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學調度 大汛之年無大災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19日 19:59)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淮河干流第二次洪峰昨晚順利進入洪澤湖,今天下午四點,洪澤湖水位開始緩慢回落,據介紹,儘管今年淮河流域發生1954年以來的最大洪水,但淮河下游和洪澤湖沿岸地區的損失被降到了最低限度,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科學調度和工程建設跑在了洪水的前面。
淮河入江水道是洪澤湖最主要的泄洪通道,往年它只是在洪澤湖水位達到12.5米的汛限水位時才考慮是否啟用,今年6月下旬,淮河上中游地區連降暴雨,水位迅猛上漲,針對罕見的水情、雨情,江蘇防汛部門在利用先進的監測系統進行科學分析和會商後,果斷決定在洪澤湖水位還沒有達到汛限水位的情況下,提前啟用入江水道。6月28日,入江水道的咽喉——三河閘提前三天開啟,滾滾洪澤湖水匯入長江,騰出了4億立方米的庫容,使洪澤湖水位預降了20厘米。這樣在7月1日以後,儘管洪澤湖水位急劇上漲,最高時達到了14.37米,但始終沒有突破14.5米的破圩關口,保護了洪澤湖圩區內130萬人口和180萬畝耕地的安全,可以説提前預降的這20厘米功不可沒。
江蘇省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季紅飛説,這個決策有創新意義,因為正好是在用水高峰期間,要判斷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確認上中游的情況進行判斷,最後證明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此外,江蘇防汛部門還根據水情進展及時調度,打了個漂亮的時間差。從7月6號開始,江蘇防汛部門利用新沂河上遊駱馬湖的調蓄功能,連續6天關閉了駱馬湖與新沂河之間的嶂山閘,使洪澤湖的分淮入沂工程的瀉洪量提高了500立方米/秒,幫助洪澤湖多下泄了2億5千萬立方米,大大減輕了洪澤湖的泄洪壓力。
科學調度的成功實施離不開江蘇近年來相繼投入使用的重點水利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就是其中之一。耗資40個億、預計在2006年完工的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於今年6月28日提前兩年半建成通水,7月4日晚,就根據國家防總的指令“臨危受命”,提前投入使用,和淮河入江水道、蘇北灌溉總渠、分淮入沂工程一起並肩作戰,經受這場特大洪水的考驗。截至今天下午3點,入海水道共泄洪14.1億立方米,相當於降低了洪澤湖水位60厘米,為確保洪澤湖大堤和周邊地區的安全起到了關鍵作用。據介紹,目前,洪澤湖四條泄洪通道共泄洪132.4億立方米,泄水量相當於正常水位下的三個洪澤湖。此外,江蘇省自1991年以來還先後加固了67.25公里的洪澤湖大堤,開挖了泰州引江河一期工程等,在這次抗洪中也都發揮了巨大效益,它們共同為淮河下游2000萬人口、3000萬畝耕地築起了一道防洪減災的“保護墻”。
江蘇省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季紅飛:正是因為我們的科學調度、工程建設都跑在了洪水前面,所以儘管今年淮河流域發生了54年以來的最大洪水,但是我們的損失卻降到了最低程度,主要堤防沒有發生一處決口,沒有因為洪水淹死一個人,江蘇省防汛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