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4日 10:51 來源:
世界知識消息:
| |
假設一:巴以和平進程重啟
沙龍在今後幾年的政治生涯中的主線,就是被他和他的追隨者奉為以巴和平的惟一途徑--脫離接觸計劃。
沙龍政府曾表示:以色列通過1967年的"六日戰爭"控制了猶地亞、撒馬利亞(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這些地區歸屬問題爭執了幾十年,以色列佔領那些有爭議的地區並不是為了掠奪土地,而是為實現持久和平的最終談判做準備。沙龍的表態使世界相信,他有誠意與巴勒斯坦臨時權力機構展開和談,並最終實現和平。他的主張同樣贏得了大部分以色列人的支持。
如果沙龍沒有腦溢血,他所領導的前進黨贏得3月28日的大選似乎毫無懸念,以色列民間機構的民意調查結果乾脆地向世人展示這樣一幅畫面:3月28日之後,擺脫了以內塔尼亞胡為首的利庫德少壯派束縛的沙龍將與同樣主張和談的工黨(已因佩雷斯等人離去而大傷元氣)組成聯合政府,成為以色列政壇真正意義上的強人。
沙龍于2006年3月28日贏得大選,並完成組閣後,美國因為沙龍政府執行路線圖計劃,向以色列提供額外援助,以幫助安置從被拆除定居點內遷出的猶太人(加沙和西岸北部)。原先反對的猶太定居者因為得到了合理的經濟補償,並在新地方重新開始生活,生活質量沒有下降,而安全指數卻大幅提高,逐漸開始認同脫離接觸計劃。
巴勒斯坦方面因為恢復了對加沙和西岸北部地區的主權,以阿巴斯為首的法塔赫主流派民意上升,遂與以色列展開最終地位談判,但在難民回歸和耶路撒冷歸屬問題上卡殼。
聯合國介入,在美國的壓力下,巴方同意放棄難民回歸權,以巴雙方同意擱置耶路撒冷爭議,巴勒斯坦宣佈建國,臨時首都定在拉馬拉,以色列政府機構依舊設在特拉維夫。耶路撒冷交由聯合國託管。
沙龍與阿巴斯在白宮南草坪舉行簽約儀式,小布什站在中間,場面與當年拉賓、阿拉法特和克林頓共同出席和平協議簽字儀式一樣。沙龍以和平締造者的身份與阿巴斯共同分享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又是與拉賓和阿拉法特一樣)。
假設二:拉賓悲劇重演
國際社會對沙龍的脫離接觸計劃多表讚賞,以色列國內也是支持者多於反對者,民意測驗表明,支持沙龍計劃的人佔以色列人口的70%。
支持者雖然是多數,但反對者的能量也不容忽視。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北部地區的很多猶太定居者,從1967年"六日戰爭"之後就遷居至此,他們的後代生於斯長于斯,對於他們來講,這些被佔領土就是他們的"故鄉",故土難離是所有人難以擺脫的一個情結。由於巴勒斯坦武裝人員對定居點的襲擊活動不斷,除了早期移民,很少有新移民遷居到此,地價的相對低廉使得這些猶太定居者的居住環境相當舒適。而以色列政府準備將這些定居者遷往的內蓋夫和加利利的地價都不便宜,最近更是由於拆除定居點計劃的強制實行使得住房需求大增而上漲,政府補貼根本無法使遷居者達到以前的住房水平。以色列國內對沙龍抱有敵意的猶太極端分子不少,其中宗教界人士更甚,他們把拆除加沙定居點內的猶太教堂視作對神的褻瀆,這種觀點還得到了美國一些右翼宗教人士的支持。曾經揚言美國應該將"不聽話"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暗殺掉的美國基督教聯盟主席帕特 羅伯遜,在沙龍中風之後就曾表示,沙龍罪有應得,因為他將上帝"恩許"給猶太人的土地給了巴勒斯坦人。
這種政治氣氛與拉賓遇刺前很相像:猶太右翼勢力蠢蠢欲動,希望通過暗殺等極端行為將倡導"和平"的人從肉體上消滅,從而達到阻止向巴勒斯坦歸還土地的行動。如果沙龍沒有中風,在他贏得3月28日大選之後,在某次的群眾集會上,正當他激昂地宣傳自己的政治理想時,罪惡的子彈擊中了他,又一個拉賓倒下了。他所倡導的和平主義精神再次成為泡影,猶太和阿拉伯兩個民族繼續他們已經進行了半個世紀的仇殺。
假設三:中止脫離接觸政策
沙龍明確表示,脫離接觸計劃並不能取代談判,只有在巴勒斯坦臨時權力機構能夠解決恐怖主義問題,達到美國、歐盟、俄羅斯和聯合國支持的路線圖計劃的預期,以巴之間才能就最終地位問題進行直接談判,從而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建立起全面友好的和平關係。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巴勒斯坦武裝派別是否願意放下武器,停止針對猶太人目標的恐怖襲擊,以政黨的形式參與到最終地位談判中來。2005年3月7日,沙龍政府的外長沙洛姆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所作的講演中説:"我們相信,為解決我們和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之間的衝突所付出的努力將對更加廣泛的其他國際關注的問題産生積極影響。我們願意致力於這一使命。我們準備為和平承擔任何風險。"話雖這麼説,但"和平的風險"一旦爆發,是誰都難以承擔的。
如果沙龍沒有中風,贏得了大選,繼續推行他的脫離接觸計劃,就可能出現一種局面:以阿巴斯為首的巴勒斯坦臨時權力機構民眾支持率降低,以強硬姿態出現的哈馬斯、傑哈德等組織拒絕交出武器,沙龍撤出的土地被這些組織全面掌控。這種局面與以色列單方面撤出黎巴嫩後的局勢很相似(大片南黎巴嫩土地被真主黨武裝控制,真主黨的基層組織迅速滲透到這些地區的各個角落),這些地區最終成為進攻以色列的橋頭堡,以色列的撤軍反而鼓舞了激進勢力的擁護者。
沙龍的脫離接觸計劃本身就是單邊行動,有關撤離的過程、時間和地區等一切情況都沒有與巴勒斯坦方面進行協商。阿拉伯政治分析家對此早有批評,他們評論道,沙龍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以色列"脫離"了與巴武裝人員的"接觸"就可以保證以色列的安全,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目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根本無法有效控制以色列撤出的土地,這些地區將很快被哈馬斯填滿,以色列的"脫離"最終事與願違。沒有所有阿拉伯國家的參與,以色列單方面做出的任何行動都不可能實現永久的和平。
當人體炸彈炸得以色列的國會議員和民眾失去了耐心的時候,沙龍將不得不終止他失敗的脫離接觸計劃,重新佔領撤出地區,回到以前靠鐵絲網和大量檢查站維護定居點安全,靠這些"孤懸"在巴控區的猶太定居點作為巴勒斯坦人和猶太城市之間的緩衝帶。
沙龍的政治命運將與工黨前總理巴拉克一樣在黯淡中收場。
以上所有的假設都是建立在沙龍如果沒有中風入院,依然健康如昔的假設基礎上,雖有分析依據,但也未必全部合情合理,僅供參考,權當漫談。
| |
假設一:前進黨是生是死
以色列即將於3月28日舉行選舉,沙龍的政治生命在此時終結,給中東和平進程留下了許多問題。
去年11月,在形勢逼迫下,沙龍曾做驚人之舉:退出多年為之服務的老黨利庫德集團,另組前進黨。前進黨是一個傾注著沙龍政治理想與抱負的黨,沙龍在黨內,擁有著絕對的領袖地位。黨內同僚全部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不像在利庫德集團之時,什麼事情都受到來自以內塔尼亞胡為首的"少壯派"的掣肘。
前進黨在後沙龍時代面臨的首要考驗就是即將到來的大選,大選的成敗關係到這個年輕政黨的存亡。在沙龍中風以前,選舉的形式對前進黨十分有利,沙龍以"惟一能夠與巴勒斯坦進行領土劃界、實現和平的以色列領導人"形象贏得了大多數選民的心。沙龍住院後,以色列一些民間機構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要是馬上就大選,前進黨依舊能大獲全勝。這與沙龍的高級顧問辛吉關於前進黨將在大選中繼續沙龍路線的表態有很大關係,因為這等於是向以色列選民許下了長久和平的政治諾言。但距離3月28日的選舉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變數還是很大的。
在未來兩個月中,如果執政的前進黨能夠穩住局勢,與巴勒斯坦方面(不僅包括阿巴斯的法塔赫主流派,還包括那些激進的巴勒斯坦武裝派別)展開對話,確保在大選前不發生大規模的自殺式爆炸事件,讓以色列選民切實感受到"沙龍路線"的積極意義,再加上選民對沙龍病危或者説病逝的"同情心",前進黨贏得選舉不成問題。
但如果前進黨沒能控制住局面,以色列境內出現大規模社會動蕩,將會使原本支持前進黨的選民對沙龍的繼承者們的政治能力産生懷疑,轉而將選票投入其他政黨的票箱。前進黨內部也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一貫主張對巴勒斯坦武裝派別採取強硬手段的以色列國防部長沙烏勒 莫法茲近日表示,如果哈馬斯贏得立法委員會選舉,並且宣佈解除武裝,以色列將準備與其展開對話。這被解讀為前進黨向巴激進派別示好的一種姿態。
前進黨本身就是一個為3月28日大選而成立的政黨,贏得這次選舉,這個新黨也就贏得了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如果輸掉選舉,這個到目前為止完全由政治明星組成、沒有組織結構和基層組織的鬆散政治聯盟將陷入崩潰的險境。
假設二:以巴和談進入冰凍期
在選舉前這段時間,以色列各個政黨的首要任務就是向選民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以期贏得大選。在大選結束之後,按照以色列政壇的慣例,各個政黨又將展開一場合縱連橫的大戲,為權力分配進行討價還價,在野的和在朝的大黨將對各個小黨展開拉攏活動。在這段時期內,以色列根本無暇與巴勒斯坦方面進行實質性接觸,以巴和談也將進入冰凍期。
如果前進黨在大選中獲勝,"沙龍主義"將得以延續,和平在近期內還有曙光,但問題在於新的前進黨政府是否有沙龍那樣的魄力去解決拆除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上一次由沙龍導演的拆除加沙猶太人定居點行動讓全世界看到了以色列內部對此類事件的激烈對抗。有以色列政治分析家不無憂慮地説:"我看不出有誰做事能夠像沙龍那樣強悍。"
如果年輕氣盛的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獲勝,那情況基本上會與2000年沙龍強行參觀聖殿山時的局勢相近,巴以之間新的一輪暴力衝突很可能爆發。路線圖計劃也將被再次"無限期"拖延。
至於工黨,年輕的黨主席佩雷茨至今都沒有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和平計劃,和平進程前景堪憂。
假設三:敘以、黎以和平進程將怎樣
與以色列有領土糾紛的國家目前有三個,即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對黎巴嫩和敘利亞,沙龍政府一直是持比較強硬的政策,拒絕歸還黎巴嫩的薩巴阿農場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敘以和黎以之間的和平談判一直處於停滯狀態,但隨著沙龍個人立場的轉變,敘以和黎以之間的領土糾紛似有轉機,以色列不止一次表示承認戈蘭高地是敘利亞的領土,以色列目前的佔領只是出於安全考慮,如果敘利亞保證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有效約束總部設在大馬士革的巴勒斯坦激進派別和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以色列不是不可以將戈蘭高地全面歸還敘利亞。而敘利亞由於目前陷在"哈裏裏遇刺案"中難以自拔而沒有對以色列的表態作出回應。沙龍的離去,及帶來的以色列對外政策的變化,可能使敘利亞在很長時間內失去解決被佔領土問題的機會。
假設四:不管怎樣假設……
回顧沙龍的生平不難發現,他一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堅定的鷹派分子。但從2003年沙龍宣佈脫離接觸計劃開始,他變成了一個和平的使者。他説:"路線圖計劃是得到以色列、巴勒斯坦臨時權力機構、美國以及大部分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惟一政治計劃。我們願意為實施該計劃而努力:兩個國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共同生活在寧靜、安全與和平中。"
沒有人知道沙龍那已經腦溢血的頭顱中曾經怎樣思考過這些問題,他的腦細胞是如何經歷了從戰士到天使的轉變,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他意識到,就像阿拉伯人不可能將猶太人趕進大海一樣,猶太人也不可能將阿拉伯人從巴勒斯坦全部趕出去,正如他自己説的:"去放棄那些毫不現實的幻想,去征服那些阻礙和平的力量。"
從拉賓到佩雷斯再到巴拉克,每一位深謀遠慮的以色列政治家都看到了:只有和平才是中東局勢最終的宿命。曾經有分析指出,內塔尼亞胡與沙龍其實在政見上是沒有分歧的,有的只是權力之爭,內塔尼亞胡目前所持的立場只是為了爭取保守力量的選票,登上權力的巔峰。這種説法也反映出今天的以色列右翼政治勢力已經開始重新審視"和平"這一問題。
以發展的眼光看,如果強硬的內塔尼亞胡上臺,其執政前期肯定會保持他的強硬姿態,但在隨後的時間裏,他必須認真考慮政策的轉化。也就是説,即使是以傳統鷹派形象出現的內塔尼亞胡,也必須順從歷史的潮流,否則只能被歷史所淘汰。
未來的以色列政壇,不管是前進黨上臺堅持"沙龍主義",還是內塔尼亞胡上臺搞出一個什麼"內塔尼亞胡主義",抑或是工黨那還沒出爐的"佩雷茨主義",最終,他們都要歸結到"和平"這個出發點。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