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落實科學發展觀---東部新跨越】河北承德:從爭水發展到讓水發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1日 19:58 來源:
    專題:落實科學發展觀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河北承德是京津地區的飲用水源地,也是缺水地區,既要保護資源,又要發展自己,結構調整至關重要。

  記者:這是潮河在豐寧縣內的河段,北京密雲水庫40%的水來源於這裡。河中類似這樣的攔水壩,是上遊農民為了灌溉稻田修建的。而今,七道河村的村民們,卻在拆除他們親手築起的這道攔水壩。

  潮河七道河村河段 拆壩

  &&拆壩的,叫何正達,三年前,正是他和村裏八十多個壯勞力,花了一個月功夫築起了這道壩。

  七道河村村民 何正達:沒有這條壩,就擋不了水,澆不上田,沒有田就沒有糧食。

  何正達説,前幾年築壩的時候,潮河上遊40多個村,光6萬畝水稻一年的漫灌,就要耗掉7200萬噸潮河水,相當於向北京年供水量的五分之一。

  為了水,上下游村村之間矛盾不斷加深。為了保證下游京津地區的飲用水供應,市裏、縣裏不止一次來做工作,動員老百姓挖掉土壩,讓水下泄,還曾經強行掘壩,可往往事與願違。

  七道河村村民 何正達:沿著潮河流域下去40多個村,每一個村都有這一套大壩橫著,把自己地的莊稼長起來算完,自己的合適拉倒。

  南關蒙古族鄉黨委書記 辛鳳友:大多數群眾還是為了他自身的利益,怎麼也不願把這個(水稻)面積壓下去,我們政府也不能採取其他太多的強制措施,群眾的利益,説實在話,我們也得考慮。

  連續六年的大旱,自己用水都顯困難的潮河川人覺得在這麼下去不行了,而他們求變的想法正好與市政府不謀而合。現在何正達主動帶人拆壩,是因為在政府引導下,水田改了旱田,豆角代替了水稻,再也用不上那麼多水了。

  [聚焦]

  在政府的努力下,南關鄉水稻的種植面積從六萬畝減到不足兩萬畝,而豆角的種植面積卻增加了四萬畝。

  七道河村村民 何正達:種豆角我們收入多了,一畝地豆角産三千多塊錢。豆角拉了架以後呢,再種上白菜和蘿蔔,又收入一千多塊錢。

  [全景]

  承德市已經水田改旱田8.1萬畝,累計節水7200萬立方米

  今年1-7月承德市為京津送水4.93億立方,比去年同期增長28.4%

  承德市市長 景春華:國家要增資源,京津要保水源,像我們地方政府,要財源,特別是老百姓的腰包也要圓,只有這四個方面都達到和諧統一,我們這項工作,才能算做的更好,更完美。

  在記者結束採訪,離開七道河村的時候,來自北京、山東的運菜車開到了何正達的地頭,收購剛下架的豆角。而此刻,在承德市政府辦公室裏,一個上下游生態資源補償機制也正在抓緊制訂。

  [心聲]七道河村村民 何正達

  不再單靠種水稻,也就不再用為水發愁了。

  [直言]承德市市長 景春華

  過去我們説,把風沙擋在承德,把清水送往京津,現在我們還要讓老百姓從中受益。

  [感述]中央電視臺記者 朱興建

  水源地的內力,加上下游地區的外力,水的文章才會做得更大。

責編:陳卓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