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當30萬中國人取消遊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13:49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隨著近日在馬來西亞接連發生中國女郎被脫光受罰羞辱事件後,中國遊客到馬旅遊人數已從原本的55萬名減至25萬名。中國女郎在馬國警局扣留所被令脫光衣服受罰的風波,不只轟動馬國,也引起國外報章及通訊社,包括香港、英國廣播公司及中國媒體的廣泛報道,成了一起“國際事件”。 (中新網12月4日)

  赴馬來西亞旅遊人數的驟減,不僅説明國人對污辱同胞事件甚為憤慨,而且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關切。各出境遊旅行社説,如果情況繼續惡化,首先取消的肯定是馬來西亞一國深度遊。這既是鋻於目前遊馬形勢的應對措施,更是一種國人文明的抵制。

  然而,民間在國際場合下表達憤慨的方式需要反思,應更加臻于成熟與理性,符合準則與法治。今年三、四月份,在一些地方出現了國人“抵制日貨”的自發行動。從國際法角度看,“抵制日貨”違背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我們佔不到什麼便宜,反倒讓人家笑話幼稚粗魯,而且造成的後果是“親者痛,仇者快”。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看到自己經濟實力方面的不足,更加勤於勞作與創新,儘快趕上發達國家的步伐,那麼當超市貨架上不再滿是洋文或馬路上飛奔的不再有進口小汽車,那個時候,我們只要一個詭譎的眼神和一個會心的微笑,大家就能將某個國家的商品拒之門外,或者將對方求之不得的“中國製造”把玩在手,掌控更多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再説了,當我們真正富強起來,華人在海外受欺侮的事件也會大大減少。在別人的土地上,人格取決於國格,而國格取決國力。落後就要挨打,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我們常常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這樣的假設,假如發生了戰爭;假如外敵入侵;假如發生全局性突發事件等等,往往有人回憶抗戰時期怎麼樣,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怎麼樣,以此隱含對如今國人失去信心,特別是對富裕之後的上流社會擔憂。他們認為物質不豐富的時候,大家沒有貧富之分,能抱成一團,全民皆兵,一致對外,共禦外侮。而一俟成了身價百萬的富翁,受妻小家産、罈罈罐罐所累,反而各自為政,各奔東西,末了一盤散沙,不戰自潰。其實這樣的擔心已經被證實是多餘的,也是不存在的。30萬在旅行社掛號,準備赴馬的旅遊者可不是低收入人群,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我們這個社會先富起來的人,不僅如此,國家也得益於發展與強大,已經在用實力大聲説話,以承擔起維護國民在境外安全的職責。

  我們需要更多的文明的民間“制裁”,以伸張正義,維護國際公平和諧新秩序。民間抵制不同於聖雄甘地式的靜坐“不抵抗”,更不同於某些超級大國動輒窮兵黷武,連女教頭都對人家的男戰俘動手動腳。我們需要發展,需要一個和諧的世界,當十三億中國人全都富起來的時候,世界會怎麼看?當十三億富起來的中國人同時喊出公平正義的聲音時,並用他們自己的文明方式表達某種憤慨時,這樣的力量肯定不會太弱吧?這絕不是在傳播“中國威脅論”,更不是散佈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而是佔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人對世界和平和穩定作更大貢獻的一種理智儲備。

  當同胞在海外遭遇侮辱時國人表現出最可珍貴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和團結意識,是難得的資源,也是寶貴的財富,而最可怕的是那些于已無關、高高挂起的麻木不仁者。

  (作者):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