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
多方消息最終證實,蘇丹共和國第一副總統約翰`加朗墜機身亡。不幸的消息引發不幸的現實,蘇丹首都喀土穆昨天開始大規模騷亂,喀土穆開始實行宵禁。約翰.加朗,蘇丹和平協議的締造人。約翰.加朗之死又將怎樣考驗自己脆弱的祖國,怎樣考驗蘇丹共産黨進程中的和平?
主持人 方靜:
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收看我們正在為您直播的《國際觀察》。
提到非洲東北部國家蘇丹,相信人們對它的主要印象就是戰亂。的確,蘇丹從1956年建國到現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裏打了37年的內戰。相信觀眾朋友們對於發生在蘇丹西部達爾富爾的戰亂也不會陌生。昨天,蘇丹首都喀土穆再次發生騷亂,而發生騷亂的原因是昨天蘇丹政府證實了副總統約翰.加朗死於飛機失事的消息。
為什麼一位副總統的死亡會引起如此的騷亂?這位副總統又和蘇丹的政局有著怎樣的特殊關係?剛剛現出的和平曙光是否會再度熄滅?這些就是我們今天節目的觀察點。
今天在演播室我們請到的兩位嘉賓是,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的研究員賀文萍女士和我們的新聞觀察員張郇。討論之前,讓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認識一下這位副總統,了解一下從昨天到今天蘇丹政局所發生的一些變化。
解説:
昨天,從非洲東北部的蘇丹共和國傳來了第一副總統兼南方政府主席約翰.加朗,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的消息,這讓原本脆弱的蘇丹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據悉,加朗乘坐的直升機在當地時間7月30日晚上,從烏干達返回蘇丹的途中就已經失蹤了。但是,有關加朗遇難的消息,直到昨天才被蘇丹政府證實。
約翰.加朗,今年60歲,他曾經是蘇丹南部反政府武裝的領導人。今年1月,他代表蘇丹反政府武裝與蘇丹政府簽署和平協議,結束了蘇丹長達21年的內戰。加朗本人於今年7月9號就任蘇丹第一副總統,而蘇丹現在的總統奧馬爾.巴希爾曾經是加朗多年的對手與敵人。按照計劃,兩個人將在今年8月9號,組建新一屆蘇丹政府。
上任三周,命喪黃泉。加朗的死訊在蘇丹一經公佈,就引發了軒然大波。一些來自蘇丹南部的民眾,憤怒的聚集在首都喀土穆的街頭指責政府謀殺了加朗。
據路透社的消息説,首都喀土穆的騷亂目前已經造成至少24人死亡。在蘇丹政府加強了安全措施後,騷亂已經逐漸平息,但是首都喀土穆已經開始實施12小時的宵禁。人們有理由擔心,加朗的罹難對於剛剛駛入和平軌道的蘇丹共産黨來説,有可能又要重回動亂的沼澤。
主持人:
加朗遇難的事傳出以後,正像很多人所擔心的,首都喀土穆馬上就發生了騷亂。人們很自然的有一個聯想,在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時候,當時的導火索也是一位總統的遇難,也是飛機的遇難。所以現在人們普遍擔心的是,目前蘇丹的騷亂會不會演變成一種失控的局面,成為大規模的衝突?
賀文萍 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我個人還沒有這麼悲觀。當然短時間內有一些衝突可能也在所難免。據我了解,這一次的衝突主要由於一些謠言引起的。剛才小片裏也説到,有一些居住在首都喀土穆的那些南方人,蘇丹的矛盾主要是南北矛盾,加朗是南方的領導人,所以他以為這個副總統一死,是不是北方的政府蓄意把他殺了或者謀殺了?
主持人:以為是人為的。
賀文萍:
對,以為是人為的,可能不是事故,就激起了一種自然的反應。這些謠言,據説是有些人蓄意散佈,有一些可能在和平進程中沒有參與進去,或者被邊緣化的組織,這樣的組織在蘇丹非常多,他們可能製造了這個謠言,利用這個機會可以破壞一下這個和平進程,這都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隨著謠言的平息,這個騷亂也可能會平息。
張郇 新聞觀察員:
今天的消息,喀土穆已經平靜了許多。最主要的是,加朗來自南方,南方的政府和蘇丹的中央政府,包括聯合國的機構都明確地説,“這次墜機,到目前為止,看不出任何人為的因素,就是因為天氣不好”。這樣的話,如果上面大家都這麼的的話,下面有一些謠言可能就會不攻自滅。
賀文萍:最關鍵的澄清是來自於蘇丹的人民解放軍,就是蘇丹南部的組織。
主持人:自己人。
賀文萍:
他自己人來表明這個立場,所以他就能夠達到安定大家,要求民眾要鎮定,以理智的態度對待這一次的事故,所以這個非常重要。
張郇:包括加朗的妻子也到電臺呼籲民眾,“平靜,大家不要為這個事情過於激動”。
主持人:為什麼這麼一位副總統的遇難,就會引起如此大規模的騷亂,以及各方如此的警惕?
賀文萍:
我想這主要和加朗在蘇丹南北和談裏面關鍵性的作用分不開。因為他是從1983年蘇丹第二次內戰爆發以來,他一直是南方的領導人,是他創建了最主要的一個組織——蘇丹人民解放運動。他是這個組織的創建人和領導人,而且是在他的領導下,南北協議的達成也是主要的當事人。我們剛剛看見他在3周以前,也就是不到一個月,剛簽署了和北方的全面的“一攬子”的和平協議,以及宣誓就任第一副總統。等於是和平的大門已經打開了,現在剛剛邁出了第一小步,這第一大步還沒有全面邁開。在這種關鍵的時候,看到關鍵的人物突然離去,又是以突然的方式離去,所以自然造成人們一種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接受。馬上自然聯想到,他所倡導的和平進程是不是會隨著關鍵人物離去,可能導致出現一些變數或者一些麻煩。
主持人:
剛才屏幕上顯示了加朗生平的一個簡歷。其中有一個細節,我們注意到,加朗原本是北方政府軍的一個陸軍上校,但是在內亂之前,就是第二次內戰之前,應該是判逃到南方。
張郇:
剛才小片裏面説到,蘇丹37年內戰,從1956年獨立以後就開始內戰,也是南北的矛盾。加朗實際上在這之前,在1970年的時候,他就參加了南部的反中央政府的軍隊。
主持人:這是在第一次內戰之前。
張郇:
對,第一次內戰之前。但是1972年的時候,我們知道南北有一個和平協議,內戰就停止了。南部的這些遊擊隊都歸到政府軍了,所以加朗也自然的成為了政府軍的一員。1972年以後,但是到1983年的時候,當時有500名南部的士兵被調到北方去部署,這些南部的士兵不願意去,因為有南北矛盾不願意去,加朗就受命去把這件事情解決了。他前往南方以後,他在那邊就拉起旗幟。
主持人:發展自己的隊伍。
張郇:
1983年,第二次內戰又開始了。所以説,他實際上有這麼一個過程,而且他在當政府軍軍官的時候,曾經還到美國軍校去學習過,而且他有博士學位,他博士論文的題目就是南部的農業經濟怎麼發展?所以,還應該説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人。
主持人:經濟學博士。
張郇:雖然他出身的地方非常貧窮,但是他是受到過很好的高等教育。
主持人:
剛才説到南北方的兩次內戰。這裡面有一個背景也應該跟觀眾朋友有一個交代,南北內戰的由來是因為什麼?
賀文萍:
這裡面剛好講了,為什麼1983年加朗會突然起兵造反。1983年一個重要的事件就是,蘇丹總統上臺,開始在全國推行《伊斯蘭法》,等於把這個法作為全國主要的一個宗教信仰,在全國貫徹。蘇丹一個基本的背景應該交代一下,它主要的矛盾是南北之間的矛盾,因為他正好在北非和黑非接壤的位置,所以它的北部基本上是阿拉伯人,膚色都比較淺。到了南部主要黑人,是深黑的顏色,就像加朗一樣,看著非常黑的,北部剛剛看了巴希爾總統膚色就比較淺。北部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南部的黑人就信仰基督教,所以他有宗教的矛盾、有種族的矛盾,各方面的矛盾。過去就是因為南部的黑人,他不要信仰伊斯蘭教,他要求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所以,當1983年在全國強制推行《伊斯蘭法》作為全國的法律之後,在南部的矛盾就又起來了。他們要求了這麼多年,內戰打下來的基本要求是實現自己的宗教自由,希望政教分離,甚至希望自己獨立出來,成為自己獨立的南部的一個國家。
張郇:
實際上非洲的很多問題可以追溯到殖民時代。蘇丹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是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一些歷史問題。
主持人:為什麼這麼説?
張郇:
因為英國人從19世紀開始統治蘇丹,他們統治的時候南北蘇丹是分開的,是兩個蘇丹。它是兩塊地方,所謂的南部的蘇丹主要是剛才説的信仰基督教,還有一些本地宗教,土著的宗教。北邊,因為離埃及比較近,有一些阿拉伯人,等到英國結束統治的時候,兩個蘇丹就合起來了,讓他們一塊獨立。但是中央政府是主要以阿拉伯人為主的,這實際上就造成一個矛盾,因為本來是兩塊地方,他們本來就缺乏溝通,當然這是一個歷史問題。這個歷史問題從50年代到現在。
賀文萍:都沒有解決。
張郇:
應該説剛剛有一個解決的苗頭。因為這一個和平協議,他能做第一副總統就算是一個和平的進程,所以説現在他死了,大家很敏感,全世界都很敏感,覺得這個事情是不是又會回到那種內戰的情況。
主持人:
我們接著回到加朗。剛才您談到他在美國接受了教育,應該説他是有一定文化的一位政治家。我看過一個評論説,“加朗是蘇丹人民解放運動中最聰明一個人”。他的這種聰明表現在什麼地方?
賀文萍:
我可想表現在他的策略性,至少是有現實主義眼光的一個政治家。
我覺得蘇丹的內戰,剛剛談的包括它的産生、歷史的原因,包括它為什麼一直打,不能談下來,而現在這幾年又能談下來,有一個更大的外部環境的因素在裏邊,這個外部環境是什麼?在過去,尤其是1983年之後,隨著《伊斯蘭法》在全國的推行,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美國從來都是要防止伊斯蘭的擴張,防止伊斯蘭的運動,向黑非洲地帶去擴張。所以美國就對他進行了一些制裁,包括停止援助,甚至於在支持加朗南方的反政府武裝,甚至支持他們把北方的阿拉伯政權推翻。克林頓的時期就非常公開的支持了,包括那個時候的國務卿奧爾布萊特都親自去訪問,把加朗請到美國去訪問,給他錢、給他武器,所以他才一直談不下來,不可能談,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武力推翻。
2002年以後這個形勢就有了非常很大的改觀,我覺得主要的契機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因為“9.11”事件一爆發以後,從反恐的大戰略出發,因為蘇丹地理位置是接近中東阿拉伯地區的,過去本.拉登也在蘇丹搞過基地,如果和平不解決,等於妨礙著美國反恐戰略的推行,這是從這個戰略出發,從反恐的角度。另外,還要從石油資源的角度,因為蘇丹它的油儲藏量是非常多的。現在有一個初步的統計説,可能會僅次於沙特阿拉伯。儲量是非常大的,北部的已經開採了,南部因為過去是戰亂,但是它儲藏量已經探明了,只是沒有開採,所以它有一個油氣資源的潛力。美國也看中這一點,這一次和談是美國多次派特使去,他已經不鼓勵加朗再推翻北部政權了,而是主張反對分裂,主張蘇丹全國統一。所以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外部的因素。
主持人:您説的這是一個外部的因素。在這個過程中,加朗的貢獻表現在什麼地方?
張郇:
加朗的貢獻就是他有軍隊,而且佔據了半壁江山,而且他依然能夠坐下來和政府談,有一個實際的協定。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另外,剛才還説到為什麼大家對加朗的遇難非常敏感。蘇丹現在有達爾富爾的問題。達爾富爾,實際上是中央政府和達爾富爾地區的一些矛盾,實際上和加朗這裡的南方不是一回事。但是南方的勢力能夠和政府達成和平協議,實際上是為達爾富爾的問題解決有一種可能,很多人希望作為第一副總統的加朗能夠在達爾富爾的部落和中央政府當中能夠牽線搭橋,等於一個和平的途徑。
主持人:
您説的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一個是這個模式為達爾富爾的問題解決提供了一種樣板。另外,就是加朗本人他能夠在其中起到一個協調的作用。
賀文萍:
加朗的作用,其實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已經給他一個很高的評價。非洲的一些報刊也都登了,包括周圍的鄰國,包括肯尼亞、烏干達,這些國家都為加朗的去世降半旗,這是很少見的。他又不是他們國家的,而且是個副總統,還不是第一把手,就説明周邊的國家,包括聯合國,他們都是高度評價加朗的作用。他的作用就是體現在,順應形勢的發展,能夠放下武器,能夠給蘇丹人民締造一個和平的未來。我覺得這一點就體現了他一個政治家的眼光。
主持人:這部分討論我們先進行到這裡。現在稍適休息,廣告之後馬上回來,不要走開。
主持人:
歡迎回來。我想,現在人們最關心的還是蘇丹的和平進程。前面我們説過了,在1月份的時候,是歷史性的,雙方達成了一個和平協議,應該説至少是暫時結束了21年的內戰。這份和平協議,究竟雙方達成哪些協定?對於南北方之間的這種關係是如何規定的?
賀文萍:
我想主要是宗教方面。剛才講的,一個是要求宗教世俗化,尤其是南部,不用再在南部強制實行《伊斯蘭法》,他可以信仰基督教,這都是合法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政權分配。過去南方在中央政府裏無權,現在達成的協議是6年的過渡期裏,頭4年北方全國人民大會黨是執政黨,他佔有52%的席位,但是南方可以佔有28%,它至少加入到裏面,其餘剩下是在還有一些小的反對黨裏去分享,包括北方的,南方的。在南方他還成立一個叫南方自治政府,因為加朗還是自治政府的人,他就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力,他有自己的立法機構和司法機構。在自治政府裏是南方佔70%,北方也加入到南方的自治政府裏,但只佔小頭那一部分,政權分配大概是這樣的。
還有財富的分配,財富分配最主要的財富就是石油了。石油資源達到一個叫平分,解決今後南部開發的南部的石油,北方和南方各分一半,不能被某一方獨自佔有了石油的收入。這是一個,還有一條更關鍵的。這只是一條6年的過渡期,今後至於南方是獨立還是繼續參加到統一的國家裏,就要看這6年如何運轉。到2011年,南方要舉行一次全民公決,看全民公決的結果,我是繼續待在這個蘇丹的國家裏,還是我獨立出來,在這個協議裏體現的是基本就是這樣一些內容。
主持人:這個協議聽上去,好像還是北方政府做了比較大的讓步。
張郇:
我覺得他的讓步大小,他們商量下來,大家都已經同意了,我覺得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就這個協議本身實施起來還是有很多的問題,因為誰協議是一回事,具體去實施是有很大的問題的。
主持人:哪些問題?
張郇:
比方説南部。南部的概念實際上是不清楚的,哪些地方開始真正的屬於南部,因為牽扯到很多油田的利益,這是其中的一個。還有,你怎麼樣來實施剛才説的這些比例,在南方什麼樣的比例,在南方是什麼樣的比例,都還沒有開始真正的實施,只是加朗宣誓就職當第一副總統。
主持人:就是很多具體的問題沒有解決。
張郇:
接下來有很多事情,大家都覺得他的遇難會對現在非常脆弱的局勢有影響。舉個例子,現在英國有一個上市公司叫白尼羅河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和加朗的南方政府簽了一個在67000平方公里的地域裏面進行石油勘探的一個協定。當然,這個公司入股當地,隨後取得開採權。但是這塊地方,實際上是在80年代的時候,中央政府已經簽給法國的一個公司了。現在到底哪一個合同在先,哪一個合同算數,是接下來中央政府要做定奪的。現在第一副總統加朗去了,這樣的利益怎麼樣再分配,到最終是一個什麼結果?實際上都會産生很多不定的因素。
主持人:您怎麼看待隨著加朗的去世對於和平協議可能帶來的一些方方面面的麻煩或者障礙?
賀文萍:
麻煩肯定是會有的,因為加朗過去是個核心人物。在南部裏邊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過去是加朗他頂住了一些反對派的意見,因為還有比他更激進的,根本不願意讓出這些要求,比如説堅決要求獨立或者怎麼樣,還是拿起武器繼續戰鬥。所以加朗過去他是頂住了一些不同意見,認為應該和政府達成一個和解,包括權利的分享等等。這是變數,或者增加一些阻力這是肯定,不用置疑的。至於能不能完全倒退到過去,甚至想象力更豐富一點,到1994年盧旺達的種族衝突,我覺得可能沒有那麼悲觀。
中國過去的一句話叫“形勢比人強”,因為現在形勢和過去已經大不相同了,從加朗剛剛去世這一天的時間裏頭,我們觀察蘇丹發生的變化就非常多了。第一,南部在一天之內馬上就選舉産生了一個新的,其實過去協議裏頭是説6天或者一週,給你這個時間裏,你再來醞釀産生一個新的人。但他很快,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説明它的運轉還是比較高效的,馬上産生,而且發佈了這麼一個有很大作用的一個聲明,要求南部的人一定要理智,要保持冷靜,保持克制,要保衛來之不易的和平成果,要粉碎一些別有用心、破壞和平的一些陰謀等等,我覺得這都是走出來的非常漂亮的棋,這是一個方面。包括北方政府,巴希爾政權也強調,一定要捍衛這個《和平協議》,繼續推動,這是當事雙方明確的一個表態。周邊國家就更不用説了,其他國家也紛紛表態,包括非盟還有周邊的一些。國際上面我們也看到,重要的一個外部推動力美國,非常積極。昨天派兩名高級的特使馬上到蘇丹去了,幹什麼去了?做各方的工作,表明美國的態度其實非常鮮明。7月21日,國務卿賴斯還專門去過一次蘇丹,去蘇丹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和平協議》一定要朝前推動,否則的話,美國和蘇丹的關係正常化就會受到影響,就是和這個事情綁到一起了。
主持人:您看到方方面面的局勢還是有利於和平進程的推進的。您怎麼看?
張郇:
最主要的是周邊所有的國家都不願意蘇丹分裂。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埃及就不願意蘇丹分裂。為什麼呢?原因講起來也很有意思。尼羅河,如果多一個國家,這個尼羅河的水源就多一個國家去分,他不願意這樣,所以説各個國家出自各自的利益。
主持人:這都是穩定的因素。
責編:任欽蘭