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空資訊 > 文化點擊 > 美術 

稚拙方寸寓精神
09.26 14:02

    法國著名畫家馬蒂斯曾經説:最大的簡練來自東方。中國的剪紙正是這樣一種簡練而生動的藝術形式。最近,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辦的民間工藝作品展中展示的和林地方剪紙,是一支尤其簡約的中國剪紙流派。它的一大特點是,從民間藝人到專業畫家都參與到剪紙的創作中來。
   
    段建珺(中國剪紙學會理事):“和林剪紙有着比較悠久的歷史,是比較豐厚的歷史積澱的一種産物,黃河的農耕文化和草原牧區的游牧民族圖案文化的一種結合,吸取了裏面很多審美要求。”
   
    和林剪紙多以陰刻為主,常以月牙紋、鋸齒紋為表達語言。若追溯根源,我們依稀辨別出北魏陶罐的鋸齒紋、匈奴飾牌的鏤空、漢墓壁畫的祥瑞,乃至更為原始的陰山岩畫諸多古風遺韻。
   
    然而,對那些忘情於剪紙的鄉間農民來説,歷史的印記已無從知覺,它如基因般傳承於祖輩創造的血液中,在剪刀下無聲地流淌。採其大要,傳其精神的一貫風格,造就了和林剪紙簡約、粗獷之美。
   
    周鼎(畫家):“咱們的剪紙比較洗練、乾淨,不象山西陜西這些題材,比較細膩,咱們的剪紙比較粗獷、大概。根據地域特點體現氣勢。雖然是小的方寸,能體現大的氣勢。”
   
    沒有了刻意地模倣和陳陳相因,民間剪紙家們便多了一分隨心所欲。一位擅長剪紙的農村婦女説:“只要覺得好看,我喜歡怎麼剪就怎麼剪。”許多作品充滿童趣,絕少雕琢,於無意間傳達出精緻的審美志趣,連當代藝術家也艷羨不已。
   
    這是民間老藝人張花女創作的小猴摘桃。畫面中,桃樹的枝條隨意地穿插,形成多條動感強烈的線。作為主題佔據一定面積的猴子,在線周圍生動地排列着,無序但卻和諧。一隻只桃子是點的代表,給畫面以恰當的點綴和修飾。四邊形心不在焉似的缺失了一角,更加強了整幅作品跳動的節奏。
   
    阿木爾巴圖(藝評家):“十個猴十種動態,沒有重復,難度很大。從構圖上看,完全採用民間的平面構圖,不是近大遠小的焦點透視,傳統的味道很濃,疏密關係安排得當,黑白效果較好。
   
    段建珺:“作者用高超剪紙特殊的語言,把一個平面的藝術多層次豐富地表現出來,是非常難得的。而且剪紙具有漢朝畫像特殊的藝術效果。”
   
    這幅作品中作者很有心計地從樸素的生活中截取了這個富有戲劇化的場面。
   
    段建珺:“畫面的衝突在哪呢?這個小鳥在籠子裏想出來,被它這種鳴叫所吸引,人物也被這個大的鳥雀所驚動,而産生的剎那間的藝術吸引。使觀眾産生一種聯想,籠子裏的鳥想飛出去,而這個飛過來的鳥和它産生一種衝突,畫面上的三者缺一不可,三個藝術語言都相互代表一個寓意。如果去掉其中的一個物體,畫面的寓意可能就殘缺一部分,不完美。”
   
    和林剪紙的魅力還在於,民間藝人充沛的創作熱情啟發和鼓舞了那些專業的畫家們。而他們的加入,又為和林剪紙平添了一分書卷氣。
   
    阿木爾巴圖:“襯紙的講究,色彩的層次感,都按照繪畫的藝術,文人畫的特點進行處理,人物造型,鏤空效果完全按照剪紙特點,以民間為基礎,在民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段建珺:“我表現這幅套馬圖的初衷,就是把民間的傳統技巧能有機地和現代審美結合在一起,整幅畫面強調它靜中有動。”“構圖追求飽滿、整體。在整體的需求和規範下,又強調馬的造型變化,畫面的馬造型肥壯,身上鋸齒紋的表現。而前面的馬,儘量減少身上刻印的標誌和修飾,顯得比較厚重,使重心向前傾斜,畫面産生平衡。”
   
    今天,和林剪紙一面承襲傳統,是見證古代文化觀念與審美思維的活化石,一面又啟迪現代,成為當世藝術家汲取靈感的不老泉。
   
    無疑,和林剪紙讓我們看到了民間美術不容忽視的藝術價值,相信還有很多這樣的藝術等待我們去重新發現,重新感受。



責編:李穎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