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時代先鋒】王樂義和他的大棚故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9日 19:48 來源: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王樂義,一個普通的農民黨員,靠著勤勞、智慧,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帶領著鄉親們把一個落後之村變成了一個生機盎然、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綠色蔬菜之鄉。

  眼下,北方的農村已是冰天雪地,而山東省壽光市三元朱村的村民們卻在享受著春天的收穫。

  村民 徐國華:我們一畝地大棚現在收入高的能達到5萬塊錢,甚至有些戶還能收入到六萬塊錢。

  如今大棚裏種菜不是新鮮事了,而當初對於年均收入僅幾百塊錢的三元朱村的村民來講,敢貸款拿出六七千給黃土地上扣個塑料大棚,無疑要冒很大的風險。有著800口人的三元朱村祖祖輩輩都是種糧種菜,而種菜又是當地農民最有效的致富途徑。土生土長的王樂義,因為正直,肯為鄉親們做事,被大家選他為村支書。

  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 王樂義:村民底子薄,他們害怕,但這個事總得有人幹。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黨員先上,關鍵時候,這個風險,我們黨員不承擔,誰承擔,我們黨員不&&,誰&&呢?

  徐德欣是當時村裏17名黨員之一,説起投資建大棚,當時他也很猶豫。

  村民 徐德欣:如果不成功的話,就完了,我們看到樂義書記豁出去了,所以我們也就跟著豁出去了。

  就這樣,在王樂義的帶領下,17名黨員、17個大棚在村頭大田裏建了起來。幾個月時間,每個棚裏都創下了2萬多元的産值。從未有過萬元戶的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個萬元戶,村民們的心動了。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發展到了144個。也就是從那時起,三元朱村形成了一條直到今天仍在沿用的傳統,只要是有風險的新品種,都會在黨員的大棚裏先實驗,成功了再向村民推廣。

  村民 王偉功:現在村裏好多事情是看黨員,王書記怎麼做,黨員怎麼做,我們就跟著怎麼做。

  蔬菜大棚成功了,與時俱進的王樂義又開始考慮把農産品再上一個臺階。1997年,當老王帶著他的大棚黃瓜來到香港市場市,卻因為黃瓜刺太多遭到了冷落。

  壽光市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我當時就納悶呢,你説這個黃瓜帶刺他算毛病嗎, 他説你這個黃瓜在香港市場上不好銷售,為什麼,刺多了不衛生,這個地方的生活習慣不合適。

  這一次,王樂義深深地意識到,搞現代農業,科技是最關鍵的。在他的倡議下,村裏投資了100萬元建起了科技大樓,從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聘請專家指導,並從外地引進新的品種。

  記者:這裡是壽光農業科技示範園,也是王樂義和他的同事們專門研發新品種的地方,可以這麼説,到目前為止,只要是在全國叫得上名字的品種,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幾年間,王樂義的的大棚裏走出了近百個新品種,而樂義牌蔬菜也名聲遠揚,鄉親們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收穫。

  村民 王繼成:結果五彩椒那個時間賣就是論個賣,一個賣到十塊錢,各種顏色的,水果黃瓜賣到十六七塊錢,十七八塊錢一斤。

  如今,三元朱村的經濟收入超過了300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了近萬元。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