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06 16:48 |
|
2000年初,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七位畫家開始了國畫長卷《黃河萬里圖》的采風和創作。這七位畫家,是呼市美術家協會幾百名會員裏山水畫方面的佼佼者。目前,這一長卷已經創作完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組長)燕亮:2000年初,呼市美術攝影家協會在市委領導關心和支持下,組織了27個人的黃河萬里採訪團。我們把黃河從源頭到入海口全部都走完,(完成了對)黃河流域全景、九個省區的採訪和考察。(最後)7個同志用9個月的時間把黃河從源頭到入海口畫了一個100米的長卷,長卷整個長度是110米,高度是2米。 在《黃河萬里圖》的創作之初,畫家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萬里黃河的完整風貌濃縮于百米畫卷之上。 (畫家&&人)周鼎:黃河是兩萬多公里長,不是按比例,是根據畫面需要去處理,不能分段。青海10米,蘭州10米。有時中間地段,高潮地段,需要突出。例如黃河的壺口、山西一帶,因為它的容量大,內容多,(就要突出表現)。 (畫家之一)辛禮鑄:我們在畫中也體現了黃河文化的東西,像龍門石窟,把歷史文化名城古跡重點體現,依據地域、朝代的不同,用誇張、寫實、特寫的鏡頭拉近。 大禹的雕像、現代水利工程、繁茂的人工林、旋渦中起伏的小船,無一不折射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黃河的依戀與改造。提醒著我們,這既是一條自然的河流,也是一條文化的河流,歷史的河流。 除了景觀的選取之外,如何表現萬里黃河地貌的顯著變化,也是一個難題。畫家們通過墨與色的組合與變化,使這種轉變自然而順暢。 (畫家之一)高林生:如果在色彩上增加,在墨和色彩上能結合好,更能體現對黃河母親河的表現。在黃河源頭有種大野蒼茫的感覺,光靠墨只是一種悲涼的感覺,如果在色彩上增加黃、綠(這些)高原地帶特有的環境顏色,不但能體現母親河源頭的大氣磅薄,而且能給人帶來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內蒙古、寧夏部分表現塞上江南的感覺,綠色要體現這種精神的東西,很難,畫這一段時,色彩不能過,既要有墨的感覺,又要有色的感覺,到了下游部分,色彩的感覺逐漸豐富起來,顏色帶有誇張性。 漫長而艱苦的采風,似乎已經決定創作者要賦予長卷一種記錄的色彩。因此在技法的選擇上,他們摒棄了傳統的寫意手法,而使用了注重寫實的皴法。 周鼎:在局部,要反復去皴十幾遍才能完成,而寫意、潑墨一次性就可以完成。 辛禮鑄:皴了又染,染了又皴,反復皴染,達到色彩和墨的厚度,看上去特別的蒼潤,有一種厚重感。 在構圖上,畫卷沒有留出大面積的空白,使用的是一種比較飽滿的構圖方式。頂天立地的效果,暗示著黃河的精神。畫面中,山與河這一對要素時常對立地出現。大比重、大氣勢的山一直在壓迫著、排擠著黃河,而河水卻從未在畫面上消失。 周鼎:以山擠河,體現黃河不屈不撓的氣概。 至於光的運用,創作者也在尋求一種富有象徵意味的表現手法。畫卷下面的光往往較重,到上面則越來越輕,逐漸推向明亮。灰暗與光明,沉重與激揚,恥辱與輝煌,歷史與未來——在光的變幻裏融為一體。 綜觀《黃河萬里圖》,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對色彩和光線的運用上,創作者始終賦予著黃河兩種不同的情緒:悲涼裏蘊藏著活力,沉重中預示著積極。 周鼎:畫黃河是要激發全國老百姓關注黃河,關注西部大開發。 周鼎:也許還需要畫一次黃河,畫一個綠色的黃河,也許我畫黃河的春夏秋冬,現在已經有這個印象了。 其實,歌頌母親河的文藝作品不勝枚舉。《黃河萬里圖》的特點,就在於它為傳統國畫注入了很強的現代特色,同時與今天大的時代背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
|
責編:驚鴻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