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吳仁寶是中國農村一位普通的村書記,但他卻把一個普通的農村變成了農業工業化,農民知識化,農村城市化的“天下第一村”,他始終做到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謀利益,始終走在發展進步的前列。
華西村
十幾年前,這裡就是中國農村的“樣板村”。
十幾年過去了,這裡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我們的採訪就從華西村一戶普通的農民家開始。
華西村村民孫忠家
記者:帶我去看看你們家的房子吧。
村民:好的,上樓。
記者:這一共是多少平米?
村民:500多平米。
而正如村民們每天都在變化的生活一樣,當年中國的第一個億元村----華西村的産值從2003年開始也在以每年100億的速度遞增,2005年已經超過了300億。而提到華西今天的發展,就不能不提到吳仁寶,正是這位曾經在中國農村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傳奇人物創造了華西的一個又一個神話。
原華西村黨委書記 吳仁寶:靠的還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辦一切事情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既不互相攀比,又不悲觀失望,叫既不大好,又不小好,但是一年更比一年好。
“穩中求發展”,這一點在華西村幾十年的發展中清晰可見。
2004年一向以生産“窄鋼”為主的華西準備興建一個當時市場效益最好的“中寬帶鋼廠”,但出人意料的是,吳仁寶提出了反對意見。
華西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永昌:後來我們才知道,老書記經過調查發現當時“寬帶鋼”的市場已經基本飽和,如果我們再去生産的話,無疑是重復生産,所以取消這個廠的建設也是為了我們華西科學地發展。
但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的這份敏銳則是源於他幾十年始終不變的習慣----堅持每天閱讀《人民日報》,收聽、收看中央媒體的新聞節目。
原華西村黨委書記 吳仁寶:要説我的提高,我就是學習取得的,聽中央的政策,照方針政策辦,因為這個你新聞裏都有了。
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讓吳仁寶感覺到,一向以發展工業為主的華西轉型的時刻到了。
原華西村黨委書記 吳仁寶:現在我華西工業發展了,反過來,要發展農業,就是要反哺農業。
記者:這條正在修建中的隧道,南邊連接的是華西村的中心村,北邊連接的是2003年併入到大華西的四個村子,雖然這個隧道只有短短的705米,但它卻承載了這四個村七千多村民幾十年來致富奔小康的夢想。
村民:原來汽車過來,到我們這要花半個多小時,現在這個隧道開通了,和華西的距離拉近了,10分鐘就能到我們這了。
這條耗資2千萬元的隧道縮短的並不只是村與村的距離,更是發展的距離。因為在整個大華西的藍圖中,吳仁寶將把山北建為一個糧倉,打造成高科技觀光農業園區。
而這正是吳仁寶提出的“地創高産出,人創高素質”的農業發展思路,他的目標是要讓全村3萬多村民變成真正“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的新型中國農民。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