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2 13:42 |
|
我們通常在博物館或者一些公共空間看到雕塑作品,前不久,中央美術學院在山西榆次一個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常家莊園裏,辦了一個現代雕塑展,這種展覽似乎還不多見。常氏是清代一個著名儒商大家族,莊園裏建築、磚雕、木雕、石雕瀰漫着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當代藝術家的雕塑作品散置在其間,走在其中,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歷史與今天。 解説:大約二百五十年前,牧羊人常仲林的後人開始興建常家莊園,時至清末,常家莊園已成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思、可賞觀、可游覽、可悅心、可咏嘆”的生活與精神家園。現在莊園雖僅存四分之一,但它卻是一座融匯了儒家秩序和道家浪漫的文化藝術博物館。不久前,中央美術學院在這裡舉辦了一個雕塑展覽,名為“夢回故園”。 展覽策劃殷雙喜:“夢回故園”這個夢是中國的文化之夢,是對中國曾經有過輝煌的雕塑藝術和文化的那種文脈的相連。 解説:當年的拴馬樁就是一尊尊石雕。精美的木雕是我們不經意地在門窗上拍到的。 展覽策劃殷雙喜:在這個院子裏到處走一走,你細心地觀察一下,看那些雕塑,看上面有過的刻痕,從這裡你可以想見當時的先人他們一錘一鑿一砧地辛勤地勞作。我總是感覺到他們的靈魂留在這裡,他們對藝術的執着和投入都包含在這裡,我感覺這個院子裏有一種藝術家的靈魂存在着,游走着。我試圖去捕捉它,我也希望我尋找的挑選的藝術家的作品能夠和他們相互地呼喚。 解説:常氏祠堂於儒家文化的秩序中表達了主人的審美品位、人生嚮往與家族實力。抱柱石、插桿石上的雕刻是對家族興旺的企盼。祠堂對面是一座八字照壁,正中是240個書寫迥異的壽字,寓意四世同堂,代代長壽。 展覽策劃殷雙喜:作為常氏的一個祠堂,它顯然是注重支脈綿延,注重一種傳統的繼承,而藝術家的作品叫《源》,是木制的河床,正好放在大院裏邊光前裕後 ,也就是説有一個文化傳統的承先啟後、世代相傳。 解説:常家既尊儒又奉道。照壁上磚雕的四季景色圖畫靈秀脫俗。常家有一個大書院,書院邊門旁立着一組雕塑,名為“城市農民”。 展覽策劃殷雙喜:我們這次選《城市農民》這個作品在這兒展出,是深有含義的。二十世紀中國又一次開放,而成千上萬的農民走出鄉村到城市去,也是一種開放,他們不管經商務工,他們都是改變了自己生存和生活的方式。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它不僅是物質生活的變革,也是一個精神文化生活的變革,(他們)很多人並不是因為生活條件不能夠生存,而是因為文化上難以接受和融匯。他們有的在城市中是成功的;有的在城市中是不成功的。但不管成功與不成功,對他們都是深刻的思想變化。 解説:有一些雕塑與環境及其文化氛圍相互融合,意義相互生發,也有的作品與環境形成明顯的不和諧甚至衝突。 作者王中:它這個四合院的構成包括北房、東房、西房,哪個房子住什麼人都是非常嚴格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等級,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秩序。我現在這個作品就是要表現當代這種很機械的生活,所謂數字化生存的這種秩序和人性本身的衝突,我覺得這兩者是否有某種內在的聯絡。 解説:“夢回故園”雕塑展很快就會結束,但人們與前人的對話還會繼續下去。
|
|
責編:邵金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