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疆輝煌50年】周麗迪孜的上學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9日 20:31 來源:
    專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週年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

  哈薩克族小姑娘周麗迪孜,是新疆伊犁尼勒克縣喀拉托別鄉中心學校的一名初三學生。新學期一開學,她和同學們就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

  一進教室,同學們就樂翻了天,原來這學期學校新開通了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同學們坐在自己的教室裏,就能夠看到千里之外內地名校的老師講課。這樣的事情小周麗迪孜從前想都不敢想。就在兩年前,周麗迪孜剛剛升入初中時,卻不得不輟學回家。

  周麗迪孜的二姐:我們家裏有五個孩子,爸爸媽媽負擔不起,我們當時就想拋羊拐決定誰不上學了,可我妹妹主動説不念了。那以後我老感覺是我斷了她的上學路。

  就在小周麗迪孜失學的那年九月,國家開始在西部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免去了偏遠農牧區貧困生的課本費和雜費,由中央財政和自治區財政來負擔這筆費用。瑪依古麗老師就是這時來到了周麗迪孜的家。

  新疆尼勒克縣教師 瑪依古麗:我坐了一個半小時摩的才找到她的家,她媽媽説她去轉場了,我馬上又趕到牧場,就想著無論如何也得把她給找回來,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

  重返課堂的周麗迪孜格外用功,第一次期末考試就拿了全班第一。可是沒過多久,新的問題又開始困擾著她。周麗迪孜的家在牧區,每天上學來回要五個小時,她經常和弟弟在路上作家庭作業。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加,她覺得自己的這條“上學路”越來越長。

  新疆尼勒克縣喀拉托別鄉中心學校學生 周麗迪孜:下午放學的時候,太陽還挂的高高的,等到了家已經是晚上了。每天最擔心的就是作業寫不完,有一次寫到夜裏兩點。

  周麗迪孜不知道,就在她為長長的上學路煩惱的時候,2004年國家西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正式啟動,今年尼勒克縣建成了9所寄宿制學校,其中就有周麗迪孜所在的喀拉托別鄉中心學校。

  記者:這裡就是喀拉托別鄉中心學校新建的學生住宿區,在這所哈薩克族學生超過7成的學校裏,學校不僅為每個住宿生免費配備了被褥、洗漱用品,還設計了哈薩克族的繡花枕頭、民族工藝品等不少小裝飾品,讓牧民的孩子們在學校也能有家的感覺。

  住在這樣的宿舍裏,學生每天只需要交兩塊六的伙食費,縣鄉還為每個住宿生每月補助15元。周麗迪孜這學期就打算申請住校。

  周麗迪孜:住校後每天就能多出5個小時學習。老師説,從今年開始內地新疆班又要擴招了,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到內地去上新疆班,最好能考到北京去。

  【魅力新疆】

  [主題詞: 適齡兒童入學率---98.79%]

  194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只有1所高校、9所中學,文盲人數高達90%。目前,新疆共有各級各類學校8657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79%,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

  [主題詞:“兩免一補”---228萬困難學生]

  2003年起國家和自治區每年投入1.9億元,用於新疆邊遠貧困地區“免費義務教育”,從今年起,新疆對228萬家庭困難的中小學生實行“兩免一補”,免除全部學雜費、書本費,並對寄宿學生給予補貼。

  [主題詞:群眾文化活動--年均4千多場]

  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鄉、文化之鄉,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哈薩克族的阿肯彈唱、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群眾文化活動,全疆每年要舉辦4000多場。

  50年來,各民族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傳承和發揚,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薩克族的《鐵爾麥》等一批民族民間文化遺産得到搶救、整理和出版,其中《十二木卡姆》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口頭非物質遺産代表作”。

責編:陶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