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時代先鋒】新時期援藏交通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陳剛毅:雪域高原鑄忠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2日 20:27 來源:
    專題:陳剛毅:新時期援藏交通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一個身患癌症的援藏工程技術人員,7次痛苦化療間4次進藏堅持工作, 在雪域高原上立起了一座精神的豐碑,也樹起了當代工人階級的新形象。他,就是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共産黨員陳剛毅。

  再過幾天,西藏芒康地區就將進入雨季泥石流高發季節,然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這裡的老百姓和214國道滇藏路上過往的司機們卻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記者現場:在滇藏公路上,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昌都段,現在過往這裡的人們都可以看到我身後這座橘紅色的大橋,就是這座被稱為西藏第一跨的角龍壩大橋,打通了雲南和西藏的交通咽喉。

  而半年前,大橋所在的西藏鹽井和曲孜卡鄉,還是214國道上的卡脖子地段,每年一進入雨季,泥石流就會順著兩座大山的夾角從山頂挾沙卷泥而下,建在山腰中的國道因此經常被沖毀,泥石流通常都會造成公路長達1個多月的中斷甚至車毀人亡事故,最長的一次達3、4個月之久。

  西藏昌都芒康縣曲孜卡鄉拉久西村村民 曲扎:要擔心會不會滾石頭,會不會有泥石流,命能不能保住啊。

  建一座大橋,實現幾千年來,茶馬古道上滇藏之間唯一通道的瓶頸暢通,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交通援藏的重大項目。經常塌方斷路的歷史也因這座橋的建成通車被徹底改寫了。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座大橋凝聚著一個叫陳剛毅的癌症病人4年的心血。

  陳剛毅:看到藏族百姓那麼高興,我心裏也非常的激動,因為我的堅持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2002年陳剛毅作為援藏技術人員擔當了這座被譽為“西藏第一跨”大橋建設的項目法人,而正當大橋緊張施工的時候,他卻被查出結腸癌已經到了中期.

  陳剛毅:我第一個想法是不相信,想到的是我還能不能活,還能活多久.

  很快,陳剛毅住進醫院一邊配合治療,一邊通過電話與西藏項目組保持“熱線”聯絡,隨時遙控指揮處理工程中的問題. 2004年4月,大橋工地上出現了第一次大塌方,項目技術部負責人楊吉紅不得不深夜向他彙報.

  西藏角籠壩大橋項目辦成員 楊吉紅:當時陳總很耐心的聽我介紹完情況,做了初步的安排,第二天淩晨不到六點,又給我打電話叫我怎麼處理這次塌方,事後我才知道,昨晚他剛剛作完化療還不到兩小時.

  牽掛著大橋,陳剛毅在病床上再也躺不住了,堅持要到工地看看,第二次化療剛結束,他就向設計院提出,要回角龍壩工地。

  陳剛毅:我覺得人始終要有一種精神,幹一件事,就要把他幹好幹完,絕不能半途而廢。

  而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院裏不同意他的請求,他就一次次跟領導”軟磨硬泡”。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院長 姜友生:特別是他説的那句話,這個大橋我很有感情,也可能是我人生最後一個有意義的大項目,希望你成全我,讓我把它幹完.

  姜院長不得已勉強同意他再回一次西藏,但要求他儘快把工作交接完,立即返回武漢,繼續治療.

  陳剛毅:我始終相信,樂觀的心態是對抗癌症的一劑良藥.

  對一個癌症病人而言,每一次跨越瀾滄江、金沙江,翻越白馬雪山、走過梅裏雪山,盤過17座大山,無疑是雪上加霜。

  記者現場:從海拔3500多米的香格里拉沿滇藏公路北進,到現在角龍壩大橋所在地鹽井鄉,是陳剛毅每次進藏的必經之路,330多公里的路上共有上千個彎道,最高海拔處達到了4000多米.高原反應和連續的盤山顛簸使我們一般人都感到非常難受,而身患癌症的陳剛毅就在這條路上堅持著走了一趟又一趟.

  西藏角籠壩大橋項目辦綜合部負責人 熊頌寶:其實他路上非常難受,一路上是吐了10多次,停停走走,走了10多個小時才走到這個地方。

  就這樣,手術後的10個月裏,陳剛毅接受了7次化療,每次化療間隙25天,他都有20天待在高原工地.

  陳剛毅:生命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但是沒有事業的生命我認為沒有什麼意義的,生命需要由事業來支撐。

責編:曉星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