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界 > 世界論壇 

險勝也是勝——德國大選結果評析
10.08 10:11

    9月22日舉行的德國聯邦議院第十五屆選舉的結果于23日淩晨揭曉。社會民主黨獲得251席,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兩個姊妹黨(簡稱聯盟黨)獲得248席,綠黨獲得55席,自由民主黨獲得47席,民主社會主義黨獲得兩個直選議席,但該黨得票率低於進入議會的5%的界限,因此無權組成議會黨團。這樣,德國第十五屆聯邦議院就形成兩大黨和兩小黨的四黨格局。目前執政的社民黨和綠黨早就表示繼續結盟的意向,它們在新一屆議會中合計擁有306個議席,超過議席總數603個的一半。因此,施羅德和菲舍爾這兩駕馬車將繼續聯合執政。
    
    儘管各民意測驗機構和各方政治觀察家都預言兩大黨的得票率將非常接近,但誰也沒料到,選舉結果竟如此富有戲劇性:社民黨和聯盟黨這對政治冤家的得票率完全相同,都是38.5%。而恰恰是這個戲劇性的數字説明了不少問題。這個數字對社民黨而言,意味著其聲望的下降,它丟失了2.4個百分點的選票和47個議席;對聯盟黨則意味著它正在東山再起,因為它增加了3.4個百分點的選票和3個議席。社民黨雖然贏了,但贏得很險。有的報紙以《聯盟黨獲勝,社民黨出任總理》這樣幽默的語言做頭條標題,道出了真正的輸家和贏家以及輸家卻僥倖留任的微妙關係。
    
    社民黨雖勝猶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它4年前上臺時許下的降低失業率的諾言沒能兌現,在經濟政策方面未邁出革命性步伐。在它上臺的頭兩年,由於國際環境有利,德國經濟增長率曾分別達到1.8%和3%,就業也因而增加了50萬人。但對事關就業的結構性問題,如國家管制過多、企業對職工福利負擔過重、單位工資成本過高等都未從根本上觸及,僅做些修修補補,錯過了經濟增長時期改革的大好時機,以致在去年世界經濟下降、“911”事件發生後,失業率重新上升。而且又恰恰在競選之時,失業人數達到400多萬,回升到施羅德上臺之初的水平。這對社民黨的連任十分不利。因此,聯盟黨猛攻社民黨的就業政策。而聯盟黨之所以推舉巴伐利亞州州長施托伊貝爾為總理候選人,正是利用巴伐利亞的經濟發展較好,力圖在選民中樹立施托伊貝爾是經濟行家的形象。從今年年初到8月,在民意測驗中聯盟黨一路領先。
    
    施羅德在最後關頭避免了失敗得益於三件事。其一是8月上旬發生的大水災。施羅德不僅親臨現場視察,而且迅速採取財政措施,安定了人心,顯示出他在緊急狀態下的理政能力;其二是在美國打算發動對伊戰爭之初,施羅德就斬釘截鐵地表示了堅決反對的態度,順乎民心;其三是與施托伊貝爾的兩次電視辯論,施羅德的個人魅力顯然勝後者一籌。所有這些,使得一直動搖于兩者之間的選民在最後關頭選擇了施羅德的社民黨。民意測驗專家們認為,儘管選民對施羅德有所失望,但同時又認為,一個他們所熟悉的施羅德畢竟比未知數施托伊貝爾更讓人放心。此外,還應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即政治傳統保守的巴伐利亞州的政治家從未在聯邦一級競選成功。當年的巴伐利亞州州長弗蘭茨約瑟夫施特勞斯雖在世界上都有些名氣,但當聯邦總理的夙願卻始終沒有實現。
    
    其實,這次大選真正的勝利者是綠黨,其選票一舉增證法加近兩個百分點,議席增了8個。綠黨領袖、現任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説,綠黨已成為德國第三大黨。綠黨的上升不能單從菲舍爾的個人能力和魅力來解釋,儘管他始終是深孚眾望的政治家。自4年前綠黨首次入閣以來,存在多年的黨內"現實派"和"理想派"之爭漸趨平息,以菲舍爾為代表的“現實派”佔了統治地位,實現了黨內團結。今年的德國水災提高了多年來大聲疾呼保護環境的綠黨的聲望,其主張更加深入人心。從某種意義上説,是綠黨堅持與社民黨結盟的決心挽回了社民黨的頹勢。因此,此間輿論認為,綠黨在下一屆聯合政府中的分量肯定會增加。
    
    施羅德總理23日表示,多數就是多數。險勝也好,大勝也好,畢竟是勝。但是,警鐘已向主要執政黨社民黨敲響。新一屆聯合政府面臨著艱巨的、並且必須見成效的改革,特別是在經濟與就業問題上要有所作為。



責編:張麗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