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切爾諾貝利之痛(4月26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7日 13:13 來源:CCTV.com
    進入[今日關注]>>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20年前的今天,一場史無前例的核事故給切爾諾貝利蒙上了一層厚厚地陰霾。20年後,曾經在那裏生活過的人們帶著怎樣的心情面對傷痛?在使用核能方面,人類究竟應該如何選擇?

  演播室主持人 魯健: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不知道電視機前的觀眾您是否還記得一個名字切爾諾貝利,今天是2006年的4月26號,在20年前的今天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一聲爆炸引發了核電站的核事故。如今已經20年過去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在到底是不是安全?那場事故給當地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傷害和影響?在利用核能方面人類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些就是我們今天關注的話題。

  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演播室請到的三位嘉賓,一位清華大學核能研究院的馬栩泉先生,你好。還有一位是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問題專家張弘先生,你好,另外一位是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的周平坤先生,歡迎三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一起來關注這樣的話題。

  在節目的一開始,我們先來連線新華社駐烏克蘭的記者宋宗利,因為他兩次進入到切爾諾貝利進行過調查採訪,同時他也今天關注了20週年這樣的紀念活動,我們請他介紹相關的情況。宋宗利你好。

  宋宗利 新華社駐烏克蘭記者:

  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

  我聽説你是兩次進入切爾諾貝利,能不能先給我們講一講你進去以後看到的情況,比如那裏現在還有沒有人在生活,那裏的動植物受輻射的情況怎麼樣,給我們介紹一下。

  記者:

  我兩次軍野都是在切爾諾貝利事故15週年和16週年前夕,是在烏克蘭緊急情況部的組織下,我們很多記者一同進入了30公里以內的無人區,參觀了核電站運行指揮中心,並在100米左右的距離觀看了被鋼筋混凝土封閉的4號機組“石棺”,經過多年的自然浸蝕,“石棺”表面出現很多裂縫,對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目前,烏克蘭政府希望利用國際上的捐助在“石棺”上再加固一層鋼筋混凝土,稱之為“掩體工程”,烏總統尤先科日前表示新的“掩體工程”將於今年年中開始動工。烏克蘭政府規定無人區內不準居住,但我看到這無人區也漸漸恢復了人氣,一些老人出於對孤獨的眷戀,他們偷偷地越過封鎖線返回家裏居住,他們也種菜、捕魚、飼養家畜,但是前提只能供自己食用,不能外買。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外國科學家和記者來這裡參觀。

  由於核輻射肉眼無法察覺,從表面上看在核電站無人區居住的居民的生活跟烏克蘭別的地方沒什麼兩樣,但如果一想到那裏是污染地區,人的心情就會沉重起來,那裏的風景非常地漂亮,由於近幾年人不在裏面居住,動物漸漸地多了起來,景色還是相當漂亮。

  主持人:

  你剛才説你們是隔100米的距離就看到了當時爆炸的4號機組,你們進去是不是要穿特別的制服和保護服之類的?

  記者:

  我們首先間的核電站運行指揮中心,這個地方是正常的情況下需要穿的,但是我很奇怪。我們是16週年的時候,以前記者進去的時候是穿的,但是我進的時候他們並沒有讓我們穿,但我們出來的時候進行了核輻射的監測都很正常。

  主持人:

  我們知道這兩天很多國家包括像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都舉行了20週年的紀念活動,在你參加烏克蘭這個紀念活動當中有什麼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嗎?

  記者:

  我感覺到烏克蘭領導人非常重視切爾貝諾利核事故,特別是今天早晨淩晨一點左右,烏克蘭總統尤先科總理葉哈努羅夫等國家領導人在切而諾貝利搶險英勇紀念碑前獻了鮮花,並與身居人員共同為死難者祈福,我在現場看到很多普通民眾手持鮮花和蠟燭自發前來表達對死難者的哀悼,場面特別感人。今天上午尤先科政府還專程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進行了視察。

  最近幾天世界各國也紛紛向烏克蘭捐款捐物,中國政府25日也與烏克蘭政府簽署協議,向烏克蘭提供價值一千萬人民幣的無償專項援助,用於消除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嚴重後果,這就是我要介紹的最新情況。

  主持人:

  謝謝宋宗利來自烏克蘭的報道。

  記者:

  謝謝主持人。

  主持人:

  一晃之間已經是20年過去了,剛才宋宗利也介紹了他兩次進去過切爾諾貝利地區,發現有一些老人出於眷戀故土還是回到了這裡居住,到底在這裡的這些居民他們的生活狀況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

  好,稍候我們給大家一起看一看切爾諾貝利的這些居民他們的生活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我想先請幾位嘉賓給我們介紹一下,在切爾諾貝利地區,尤其是核泄漏事故造成出來以後,對當地的居民主要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會造成什麼樣的疾病,或者其它的病症?

  周平坤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

  這個問題我先來談一下,切爾諾貝利這個核電站這個事故與真正核爆炸的事件有本質的區別,他所造成的危害是核泄漏,放射性物質向外泄漏造成對人體放射性的損害。具體來説可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急性放射病造成,據比較可信的數據,就是那次事故的現場緊急救援人員進去了以後,大概造成了134個急性放射病病源,大概有28個病人在4個月之內由於放射病死亡,這是由於急性放射病毒的死亡。

  主持人:

  這個急性放射病是怎麼回事?當時在現場受到什麼樣的一種放射的情況能得這種病?

  周平坤:

  這個主要是進入現場以後,受過過大劑量的照射,一個是內污染照射,特別是有人在裏面進行任務處理的時候,可能也受到一定的外照射。

  主持人:

  這是一部分,28個人。還有呢?

  周平坤:

  可能後續處理的原因還有很多,可能受到低劑量、低水平的輻射,低水平的輻射它對人體的傷害,關注他的是遠耗效應,説白了人們最關注的就是會不會得腫瘤,得癌症,這點是大家所關注的。而這個輻射引起癌症它是有一個分析的系數,並不一定接受輻射就引起來這個,它是引起腫瘤風險的增加。從目前來看整個比較可靠的數據主要是兒童的甲狀腺癌發病率是很大的。

  主持人:

  甲狀腺癌肯定和這個有關係的,這是另外一類,還有第三類呢?

  周平坤:

  其它目前可以肯定的講,其它的腫瘤按理來説與輻射有關的就像白血病,但是在目前來説還沒有明顯地流行病學數據,當地白血病的增加還沒有這個數據,這個主要是大家可能關注的腫瘤。其他最重要的就是公眾心裏損害,這個也是不可忽視。

  主持人:

  據説當地好多人都患上了一種恐慌,時刻擔心自己患有癌症,可能會因為輻射造成患癌症,所以就有酗酒、失眠這樣的症狀出現,這個範圍就比較廣了。

  周平坤:

  對,這就需要公眾有一定的知識。

  主持人:

  剛才我們的前方的記者宋宗利也談到了,其實在切爾諾貝利地區現在還是禁止入內的,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居民他們是回到了故土生活,當然大部分是一些老人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解説:

  這裡是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利小鎮,這個鎮子距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大約15公里。71歲的奧莉加.魯琴科在這裡過著寧靜的生活。她養成了幾頭奶牛和一些雞,平日就靠賣牛奶和雞蛋為生。

  魯琴科 切爾諾貝利鎮居民:

  這種牛奶不會有任何問題。

  解説:

  和當年居住在切爾諾貝利地區的20萬居民一樣,20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發生後,魯琴科一家立即撤離了村莊。

  而在12年前,魯琴科和丈夫又回到了這裡,重返家園對魯琴科來説是一件開心的事。但20年前那場災難仍是她心中永久的傷痛。

  魯琴科:

  我祈禱上帝,願年輕一代不要經歷這樣的災難。即使我最大的敵人,我也不希望他遭遇這一切。

  解説:

  九年前,莉迪亞一家也回到了切爾諾貝利鎮。她的女兒瑪麗亞就出生在這裡,今年瑪麗亞已經七歲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重返故土,如今,鎮上的居民已經達到九千人,目前這裡有三家商店,一間酒吧。鎮子周圍環繞著美麗的樹林和清澈的湖泊,這一切讓人很難同核災難這樣的字眼聯絡在一起。不過,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這裡至今仍然屬於隔離區。

  烏克蘭基輔癌症研究中心兒科主任: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發生至今已經20年,但我認為,在未來的許多年這一災難在烏克蘭的影響仍無法消除。

  主持人:

  剛才我們看到切爾諾貝利現在居民的一些情況,其實關於現在這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到底造成多少人直接或者間接的死亡這個數字還不太一致。在去年舉行一個切爾諾貝利論壇上,後來公佈了一份報道,這是聯合國的,這個論壇報道上説截止到2005年直接因為核輻射死亡的人數將近50人,也就包括了我們剛才説的受到當時現場的強輻射的28人在內。另外報告還預計説大約可能有四千名曾經執行搶險和清理任務的人“可能”死於和放射有關的癌症、白血病等等,“可能”是加了一個引號。另外這個調查結果和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結果不太一樣,綠色和平組織數字就遠遠要大了,間接死亡,由於輻射而造成癌症的死亡人數是九萬多人,一個四千,一個九萬這個數字差別很大,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周平坤:

  我們都知道輻射引起腫瘤,據判斷他有多少,因為有一個風險評估,就是一個人群受到輻射以後,或者在一定的劑量之下,根據他受到的劑量以及引起的大小,他可以做一個風險評估,他可以預測一下,得腫瘤多少。目前這是我所看到最新的資料,通過分析評估預測的兒童甲狀腺腫瘤大概是一千例,就是與放射有關的。同時甲狀腺以外的白血病和其它的腫瘤大概有三千左右,這是一個預測值,實際上現在有一個流行病學,我們把流行病學調查叫做“金標準”,你這個東西是不是科學,流行病學調查來説話。目前流行病學調查的資料確實甲狀腺腫瘤和預測值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白血病和其他有明顯的增高,統計學還沒有這方面資料。

  主持人:

  也就是説很多患癌症和白血病的人,可能他有一部分是因為輻射引起,但是還有一部分不是因為輻射引起的,所以這個可能是最難確定的。

  周平坤:

  它還有一個終身的因素,醫生得腫瘤的記錄。

  主持人:

  確實現在已經20年過去了,雖然現在最終的統計數字有最大的差別,有一點能夠確定的,大家能夠得到共識的,就是直接當時參加清理和搶險任務死亡的也就是將近50個人,這是當時的數字。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

  解説:

  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利風景優美,周圍松樹和白樺樹林十分茂密,森林內佈滿河流和各種珍奇異獸,而且人口眾多。

  前蘇聯1973年開始建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1977年正式激活;1986年4月26號淩晨1點40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當場死亡兩人,八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燒碎片噴涌而出,釋放出輻射量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200多倍,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外泄,使周圍環境的放射劑量高達200噸氣每小時,為允許量的兩萬倍。1700多噸石墨成了熊熊大火的燃料,火災現場溫度高達兩千攝氏度以上。救援直升機向4號反應堆投放了5千噸降溫和吸收放射性元素的物質,並通過遙控機械為反應堆建築了厚達幾米的絕緣罩。

  當天一些危害較重的放射性物質就隨風向西擴撒到了臨近的波蘭,並最終落到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爆炸最終導致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受到的核污染最嚴重。

  主持人:

  再次回顧20年前的這場悲劇,實際的數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可能會有一些觀眾發出疑問説好像我聽到的不是50個人,確實也有34個人,當時爆炸的現場有2個人是被炸死的,還有28個人是清理的時候受到強輻射的污染,然後死亡的。還有4個人好像是參加搶險的時候直升機發生故障,然後4個人是由於直升機事故死亡,這樣加起來在當時搶險的過程中應該是有34個人。但是後來可能還有一些受到強輻射的,加上的話可能將近50個人,這樣的過程。這個事故發生以後,對於烏克蘭和對於當時周邊的國家,當時還處於前蘇聯的地區,造成了什麼樣的危害?

  馬栩泉 清華大學核能研究院:

  這個主要是放射性,反應堆這個事故最大的是這個,和原子彈是不一樣的,原子彈它有五種殺傷,其中一部分是放射性泄漏,對周圍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大氣對其他國家放射性的,通過大氣跑入其他國家去了,這個基本上是短期效應,多數它放射期短的那些過一段就消失掉了。

  主持人:

  但是影響還是不少,受到輻射影響的人有200多萬人,有這樣的説法。

  馬栩泉:

  通過生物鏈,比如説奶牛吃草這都被污染,這些都是損失。

  張弘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

  核事故爆發的時候,它對空氣、灰塵,是各種方式來傳播,而且在周邊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特別是切爾諾貝利他們與烏克蘭北部,它對周邊國家影響很大。

  主持人:

  70%的放射性的塵埃都飄向了白俄羅斯。

  張弘:

  白俄羅斯受核輻射影響比較大的國家。普通的東歐國家也在當時核輻射的時候有相關的數據顯示,檢測輻射超過了正常值,周邊國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主持人:

  歐洲的一些國家。

  張弘:

  對,不僅僅是烏克蘭一個國家的災難,是生態災難是屬於是歐洲東部和大部分的地區都受到影響。八

  主持人:

  現在已經20年過去了,到底烏克蘭採取了一些什麼樣的措施,國際組織又給予了什麼樣的援助呢?我們稍候再接著談。

  解説: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過去20年,被封存的核材料是否會泄漏?災害會不會再次出現?《今日關注》繼續討論。

  主持人:

  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今日關注》。

  剛才我們也説到了爆炸當時是4號機組,後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也是經過了幾次暫時關閉,到最後的完全關閉,有幾次的反復。剛才我們的記者也介紹了他去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時候發現最早的時候曾經前蘇聯去見了一個“石棺”,但是“石棺”發現了一些有泄漏和裂縫,後來“石棺”外,現在烏克蘭政府正在加蓋一個掩體工程,在這種情況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到目前來説到底是不是安全?或者説還有沒有其它方面的隱患存在?

  馬栩泉:

  應該説最大的隱患還是防止放射性這些物質泄漏出來,所以加“石棺”和外面再加一個掩體,就是為了防止這個事故。

  主持人:

  它這種泄漏,比如加了掩體以後它會不會向地下繼續滲透?或者有沒有可能,如果空中要是沒有一個蓋的話,好像我前段聽説要給這個“石棺”加一個蓋,如果要是沒有這個蓋的話,它會不會從空中往外散發?

  馬栩泉:

  不能沒有蓋。當時都封住了。

  主持人:

  也有可能向地下滲透?

  馬栩泉:

  那個周邊的地區都要採取措施。

  主持人:

  都得採取措施。

  馬栩泉:

  沒有措施當然不行。

  主持人:

  但是據説好像現在烏克蘭政府説資金方面還是比較緊張的。

  張弘:

  無論是“石棺”,還是即將達成烏克蘭政府必須修建更近一步的防護措施,它裏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烏克政府本身在核輻射事件是一個受害者,而核爆炸是當時事故發生時期國家主體是蘇聯,而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作為一個事件的受害者,同樣周邊國家也是受害者,作為這個事件的共同受害者可能本身烏克蘭國家國力有限,需要國際社會以及周邊的國家共同的來幫助,來制止或者是防範生態的危機。

  主持人:

  雖然這起事故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這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已經成為人們心目當中抹不去的一道陰霾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繼續看一個背景片,來了解一下現在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保護情況。

  解説:

  當年發生爆炸的4號機組被鋼筋混凝土絕緣罩封存,下面迄今仍封存著約200噸核燃料,“石棺”如此得名。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國際信息捨得工作人員説,由於絕緣罩的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會防止反應堆內的核原料和放射性廢料再次發生泄漏,工人們從年初開始對“石棺”進行加固。出於健康和安全等因素考慮,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石棺”的加工現場,就是負責施工的工人們也必須每兩個小時就換一次班。

  據了解,即使在20年後的今天,“石棺”外的輻射強度仍達到每小時744號倫琴,遠遠高出安全值20號倫琴的水平。由於輻射仍在繼續,烏克蘭政府規定,隔離區內嚴格禁止18歲以下未成年人居住,英國《泰晤士報》的專家説,雖然發生泄漏事故的反應堆核原料已經處於封存狀態,但它的放射危險將持續十萬年,因此有人説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就像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它被打開,留給人類最為險惡的遺贈,恐怕還不只是盤桓不去的核陰霾。受這次事件影響的很多人都將背負著它衍生出來的創傷和恐懼生活下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烏克蘭共有47.34萬兒童處於醫療監督之下,他們的未來究竟會怎樣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主持人:

  剛才我們短片裏也看到,烏克蘭現在三到四萬的兒童處於醫療機構的監督之下。確實現在國際社會很多國家都對烏克蘭、俄羅斯等受災地區的居民伸出了援助之手,比如説我們接下來可以看一組圖片,現在有大約800個烏克蘭的兒童正在古巴的哈瓦娜附近的療養院進行療養,這些都是10歲左右的一些兒童。拍攝這個照片是去年拍攝的,當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的時候,他們有的還沒有出生,但是確實對於核輻射的影響到現在為止也很難有一個確切的醫學上的答案,所以國際社會也是關心他們,當然有些兒童他們的疾病不一定是由於核輻射引起的,比如説像各種各樣的有白癲風的這種患兒,還有白血病的患兒,等等,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得出來,國際社會對於烏克蘭和俄羅斯這些受災地區的這些居民的一個關注,尤其是對於兒童的關注。

  在這個事件發生以後,尤其是近幾年來,烏克蘭政和歐洲國家好像有很多放這樣方面的合作,我聽説歐洲也答應説要幫助烏克蘭一方面要進一步的清理核電站,還要幫助他們建設新的更加安全的核電站。

  周平坤:

  本身烏克蘭作為一個能源比較匱乏的國家,他對電的需求是比較巨大的,而烏克蘭沒有更多的能源來源,核能作為前蘇聯一個比較傳統的發電方式,在烏克蘭境內已經成了大的核能措施,核反應堆有的已經很陳舊了,對歐洲,對周邊國家,對烏克蘭本身都有很大安全的威脅。

  切爾諾貝利事件的發生,歐洲以及西方社會,以及俄羅斯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對這件事情是一種生態危機給予了很大的很大幫助。從烏克蘭本身來説,沉重的社會壓力和經濟壓力沒有更多的財力來投入這方面的救助。烏克蘭政府本身有一個切爾諾貝利所謂的社會稅收,有專門的稅收用於切爾諾貝利受害者的救治,救治是一直在持續的,但是切爾諾貝利的危害,就像兩位專家講的一直在持續,而且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

  主持人:

  而且核輻射的核污染的影響可能得幾百年才能完全的清除。

  剛才我們的前方記者也談到了説現在國際社會還紛紛地向烏克蘭伸出援手,尤其像這樣子日子,中國政府也是拿出了一千萬元。我聽説在5月12號在英國倫敦要召開一個援助會議,烏克蘭準備向歐洲再申請30億美元這樣的援助。

  剛才我們也談到了歐洲一方面是給烏克蘭的援助,另外一方面還準備幫助烏克蘭建設新的核電站,現在再建設這樣的核電站的話,安全性能夠有保障嗎?

  馬栩泉:

  那現在跟過去就不一樣了,因為經過了20年核電技術,經濟上都發生的很快。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它並不是安全的核電站,只有前蘇聯搞這種反應堆,其它的國家不發展。

  主持人:

  當時他搞的時候就已經有缺陷了。

  馬栩泉:

  就有缺陷的反應堆,現在因為實際上核能分成四代,現在我們先進的是第三代,第四代,它這個連第二代都不到,現在我們運行的大部分核電站是第二代的,它有固有的,從物理設計和結構上有他不合理的地方,所以現在不會搞那種反應堆,再搞就是更先進的。

  主持人:

  所以如果是由歐洲來幫助他建設新的核電站的話,應該技術是先進的,安全有保障的核電站了。

  馬栩泉:

  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故。

  主持人:

  好,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先談到這裡。我們今天也是再一次在這樣的日子裏關注了切爾諾貝利地區受到核災難影響的人們,現在的生活情況是什麼樣的。當然烏克蘭政府現在也正在進一步加緊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掩體工程的建設,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重演了,謝謝幾位。

  觀眾朋友,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桑瑞嚴

  編輯:王冬妮 李萍

  主持人:魯健

  監製:馬勇

責編:武林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