來取得一種力度,有一種團塊感,而且有一種抽象意識。
   
    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劉曦林:你看他的山河裏面,有些是南方的小景,有些是北方的山水,是壯闊之美。王先生通過山河之筆、山河之形表達了他作為北方漢子的那種雄強的個性。那麼,這個個性裏面不是那種古代的或者從董其昌到“四王”山水那樣比較文雅的一個文脈了,他仍在繼承好的筆墨傳統,詩書畫結合的傳統,但是它更多的體現了我對自然山河的認識,通過自然山河接觸了我的一種雄強氣質。
   
    王學仲早期的作品風格清新,較多地展現了他對厚重綿長的山水畫傳統的感悟。1993年5月4日,它突發腦溢血,逃脫死亡後的王學仲對人生和繪畫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畫家王學仲:病以後,感到只有生命存在,它價值何在呢?你應該讓它昇華啊!你看我的人生觀,我不信佛,不信上帝,也沒有宗教意識,我的感情得有所寄託啊,我往哪寄託呢?
   
    半年後,王學仲重新拿起了畫筆,山水畫成為他寄託人生,凈化心靈的一片凈土,他的畫風也隨之一變。
   
    畫家王學仲:人生不要受世俗的感情干擾,拘泥于一點上就感到自己超然了,昇華了,大鵬扶搖直上,有那個感覺,就跟莊子寫的《逍遙遊》一樣,浮游在空間了,你看我畫的好多畫都是像在空間一樣俯瞰,俯瞰大自然,俯仰天地間,就感到自己超然了。
   
    在過去的很多年裏,王學仲的創作總是遵循著一定的政治理念和創作技法,自1993年大病之後,法則和技法似乎不再存在了。
    經過病,經過廣泛遊歷一些地方,在病中看了一些哲學書,畫畫以後,很自然的不守具體的理念及一些繪畫技法的法則。慢慢以後就像馬,本來有韁繩帶領著它走,這時候也不需要了,很自然的就流露出來,傾吐出來,觀眾問我用的什麼方法,我自己已經説不出來了。
   
    王學仲曾遊歷過中國許多名山大川,也曾到日本、歐洲考察,無論到哪,他總是帶著照相機、速寫本、筆記本、(儘管他病後手腳不很靈活)許多的照片、速寫、筆記就像為他增加了一雙看世界看人生的眼睛。



責編:李穎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