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聞聯播 > 正文

上海市確立人才“柔性流動”新機制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8日 20:33)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上海市在人才引進過程中確立了“柔性流動”的新機制,放寬政策,不限戶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吸引了更多人才參與到上海的經濟建設中來。

  臧敬五是國際神經系統領域的知名專家,同時在上海和美國的四所研究機構任職。

  臧敬五:“一半時間在美國,一半在國內。”

  上海大量的臨床實踐為臧敬五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而在美國的實驗室裏,良好的工作環境又使他的經驗積累找到了科學的依據,互利、多贏,為雙方的合作找到了利益共同點。

  不受檔案、戶籍、國籍限制,流動於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這種靈活的流動工作模式,被認為柔性流動。

  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上海市人事局局長孫路一:“這樣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他的作用,所以根據現實的情況,我們就提出,在柔性流動的框架下,這種人才不為所有,而為所用。”

  在現代社會經濟條件下,讓一個人只為一個單位工作一輩子已經越來越難,而對於有些稀缺的人才, 這樣也不利於人力資源的最大發揮。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上海市確立了人才柔性流動的機制。只要是學有所長,或是某一領域急需的人才,政府在引進時就放寬身份、戶籍限制,甚至放寬工作時間的限制,引進後給他們辦理居住證,讓他們享受和上海市民一樣的待遇。

  加拿大KFS國際建築師事務所斯旦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付國華:“他們可以非常靈活地到這邊來,也非常容易地回去,他們帶來很多智慧,他們回去後又積累很多智慧,然後又重新帶過來,這樣對推動我們企業或者是我們國家發展都是非常益的東西。”

  最新調查顯示,柔性流動已經成為上海引進人才的主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引進的人才已經超過了以遷入戶籍的傳統方式引進的人才。(王偉)

責編:柳博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