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又到年底,吉林省農委主任王守臣盤點這一年農業情況時,有個數字很振奮人。
(新數字)
今年吉林農産品加工總産值超過1000個億,首次與汽車、化工産業並駕齊驅。老産品怎麼會有了新突破。
(新視角)
吉林省農委主任 王守臣:我們傳統農業主要是一切圍繞農田轉,圍繞四季轉。現代農業主要特徵是一切圍繞市場轉。
在人參之鄉——扶松縣,看著剛剛收穫的十幾萬斤人參鋪了一院子,孫志家心裏很塌實。
記者:明年的也種下了吧?
參農 孫志家:也種了。
記者:又種了多少?
參農 孫志家:也接近1萬丈(面積)。
可當十多年前人參剛剛結束統購統銷,只顧在深山種參的孫志家和1萬多戶參農下山時發現,市場放開了但也找不到了,忍受不了價格跌得都不如蘿蔔,收穫時節,他們不得不當上了揹包客。
參農 孫志家:因為當時我們都準備了這麼大一個包,背起來上車下車,要走江南,要往南方走市場。
但十幾年小揹包都沒有背回這個産量佔世界一半的人參之鄉昔日的輝煌,難道真是種多了嗎?
浙商 丁文彬:不是種多了,這個人參還是遠遠不夠的,就是(市場)銷路沒有打開。
如今,同樣看到這一點的當地政府從市場入手,去年親赴浙江招商,丁文彬就是被吸引來投資1.2億建起了一個亞洲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
現在這裡每天早上兩三點,數千戶農民就到市場來搶佔一席之地,而原本種在深山裏的人參,這下一下山就上市了。
浙商 丁文彬:現在(這個市場)平均一天人的流量在4到5萬人次,交易量有400噸到500噸左右。
現在,扶松又不滿足於就是把鮮參變成白參、紅參賣出去了,又在推動4大人參精深加工企業的整合,隨著8大系列120多個人參加工品的陸續出爐,當地40%的人參有了新出路,人參無形市場空間又擴大了幾倍。在政府支持下,為參農提供科技、信息、金融服務的23個農民互助合作參業協會也相繼成立了。從營銷網絡到産品開發再到社會服務,政府搭建起的一個人參市場體系雛形僅去年就給扶松帶來了近7億元的效益。
(新起點)
但相比于韓國,目前扶松在人參産量高出10倍的情況下,産值卻還不到1/10,因此營造更完善的人參市場體系已經被納入了吉林“十一五”9大重點工程。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