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25 13:24 |
|
昨天我們走進了廣東美術館的展廳,感受了單純空間裏的女性陶藝。女藝術家們在用陶藝描述生活和表現人物的時候,將自身的感受與陶土的可塑性天衣無縫地融合起來,構築了女性陶藝的單純空間。然而如果將女性陶藝放置在更廣闊的空間,她們的創作呈現出的不同風格,以及與男性藝術家不同的狀態,使得女性陶藝的單純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話題。 廣東美術館館員:我是這個展廳的管理員,這個展廳已經展出20天左右了,我可以經常接觸這個作品。如果女性能做到這樣的作品,我認為還是不錯的。 在男性眼裏,單純空間裏的作品由於出自女性之手,使得這些陶藝作品打上了性別的符號。不過,這些性別符號往往讓藝術的評判變得模糊不清。女性陶藝究竟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女性陶藝家在與男性陶藝家的對話上是不是平等的呢?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在消除了性別符號之後,才會清晰起來。 譚紅宇:不應用女性或男性去劃分陶藝,它有局限性。 夏德武:在藝術上是不分性別的。 去除了性別符號,單純空間裏的女性陶藝的確有一個更廣闊的空間,這就是現代陶藝。將土與火混合之後,再經過火的燒制,古老的傳統陶藝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然而相對於幾千年傳統陶藝而言的現代陶藝,它的起源只是上個世紀的事,而在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更是近幾十年前才起步。將陶土作為藝術的表達,而不僅僅是工藝的呈現,現代陶藝其實是現代藝術的延伸。 左正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的一些藝術家,他們在藝術創作的媒體選用當中,他們就發現了陶土的可塑性非常強。那很多藝術家都會選用,作這樣的藝術作品。 由於現代陶藝在中國起步時間不長,所以陶藝家們正不斷地在藝術與工藝材料上進行探索。而單純空間裏的女藝術家們也不例外。 譚紅宇:《刷子》那一組我喜歡,發揮了泥土的流動性,讓泥土産生一點意味。 《刷子》系列,作者張小莉,作品在1240度溫度燒成。作品探索了泥土的可塑性。 《豐收》,作者李慧嫻,作品為釉下彩,高溫夾砂陶,燒成溫度1250度。 李慧嫻:陶土在我眼裏總是要有實用性。 左正堯:她們在選擇材料上,已經研究多種材料的選擇,包括用陶泥、瓷泥,用其他多種燒成方法,還原燒,氧化燒,用玻璃和陶找到一種融合點。她們跟國內的陶藝發展還是一脈相承的。基本上也會在觀念上、材料的選擇上突破了傳統的模式。 儘管如此,單純空間裏的女性陶藝家在現代陶藝的廣闊空間裏,同男藝術家的對話似乎並不平等。 譚紅宇:很多男性陶藝家很好,女性不太多。 蔣炎:(男性)他們可能更有魄力一點,比如我也想做一些大的東西,但是經常會覺得做不了,我覺得他們就是沒有束縛力。 許以祺:男性陶藝家可能做的好一些,不過這也是見仁見智,他們好的多一些,可能是因為他們更專業一些。 夏德武:我不敢説未來女性陶藝家會超過男性,加以時日,陶藝普及的力度在大一些,會有更好的女陶藝家出現。 不難看出,單純空間裏的女性陶藝同空間外的男性陶藝還有着無法彌補的差距,並且這種差距已經得到了雙方的共識。也許,這次展覽不僅提供了展示女性陶藝作品的空間,也提供了一個探討女性陶藝發展的機會。 很多女陶藝家並不在乎性別在創作陶藝上的差別,因為在她們眼中,當她們面對泥土的時候,她們也像泥土一樣沒有性別。
|
|
責編:李穎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